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4-7-3 15:40 编辑
慈溪观海卫镇的杨先生家中有杆红木老秤,可称250公斤的重量。几年前主人曾带它到杭州做过鉴定,它很有可能是国内称重量最大的老秤。 红木制成的大秤十分精美
本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杨先生家中欣赏这杆大秤。
杨先生从里屋拿出用报纸层层包裹的老秤,慢慢剥去报纸,一杆通体乌黑的红木秤呈现在记者眼前。
记者看到,老秤上银色金属镶嵌的秤花排列精确,十分精美。从秤两端的秤花刻度看,该秤起称点为50公斤,最大称重量为250公斤。秤上方还镶嵌有“陈泰昶”3个字。杨先生说,他找行家看过,镶嵌的秤花和这3个字都是银质的。
秤头、秤尾处原都包有铜皮,秤头的铜皮略有破损,在岁月的侵蚀下已经变成黑色,而秤尾处已完全脱落。秤钩和秤砣已锈迹斑斑,那只沉甸甸的秤砣上还铸着“秤量”“伍百斤”的字样。
记者随后对老秤进行了“体检”:秤杆长2.21米,杆身最粗处直径5.5厘米,杆身总重11.5公斤,秤砣重8.75公斤。
无意之中“救”下来的国宝
杨先生告诉记者,这杆秤是他在1996年7月4日的时候,从邻居手中买下的。
“那个邻居是做古董生意的,当时他收购到一幅郑板桥的画,想弄个好一点的画框配上,就在宁波邱隘花了200元买来这杆秤,打算将秤做成红木画框,我正巧去他家串门就看见了。”杨先生说。
杨先生听说这么大的一杆红木秤要被锯断做成画框,顿感可惜。他想,旧式的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这么大的老秤更是罕见,如果留下来还能供后人研究,于是出400元将老秤买下来收藏。
没想到,买来的第二天,《宁波日报》刊登了一则《天下第一秤传奇》的新闻,杨先生看到报上登的那杆老秤虽然比自己收藏的这杆要长16厘米,但只能秤230公斤的重量。
杨先生想,这“天下第一秤”应该是自己手上的这杆,于是他带着这杆秤到杭州找专家鉴定。
专家看过后表示,称重达250公斤的秤非常少见,它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要大于经济价值,让杨先生好好保存。
当年曾有人想用西湖边一套房子来交换
古秤买来没几天,卖秤的邻居也看到了报道,就找杨先生要出价1万元收回。杨先生将秤视若至宝,没答应,邻居就将他家中的一尊观音像搬走了。
这杆秤伴了杨先生15年,其间不少人要用各种东西交换,但杨先生挡住了不少诱惑。
1997年,因为工作原因,杨先生一家搬到了杭州,他将秤用面包车带到了杭州。而得知他家有这样一件宝贝,先后有两人想用车子和房子跟杨先生交换。
“先是一个香港老板,他用一辆市价18万元的桑塔纳轿车跟我换,我没答应。后来又有一个慈溪老板想用西湖边一套20多万元的房子跟我换,我也没接受。”杨先生看着秤,笑着说自己就觉得跟这秤有缘,不想卖给任何人。
专家认为,古秤的收藏价值很高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当年给杨先生鉴宝的浙江省收藏协会副秘书长王玉。王先生对这杆秤还有印象。他说,这杆大秤的制成年代应该在清同治年间,为过去的粮商、盐商等大地主家或是官方粮库所有,一般人家用不到这么大的秤。
制作这样一杆大秤,需要用整株3米高树冠、树龄500年以上的红木。杨先生收藏的这杆秤制作精美,秤杆部分的构件也很完好,且秤砣也在,是件完整的收藏品,它的收藏价值也相对较高。
王先生说,秤作为我国古代度量衡的主要工具,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从历史的角度讲,像杨先生收藏的这杆老秤,它的历史文化价值甚至要大于秤本身的经济价值。
至于是不是“天下第一秤”,王先生表示,中国地大物博,民间收藏藏龙卧虎,这个结论不能随便下。
通讯员 蒋余辉 胡晨晓/文 许天长/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