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三峡工程论证时未曾充分预计或未能完全控制的问题,给“后三峡”运行带来严峻挑战;三峡水库和整个长江流域水库尚未实现统一调度管理的尴尬局面,更是威胁着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 财新《新世纪》记者 邓海 于达维 实习记者 蒲俊 细雨顺着夜幕滚落,雾气在山间扩散。从6月4日起,饱尝数月春旱之苦的长江流域开始普降中到大雨。随着梅雨时节的到来,不少地区的民众又将面临旱涝急转后的新考验。
三峡水库对下游的不良影响主要出现在蓄水期,每年10月特别明显。长江水位迅速降低,湖水大量向长江下泄,导致鄱阳湖区枯水期提前,到第二年4月才能缓解。(上图 东方IC/下图 张宇/东方IC) 此时的长江在缓缓舒展。自三峡大坝沿江而下,鄱阳湖暴露在阳光下的水藻,逐渐被雨水淹没;沿江而上,长江重庆段皲裂的河床慢慢被湿润,浓雾里的船舶在狭窄航道上小心行驶。 旱情即逝,问题犹存。在今年4月举行的长江论坛上,长江流域多个省份的副省级官员代表均强调本地区面临的困难。江西希望在鄱阳湖口设闸,解决鄱阳湖特有的枯水期过长问题;湖北称三峡水库蓄水后防洪遇到了新问题;湖南称随着上游来水减少,洞庭湖区有350万人存在安全饮水问题;上海则对长江口的盐渍化表示担忧。 环保部总工程师万本太在此次论坛上还指出,目前长江流域共有水库约4.6万座,总库容超过2500亿立方米。在三峡水库上游的长江干支流,正计划进行梯级开发,建设一大批控制性水库。南水北调、引江济滇、引江济太、引江入湖等工程也将加大从长江调水的力度。如此多的项目,可能对中下游水量分配产生累积影响,导致水位下降、水资源量减少、入海口咸潮入侵加剧、江湖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而影响湖泊生态安全。 三峡的后续问题如何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如何开发与调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长江流域乃至中国的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 下游困境 “特效烟花直冲云霄,焰火瀑布飞流直下”。6月5日,湖北宜昌三峡大坝附近的夜空被一场名为“世纪伟业、梦圆三峡”的焰火晚会点亮。这似乎是在回应人们关于三峡的种种争论。 此前,鄱阳湖区等地发生的大旱被广泛质疑为三峡工程所致。江西水科院副院长许新发告诉财新《新世纪》,该说法毫无道理,目前三峡水库处于放水期,在汛前需腾空库容,将水位降到145米,因此现阶段三峡水库对鄱阳湖是有好处的。 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熊大则认为,三峡水库在放水,三峡集团将此说成是为下游补水“同样也很扯淡”,因为三峡水库需要借此为夏季防洪做好准备,“就算下游涝了,他们也会放水”。 当然,这一切并不意味着三峡工程对鄱阳湖区没有不良影响。许新发说,不良影响主要出现在三峡水库蓄水期,每年10月特别明显,长江水位迅速降低,湖水大量向长江下泄,导致湖区枯水期提前,到第二年4月才能缓解。“此前枯季还有几十亿立方米水,这几年就几亿立方米了。”蓄水减少,也削弱了鄱阳湖的抗旱功能。 三峡水库蓄水后,枯水期长时间持续低水位,直接引发湖区取水困难、湿地萎缩、渔业资源锐减、血吸虫病防治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 江西省环保厅一位官员今年4月向财新《新世纪》记者透露,鄱阳湖区2001年之前属于一到三类水质,但最近几年劣于三类的水体在明显增加,枯水期一到三类水体更是可能不到30%,鄱阳湖水的生态功能明显降低。 作为中国四大淡水湖中惟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鄱阳湖现在也面临危险。据江西省环保厅的数据,蓝藻已经成为鄱阳湖的优势藻种,最近几年鄱阳湖区的富营养化指数基本在48左右徘徊,逼近50的富营养化临界值。 洞庭湖区也有类似情况,湖南省政府参事、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局长刘卡波曾在接受财新《新世纪》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长江入洞庭湖水量减少,湖区枯水期提前,同时水位降低。枯水季节,工农业生产需水旺盛,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步显现,洞庭湖急需补水。 上海市副市长沈骏在长江论坛上表示,近年来,随着长江干流水资源调引力度的加大,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的影响,长江口的水、沙、盐情况正发生许多变化,需要对其演变趋势和规律重新认识和研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