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转贴)13岁少年辍学后徒步300公里到广州擦鞋救亲娘
查看: 1605|回复: 7
go

(转贴)13岁少年辍学后徒步300公里到广州擦鞋救亲娘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1-6-12 09: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13岁少年辍学后徒步300公里到广州擦鞋救亲娘

骆伟科在广州大街上摆出擦鞋工具和一封求助信 视频截图

      13岁少年只身徒步300公里到广州,决心擦鞋挣钱救治患脑肿瘤的妈妈。河源少年骆伟科的孝心与坚强打动了不少广州街坊。在验证骆伟科此举并非骗局后,新加坡商会将为小骆一家筹款。8日,骆妈妈被接到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进行检查。
  5月30日,广州大道北人行道上,一位瘦弱少年摆出擦鞋工具和一封求助信,引来不少市民关注。少年叫骆伟科,13岁,家在河源,父亲去世,母亲患脑肿瘤。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治疗费用,读初一的小骆“只能忍心离开重病的母亲,来广州以此种方式筹集母亲的治疗和生活费用”。小骆告诉记者,自己悄悄离家,家人并不知道,而徒步来到广州,“走了差不多一个月”。在广州无依无靠,晚上小骆就睡在附近医院的长凳上。说到母亲的病情,小骆不禁声泪俱下,但他坚强地说,家里只有自己一个男人,不能让妈妈和姐姐受罪,所以决定出来挣钱。“不管卖身还是卖什么,我都要救回我妈!”小骆哭着说道。

  小骆一家的遭遇在广州电视台播出后,很多市民表示愿意帮助小骆一家,新加坡商会则表示愿为小骆举行慈善筹款,但需要验证小骆所说是否属实。6月1日,广州电视台记者带着小骆以及热心人士,驱车300公里来到小骆家。在家徒四壁的平房里,小骆的母亲正躺在床上。母子相见,抱头痛哭。由于脑肿瘤已经压迫到骆妈妈的视觉神经和腿部神经,她已看不见东西也下不了床。
  了解到真相的市民纷纷表示:“这样的现实对他们来说太残酷了。小骆是个坚强的孩子,我们应该帮他。”新加坡商会的郑先生表示,将在本月11日为小骆一家筹款。
  6月8日,新加坡商会出资将骆妈妈接到广州三九脑科医院进行检查。待筹集到医疗费用,骆妈妈将得到医院的治疗。骆伟科的姐姐小敏对记者说,非常感谢好心人的帮助,希望妈妈尽快得到治疗,自己和弟弟也能返回学校读书。

                                                  
                                                                                    骆伟科在照顾母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3607 小时 
威望
40090  
金钱
37569  
最后登录
2016-1-14 
阅读权限
帖子
30859 
精华
积分
40090 
UID
4298 
2#
发表于 2011-6-12 09:47 |只看该作者
天天都看到这些叫人窝心的新闻
在广州大道北(南方医院门口附近),天天都看到不是求救就是求助的人,有的跪着,有的躺着,有的被人拉着,有的被人推着,品种复杂、花样繁多,也不知道是真是假,这么多年都麻木了......骗子太多了,同情心也被磨蚀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3#
发表于 2011-6-12 14:2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6-12 15:32 编辑


骆伟科名言!
    “主梁倒了,副梁要顶上去”
 “因为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爸爸是主梁,已经倒下去,我这个副梁要顶上去,支撑这个家。不管怎么样,我一定要筹到救妈妈所需的费用。”


    由于家里经济不好,骆伟科曾被寄养在家住河源市的小姨家,而15岁的姐姐则与妈妈一起在外地做保姆谋生。
 从今年2月起,51岁的母亲骆如娇在雇主家干活时,频频出现头晕、眼花等症状,并且只要一见亮光就会呕吐。雇主陈某曾两次带骆母前往当地医院就诊,最终确认脑部确有问题。但为避免骆母担心,陈某没告诉骆家实情,而是拿出了6000元现金,又额外补贴了1000元工资,劝其去大医院再次诊断。
    3月,骆母两次来广州就医,最终确诊患有脑肿瘤,但终因几十万的医药费望而却步,只能返回龙川县的老家。姐姐根据村里人说的偏方,给妈妈上山采草药吃,终敌不过病情的恶化。妈妈的视力在一天天弱化、听力也慢慢减弱。想着重病的妈妈和昂贵的医药费,小骆焦急万分。
    自从爸爸去世后,家里只有妈妈和姐姐在赚钱,一个月1000多元的工资。而今妈妈病倒了,姐姐也回来照顾妈妈,家里顿时失去了生计来源,妈妈的医疗费又从何而来?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不读书了,走到广州去擦皮鞋,赚钱救妈妈。
    他趁小姨外出打工时决定离家出走,没带家里一分钱,没告诉家里任何人。穿着蓝白色校服和红色的布鞋,背上事先准备好的被子、水壶和自制的鞋框,沿着国道线一路南下朝着广州的方向进发。
    每到一个村庄,骆伟科都尝试到村里寻求村民帮助,讨一些饭菜。每次求助,骆伟科就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求助信,但经常会被村民误认为是“骗子”。“别人说我是骗子,我就感到好委屈。”一路下来,骆伟科只在3个农民家吃过饭,2个农民为他送过饭,其余大部分食物,都是来自路边的野芒果和河水。骆伟科在5月底到达了广州。
    才来广州4天,小骆就收到了总共800多元的擦鞋费。
    6月1日,广州市民发现了在南方医院附近擦鞋的骆伟科反映给广州电视台,他们将骆伟科送回龙川老家,并做了追踪调查。随后,骆伟科徒步一个月擦鞋救母在网上引起热议。稍后,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派出救护车将骆伟科的母亲接到广州,准备为其医治。再后,新加坡某慈善机构表示将主动筹款给骆母治病。
    6月8日,广东三九脑科医院也已前往小骆的老家龙川县,接骆母来院治疗。院方表示,骆母的前期检查费和救护车费已全免,总计5000多元
    骆母脑中的肿瘤生长速度非常快,肿瘤切除手术被安排在下周一进行。院方表示手术费将在4.5万元—5万元,而全部医疗费用将可能在10万—20万之间,具体要视病情而定。


点击下面标题观看:

视频:男孩步行340公里到广州擦鞋筹钱救母.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1-6-12 15:1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6-12 15:15 编辑

"辍学擦鞋救娘郎"获30万捐款 母亲已成功手术



           

                               11日下午,医生正在给骆妈妈做手术  羊城晚报记者 林桂炎 摄






在此点击观看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909 小时 
威望
8396  
金钱
4513  
最后登录
2018-10-22 
阅读权限
帖子
3880 
精华
积分
8396 
UID
4347 
5#
发表于 2011-6-13 02:45 |只看该作者
  報告樓主和論壇管理員:數小時之前又有一篇與此相同的轉帖發表,
能否合併,以節省版面?
  建議大家在發文之前,最好多花一點點時間檢查一下有沒有重複的。
天涯共此時。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6#
发表于 2011-6-13 09:4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6-13 09:56 编辑

少年暴走广州擦鞋救母续 家中已经家徒四壁

2011-06-13                                 金羊网

小骆在河源市租住的房子,很矮小。

河源市建设大道旁的石柱村里,有一间三四十平方米的砖房。红色的砖块裸露在外,屋顶是简陋的石棉瓦,上面还压着几块砖头。小平房最矮的地方,只有一米多高。墙壁中伸出一支烟囱,半截掩在房后的树丛中。房子租金不高,两百多元一个月。这就是小骆在河源市的“家”。


小骆家的新房家徒四壁。

从村口的水泥路旁,向右拐进一条淹没在草丛里的泥沙路,走二三十米便能看到一座新的红砖房,只盖起了一层楼,旁边依着半截泥土房。邻居骆大爷说,“这个新房子是在前年(即2009年)盖起来的,当时骆伟科的爸爸就有病,到现在还欠别人盖房子的钱。”不料,在新房子盖成不久,春节还没过完,骆伟科的爸爸便于2010年年初去世。  “一家人都太可怜了,爸爸过世,妈妈还得四处帮人打点散工赚钱养家还债,今年又查出患上脑瘤。家里的亲戚都很穷,剩下一对姐弟,没人帮得上他们。”


                在此点击观看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7#
发表于 2011-6-13 15:31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6-13 16:07 编辑

(转载)每周一字:孝


                 2011年06月13日 08:54    来源:千龙网  



  


近日,广东省出现了两位孝子:一个是河源13岁少年骆伟科。他为救病母徒步300公里到广州擦鞋筹款。他的孝行感动全国各地的读者和网友,纷纷将捐款汇到骆伟科的专用账户上,截至当晚8时,各方仍已超过30万元。11日广州三九脑科医院为骆妈妈成功进行了脑肿瘤切除手术(6月12日《羊城晚报》)。

另一个是雷州市纪家镇坡门村委会东坡北村青年符春均。他放弃上初中、放弃外出务工、甚至放弃结婚,无怨无悔悉心照顾瘫痪父亲11载,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千百年来“百行孝为先”的传统美德(6月11日《湛江晚报》)。

这两位孝子的孝行,貌似个例,其实彰显的都是人间朴素的亲情温暖。并且他们都有着极其相似之处,都是尽自己所能及,给自己的亲人最大的关心和照顾。小骆没有料到的,是社会不乏真情在,他本来默默无闻的作为,会感动全天下的好心人,使得自己的孝行,会受到如此完美的报答。

目前,小骆的妈妈获救了,但以后的养护问题,还需全社会的热心人去关爱。尤其小骆应该回到学校中来,与他的同龄少年一样,过本来属于他这个年龄段的正常生活。如此,我们全社会这份关爱,他的这份孝心,才显得更其圆满。

而符春均的事迹,相信也不会被好心人忽视,大家的温暖手,会伸向他们一家。起码,会让他家的经济状况明显改善一些,不致让日常用度那么拮据,那么难堪,终日为柴米油盐发愁。

其实,最需要完善的,是社会对这类人群的救济制度,不仅限于经济方面,更在于场地、设施,在于有专业的组织和养护人员来实施。这样,少年们才不致命运如此悲惨,不致让家庭灾难全由一个不堪其重的弱小稚嫩的肩膀来扛。

如此,我们社会再算尽善尽美,才体现出对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尊重与呵护。

但愿这样的制度、这样的组织机构,早日来临。 (贾志勇)




链接(点击下面标题)

孝子符春均 无怨无悔11

符春均在为父亲擦身。

6岁女孩操劳家务照看病父

老邓与记者说话,平平就躲在一旁洗刷锅碗。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8#
发表于 2011-6-17 08:59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6-17 09:02 编辑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
                “擦鞋救母”叩问社会救助“凹地”

吴 冰

2011年06月16日06:19                        来源:人民网   


只有当社会救助真正有了制度保障,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

  “广东孝子,南粤骄傲!”“你的孝心让我感动得泪流满面,你是全国少年的好榜样。”“这样有责任心有孝心的孩子,可以影响和教育一大批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加油!”……

  连日来,河源13岁少年骆伟科为救病母徒步300公里到广州擦鞋筹款一事,经当地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收到的捐款已经超过30万元。目前,骆妈妈成功进行了脑肿瘤切除手术,而关于骆伟科和姐姐的读书问题,也有人表示愿做他们的“爱心妈妈”,资助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直到能够独立生活。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然而,当我们对13岁少年的道德充满礼赞时,当我们庆幸问题得到解决时,当我们为社会爱心温暖这对母子而感到欣慰时,更需要关注这样一个现实:这又是一个典型的因“媒体关注”而解决问题的特困家庭。这些年来,从“暴走妈妈”到“跪行捐助”,不同困难个体困境的改善,往往是因媒体关注才变得幸运。“媒体报道—领导重视—社会行动—问题解决”,这样的模式固然有效,毕竟充满偶然。它折射的,其实是社会救助制度的缺失。

  换言之,媒体所能关注的,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冰山下,依然有更多类似现象:一些家庭因成员罹患重症,很可能就一夜返贫;高昂的医药费,常使刚刚脱贫的农村家庭悲痛欲绝;因为贫穷困顿而形成的超低抗风险能力,直接导致了一些家庭解体……在面对这些遭遇时,如果仅仅依靠个体力量去抗衡,固然令人感动,却注定充满辛酸甚至酿成悲剧。

  因此,对那些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的人群,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这样的社会救助,不仅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具体到少年“擦鞋救母”一事,如果社会救助制度能及时替骆妈妈分担其治病压力,13岁的少年就不用“擦鞋救母”,过早承担生活的压力,感受人生的无奈。

  在改革开放行进到今天,当我们取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成绩时,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更为迫切也更有条件。这不仅是因为,与过去相比我们有了更好的物质基础,还因为,及时填补我们社会救助中的“凹地”,是我们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

  应该看到,社会救助需要调集各方资源,也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但从根本上来说,社会救助是政府的责任。对政府而言,要切实增强社会救助的主动性,让关爱尽可能体现在事前的“雪中送炭”,而不是媒体曝光后、领导过问了,才派人跟进。对社会而言,要看到救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依靠社保和民政等专业部门,还要发动慈善互助机构等社会群团组织的力量。只有当社会救助真正有了制度保障,农村医疗保险得到尽快推进,重病医保制度获得建立完善,才能从根本上增强群众抵御风险的能力。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9-20 06:56 , Processed in 0.241297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