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查看: 6471|回复: 3
go

我有说错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1#
发表于 2011-2-5 09:12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2-5 09:53 编辑

1978年,香港TVB播出了由周润发、郑裕玲等香港知名演员合演的长篇电视剧《网中人》,香港艺人廖伟雄饰演其中的男主角阿灿(程灿)———一个偷渡到香港的农村小子。廖凭借这个「大陆仔」阿灿,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程灿是刚从大陆到香港的移民。他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人、陌生的文化、陌生的价值观……一切都陌生的他,跟周围的人和事,自然与受西方影响的香港生活格格不入,而后来就出现“阿灿”这个表达来自大陆的新移民的贬义代名词。




转帖
“阿灿”一词成为过去


    曾几何时,大陆人被有些香港人讥笑为“阿灿”。


  “阿灿”一词最初来源于香港电视剧《网中人》,剧中廖伟雄饰演了一名从大陆到香港谋生的男青年,名字就叫“阿灿”。随着《网中人》在香港的热播,“阿灿”就成为了那个年代有些港人蔑称内地人的代名词,绝对是一个贬义词。“大陆人”在当时香港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不是杀人越货的“省港奇兵”,就是愚昧自闭的乡巴佬,形象以负面居多。

  记得,小时候家里每逢有“香港客”(当时广东人对香港亲戚的称呼),必然比过春节还热闹。家里要做最好吃的东西,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把家里的住房让出来给“香港客”睡,自己却当“厅长”。当时外婆告诉我,这些香港客回来都会带上一些腊味、海味、冬菇给我们,很辛苦的。听了外婆的解释后,我对香港客有了好感。但是,这短暂的平息却被两个香港来的所谓“表姨”给彻底改变了。

  一次,一家四口香港亲戚在我们家住了一个星期,舅公舅婆住了我父母的睡房,一对表姨则住进了我的小屋。父母当了一个星期的“厅长”,我则被安排在舅公舅婆已经“进驻”的睡房里打地铺。一天,父母招呼舅公舅婆出外探亲,只剩我和两个比我大三四岁的表姨在家。人前还尚有礼貌的表姨在她们的父母外出后马上肆无忌惮地谈论着这些天来的“大陆”见闻,谈话中不乏对内地人的歧视和嘲笑,“阿灿”基本上成了她们对我们的称呼。接下来的姊妹谈话基本上把我剔除在外了,她们的理由是“小灿,你懂什么?”,言语中充满歧视。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今天,我们不会再被讥笑为“阿灿”了。细心的朋友还会注意到,过去香港媒体报道国内新闻时,用的字眼是“大陆”。但今天的香港媒体都早已亲切地改称“内地”了。

  “阿灿”一词也就成了过去。

港星廖伟雄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2#
发表于 2011-2-5 21:43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2-5 21:44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1-2-5 17:31
回复 橡草 的帖子
外省同学问下雨怎么说,我刚想回答,旁边有个鹤山的同学很认真地回答了“落水”,我当时心里也觉得还好笑,┉┉

      



四会客家人也叫“落水”,不说"落雨".

还有小孩啼哭,四会客家人称"叫咀仔".

各处乡村各处例,入乡随俗就是了.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3#
发表于 2011-2-6 09:40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2-6 09:46 编辑

还有六十年代到清远山区与贫下中农"三同",当地人称十八 九岁的已婚女子为"婆仔"!!!

本人第一次听到时惊奇得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4_111:}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1-2-9 15:09 |显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2-10 08:47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1-2-5 17:31
回复 橡草 的帖子

       不同地域的文化是会有差异, ...


我的一个"拍档"听过我讲"婆仔"的故事后,对大家讲了"一声"大姐",一顿臭骂"的亲身经历:

"拍档"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原单位高压线施工过程中,有一次要过河,见到一位十七 八岁少女划着小船,便礼貌地喊:麻烦大姐,渡我们过海吧!谁知这位“大姐”杏眼圆睁,柳眉倒竖,劈头劈脑砸来一顿臭骂!船,箭似的划走了!

原来,当地人称已婚女子为“大姐”,未婚的称为“妹仔”。难怪这位“妹仔”被人称为“大姐”时大动肝火!




(注:上世纪五十年代建国初期,"同志"  "大姐"是最普遍的称呼)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5-17 00:16 , Processed in 0.073374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