- 最后登录
- 2018-1-21
- 在线时间
- 1205 小时
- 威望
- 20004
- 金钱
- 8883
- 注册时间
- 2011-4-15
-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8375
- 精华
- 0
- 积分
- 20004
- UID
- 12607
- 在线时间
- 1205 小时
- 威望
- 20004
- 金钱
- 8883
- 最后登录
- 2018-1-21
- 阅读权限
- 1
- 帖子
- 8375
- 精华
- 0
- 积分
- 20004
- UID
- 12607
|
立此存照:米饭被表扬一个月会变香(南方都市报)
全文模式
是人类的逻辑,地球上的其他生物是不会这么看的,难道米饭里的水分子也知道这一点?《广州小学生米饭行为实验:米饭被大骂一个月会变臭》 “你美得像个天使,我真舍不得扔了你!”“你这么恶心,还敢呆在我家里,我要好好教训你!”每天上学前,四年级学生马昊总会从冰箱里捧出两樽米饭,一樽尽说赞美话,另一樽则用力骂。还有一樽米饭则静静躺在冰箱里,从未被理睬。 原来,这是最近正在天河区华成小学三四年级学生中风靡一时的“米饭实验”。这个实验缘于上月初该校播放的科学纪录片《水知道答案》。为亲身验证人的行为举止是否能对事物产生如此大的影响,米饭实验在三四年级学生开始推广,孩子们可自愿参加。 根据著名的三碗米饭实验,对米饭的态度不同,结果也会不同。说好话的会发酵,散发出香气;用力骂的会变黑发臭;而不理不睬的更糟糕,甚至会流出脏水。 小马昊的三碗米饭实验,最终结果会如何呢? 享受“沙发”待遇的米饭 华成小学四年级学生马昊,从10月初开始尝试米饭实验。 “当时觉得很土很傻,对米饭说话怎么会有变化呢,但觉得很有趣,很想试试。”鬼点子多多的他,拿了三个塑料瓶,用蜡笔在上面画画。 在赞美的米饭瓶子上,他画了一朵漂亮的小花,在谩骂的米饭瓶子上画了一个又丑又大的猪头,而在不理睬的那瓶上什么都没画。为了显示“赞美米饭”的尊贵,小马昊还亲手用卡纸做了一张小沙发,让米饭能舒服地坐着。对不理睬的那瓶则剪了一个小方块做毛毯。 每天早上上学前、晚饭后、睡觉前,小马昊都会对赞美的米饭说上三四遍甜甜的话。 “赞美的话几乎每天都会不一样,会说‘你这么漂亮,我舍不得扔了你啊!’”,对责骂的米饭,小马昊也毫不留情:“妈妈教了我一些骂人的话,我会说‘你太恶心了,我要教训你’。” 与家长们斗智斗勇的实验 “妈妈对我做米饭实验没什么意见,就是我哥哥不喜欢。”小马昊说,在读高二的哥哥很讨厌米饭变坏后的臭味,还曾经撕掉他为米饭做的小沙发。“所以我那时每天都赶紧把米饭拿出来,藏在书柜里,等哥哥从冰箱拿完吃的再放回去。” “爸爸妈妈都笑话我,说我对米饭比对爸爸妈妈还好。不过,他们都由得我做的。”小马昊说。 而其他参加实验的学生却未必有这么幸运了。小马昊的同班同学嘉蓥告诉南都记者,自己11月初也做了米饭实验,两三个星期后米饭有些许变化,但被妈妈倒掉了。“我很想再做,但怕被妈妈骂。” 小马昊的另一位同班同学彦霖则想出了逃避爸爸责怪的方法。“我会调好闹钟,在爸爸起来前赶紧从冰箱里把米饭拿出来,跟它们说两次话。不然爸爸起来后肯定会说我傻。”为了做米饭实验,彦霖每天6点多起床,牙都没刷直奔冰箱,但一个月后还是难逃被爸爸倒掉的厄运。“被骂的米饭发出一阵阵的臭味,爸爸实在忍受不了了。妈妈还挺支持我的。” 一个月后发生的奇迹 一个月后,奇迹发生了。一直被赞美的米饭还是白白的,只有一点黄,被用力骂的米饭变得又黑又臭。“爸爸一打开冰箱就不停地骂‘臭死了’。” 而原本应该变得更臭的不理不睬的米饭,在小马昊的手中居然只是变黄了。“可能是那张小毛毯起了作用吧。”小马昊天真地猜想。 做完这个实验,小马昊也有了改变。 “现在生气了也不敢随便骂人。以前跟哥哥抢电脑玩,总会骂哥哥欺负自己,现在不敢了,怕哥哥的心变得跟那碗米饭一样黑。”三年(2)班的班主任温老师说,自己在一年前就看过米饭实验,当时不确定实验的真实性,但启发了自己教育孩子要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表扬他们。“看到脾气很犟,会赌气不上课的学生,自己也有了耐心,试试发掘他的优点,用表扬取代了骂。” 三、四年级还专门成立了一个爱心小组,让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学生每天发现组员的优点,赞美他们。 “以前上课回答问题,有的同学说错了,其他同学会起哄说‘你说错了’。现在,他们会先说一句‘他说得很好’,‘我补充一下’。回答错了的学生也得到了肯定,举手发言的学生变得更多。”温老师说。 ■专家说法 量子物理学佐证米饭实验 不少人对米饭实验心存怀疑,不过,广州团校青少年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庆说,米饭实验得到了心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理论支持,是真实可信的。 量子物理学证明,粒子能记忆身边环境的变化。水分子也是一种粒子,就像镜子一样,会记忆外界的想法、语言、音乐和图像,并通过自身变化反映出来。只要是带有水分子的物质,都能得到米饭实验的结果,比如香蕉、苹果、蜂蜜。日本的江本胜博士所著的《来自水的信息》、《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中也用不同地方的水做过类似实验。 三、四年级观察力、理解力和动手能力比一、二年级的学生强了很多,也开始感受到来自学习的压力。同时,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自我意识、人格意识的建立期,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习惯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格发育。通过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孩子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想法、语言会对物质世界有很大的改变,人体内80%以上都是水分子,人也是一种物质,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如果你对他人也像对米饭那样不理不睬,结果往往是最差的。而正面的想法和赞美、鼓励的话,比如说句“我爱你”,能获得更好的人际关系。 (南方报业网)采写:南都记者梁艳燕 实习生关倩莹 摄影:实习生麦青广 南都记者冯宙锋附:关于文中提到的日本江本胜博士所著《水知道答案》一书的相关评论《水知道答案》用122张前所未见的水结晶照片,向世人展示了一项独一无二的科学观察: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这项震惊世界的实验由日本研究水结晶的I.H.M综合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主持,已进行了10年。所有的这些风姿各异的水结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而成。在最初的观察中,研究员发现城市中被漂白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而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他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当研究员异想天开地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后,一个奇妙的现象产生了: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2003年詹姆士· 赖迪教育基金会(James Randi Educational Foundation, JREF)的创办人赖迪公开提出如果江本胜能够在双盲实验中重现其宣称的实验结果,就给他100万美金。江本胜本人从未回应。2005年斯坦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威廉·提历(William A. Tiller)指出江本胜没有对影响水结晶的三大关键因素进行控制,其实验结果没有证据支持,而英国科学的社会运用研究所(Institute of Science in Society)Mae-Wan Ho博士认为江本没有能为科学界提供信服的实验步骤。2005年12月美国弗蒙特卡叔顿学院自然科学系健康科学学士克里斯托弗·扎其菲尔德(Kristopher Setchfield)对江本的实验描述进行了评论和分析,指出:1)江本的实验过程是不科学的,至少照相的实验者和说话的一方不应是同一人,而必须是互不知对方实验结果的两者的答案能相互印证;2)水结晶的形状形成与很多环境因素有关,特别是温度和湿度。江本实验的样品分别在零下25°结冰且零下5°形成水结晶,科学理论预期形成的水晶柱是多于水晶板的,但是江本的照片中没有一个水晶柱,这是非常令人怀疑的,同时也有可能是江本把不支持他主张的样本去除掉了,江本也确实没有公示他拍的所有样本的照片,没有人知道他是否隐藏了不支持他主张的样本;4)江本的著作中也曾提到一次100个样本的实验,最后却只公布了一张照片;5)江本除了照片小品外从未发表过科学报告及论文,完全没有在科学界建立过信誉,而是靠他的主张进行商品销售。2006年4月美国《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登载罗伯特·马修(Robert Matthews)的长篇大论,文中认为江本实验设计存在人为操作错误。江本的学位也受到质疑。2006年同为对微观美感有所科学研究的伦敦大学学院医学博士和美国南卡罗林那大学前助理教授伽力·格林伯格(Gary Greenberg)撰文写到:“本人身为科学家和艺术家……并获得17项三维显微镜学专利……在被告知及江本的显微镜水结晶的研究后我非常惊讶,因为我并未在重要的学术杂志中发现有关于他任何科学实验的学术文章。进一步我发现授予江本胜博士学位的印度开放国际大学的硕士学位售价500美元,博士学位售价350美元。而且不需要任何课程和考试……我很想问一下江本为何不在要求同行审稿的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他的科学实验呢?……我只相信正确的实验方法才能真正理解大自然和我们所在的伟大宇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