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3-7-26 08:56 编辑
(续) 8、与仙有缘,叱石羊归 黄大仙“叱石成羊”,早已成为民间的传说。 现黄大仙祠后花园,有一对天然的石羊,也有一个神奇的故事。这对石羊的质地是石灰岩石,天然生成,出产在广西柳州。黄大仙祠的采购人员,第一次专程往柳州选购时,千挑万拣也寻找不着,便空手回来。后经议论,再派员前往寻找,临行前董事长说:“要有心机去寻找,心诚则灵嘛!”采购员第二次到柳州,在一个早上,正是晴雨天气,出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气象,一道彩虹挂西天。采购员朝着彩虹的方向走,发现一些石灰岩石,在太阳照射时是白色的,在下雨时,它便变成黑色的了。采购员感到奇异,在晦明变化的天气中继续观察,忽地发现了这对石羊,柳州有关部门乐意成全,几经艰难辗转,把这对石羊运来仙祠,回归黄大仙的身边。 在旧祠的遗物中,一有只石狮子,虽几经沧桑,但仍保持其基本轮廓和大部分的雕刻,细看其雕工精巧。在复建时,有人提议造一对像烈士陵园门口那模样的石狮,虎虎生威;有人提议造慈祥迎客的石狮,像是银行门口那石狮的模样,一时争议未能决定,后来有一老人提议,还是旧祠的石狮子的模样好,我们复建黄大仙祠,也要让旧物的精华重光于世,这一提议,与会者一致鼓掌通过。 9、仙鹤灵珠,辉映南天 神殿或宫廷,其梁柱间的装饰,通常用浮雕、彩画雕饰,上面则是莲花托作撑拱。而黄大仙祠的梁柱间,采用仙鹤撑拱装饰,共有360只仙鹤,形态各异,用以作为建筑的装饰物,十分显眼,独具匠心。游客观赏这群仙鹤,便想起黄大仙“骑鹤到南天”的神奇故事。 珠三角地区庙宇建筑,在瓦脊上通常都建一颗龙珠,其质地,古代用陶瓷制成,但龙珠体积较小,现代建的庙宇,瓦脊上的龙珠,多是用水泥、玛赛克造成,这可随意造型,使其光彩夺目。 广州黄大仙祠瓦脊上的龙珠,继承了传统工艺,用陶瓷烧制成,这龙珠的直径2.5米,重1500公斤,其球体大,具有宏大的气势,是目前珠三角地区最大的庙宇龙珠,这龙珠是采用了最新的工艺烧制成功。 这个巨龙珠,由佛山美术陶瓷厂设计和烧制。由于球体太大,高温烧制时,气体膨胀外泄,烧出来的龙珠出现裂缝变形,厂家曾烧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后来投资方叶树林先生提建议,让厂家把珠体割切成几块烧制,像是切柑橙的模样,就避免了烧制件的爆裂变形现象,用这方法烧制果然成功。龙珠在瓦脊安装时,先将各块烧制件组合成珠体,再用云石胶逐块粘牢固。这颗巨大的龙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光芒,闪耀在高高的的南天上。 10、炉烟缭绕,共庆昇平 芳村黄大仙祠,在历史上曾是著名的宗教活动圣地,在广州及珠三角地区以至海外,有相当的影响。重建后的广州黄大仙祠,宗教活动得以恢复和发展,让昔日的风光再现。 今天到黄大仙祠的游客,有来自广州市、珠三角地区,有来自港、澳及华侨同胞,也有来自国外的旅游团体。每天游客接踵而至,朝拜者络绎不绝,每逢民间节日,更是热闹非常。主要的民俗和敬奉黄大仙的活动有:新年祈福、财神诞、观音开库、黄大仙诞和民间节日所举行的活动等。 每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民间传统是黄大仙诞辰,黄大仙祠每年都举行黄大仙诞的供奉及庙会。这一天,广州市、珠三角及远道而来的善信上香拜黄大仙,还有循传统习俗带来烧猪、三牲、水果等贡品,虔诚朝拜。这天庙会活动同时进行,祠内戏台演出粤剧、曲艺、祠内外广场还有醒狮表演,锣鼓喧闹;腰鼓队表演、群众舞蹈表演;有民间工艺摆设;为老人诊病,派米派油等,十分热闹,使民俗民风大放异采。 有时在中秋之夜,于大平台上举行联谊赏月晚会,邀请各团体代表参加,还让仙祠附近的善信者及长者参加,共庆中秋佳节。笔者也参加过这样的联谊晚会。会上有粤剧曲艺演唱,月至中天,分外明朗,笙歌阵阵,与会者沉浸在幸福欢乐中,真是一片昇平景象。 11、与仙为邻,子孙昌荣 广州黄大仙祠固然是宗教活动圣地,也是个风水宝地。把仙祠址选在花地大凼尾(土名)这地方,是有其原因的,这地方的地质较好,地理环境也好。其北边是花地河,东边栅溪河,与花地园圃为邻,西边与桃湾为伴,经著名的风水先生罗盘定位,认为这是“秀水回归,龙盘之地”,南边是开阔田园,都是茂林或花田,四时花开,芬芳圣洁之地。在清代到民初,这里还有个鹤巢,相传黄大仙“骑鹤到南天”,这是常来的地方,故选这地方建黄大仙祠。 今天,黄大仙祠的重光,不少信众把先人的牌位供奉在黄大仙祠内,祠内香火四季连续,周围花团锦簇,四时芳馨,与仙有缘,子孙至诚至孝,先人定然安息,自然其后世昌荣。 本文资料是由黄大仙祠董事长叶树林先生、总管胡兆刚先生提供并指导,经余伯茂先生修改。 (摘自荔湾区政协——《荔湾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