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hunhui 于 2012-11-19 16:05 编辑
嘉峪关城楼怀远(原创)
嘉峪孤城天地间,金戈铁马血迹斑。 西风又卷黄沙梦,柔远门外几人还。 我终于来到了明代万里长城西部的终点——嘉峪关。 今天天气突然变得很冷,还飘着小雨,天空四处都是雨蒙蒙的。我们一下汽车,就感到一股冷飕飕寒风迎面袭来,大家赶紧回到车上打开行李袋拿出厚外套穿上。司机说这里的天气就是这样,说变就变。那时的温度大概5度左右。 我们在游览景区大门外匆匆照了一张相,就打着雨伞沿着一条小道向嘉峪关城楼走去。大概走了十分钟,就看到一座城楼屹立在一段黄土坡上。 雄伟的嘉峪关原来就坐落在茫茫的大漠里。尽管很孤寂的它在今天这样的天气里显得更加凄静和孤独,但它依山而筑,居高凭险,依然不改它雄伟壮观,气魄万千气势。谁也不会想到,就是它,在这荒芜的戈壁滩岿然不动地默默坐了六百多年(始建1372年)。正面看嘉峪关的城楼,一条用黄土夯实的土墙,上面一座封尘的城楼,楼阁的牌匾书写着雄劲有力“天下雄关”四字。 我穿过城楼,顺着斜坡往上走,经过一些青青的草木,我放眼一看,我突然站住了,在我面前,像是一个奇迹,前面立着一座关隘,一座完完整整雄伟的关隘!它就是在祁连雪山与马鬃山之间的咽喉地带、在连续延绵了6700公里的长城最西端、三面连着苍茫天地的嘉峪关关隘。 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墙三道防线在组成。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成的坚固而重叠的防御体系。内城的东门叫“光化门”,取其紫气东升,光华普照之意;内称的西门叫“柔远门”,取其以柔致远、安定西陲之意。 泥色的关城呈梯形,高约10米。它就像一位巨大的武士,屹立在这里。关城四角都有角楼、箭楼和敌楼,处处防卫深严。 我望着这座城关,啊!实在是雄伟!实在是壮观!我心里不由有点振憾。 天依然飘着小雨,灰蒙蒙的。我站在关隘西边的柔远门的城楼上面,把脑袋伸到垛口外,清劲的塞外之风几乎把我的帽子卷走。我凝视着眼前关外茫茫的大漠,远处的关山,仿佛又听到昔日万里疆场的胡笳声声,战鼓雷鸣;仿佛又看到祁连山下的朔风西卷,黄沙漫漫。 古时候,出了西门就等于进入西域,可谓“西出阳关无故人”啊!曾几何时,很多被迫出关谋生的人,常常一去无回,葬身于茫茫戈壁。致使“祁连山下草,寂寞少人烟。魂魄千年后,犹思渡酒泉”成为哀句。 我又想起王之焕的《凉州词》“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虽然这里不是玉门关,但曾几何时,春风又何尝会眷恋这里呵! 冷风还在我耳边响着,我仿佛听到了古时候一对燕子,在这里轻轻地低声向我诉说、哀鸣。曾几何时,这里传颂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只雄燕在关闭的这座城墙外,因无法与自己的雌燕相聚,触墙而死。以后每天日暮里,都能听到雄燕啾啾悲鸣的呼唤。我很难想象到在此悲凉的西域最后的关隘里,还有一个这样凄美的爱情故事。 此刻,我下了城门,站在柔远门外无边戈壁上,眺望着它的深远,脚踏着它的那种粗旷和悲凉,真的又一次让我震惊,第一次看到这样荒芜的大漠,心里会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 雨慢慢地停了,风却依然故我,灰蒙蒙的苍天,似乎向我诉说着它的沧桑。风不停地在吹,它好像要把已经在这里死去的魂魄带去,又好像要把这里的孤寂吹走。然而,我却依然地在这里站着,感受着。 岁月就是一条长河,它在不停地流着。昔日这里的胡笳声声、金戈铁马、烽烟狼狼、“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情景,已经被今日的一把黄土,一片荒凉、四周孤寂所代替。 我此刻站在的这块嘉峪关外的黄土上怀远,不知他年又是谁在这块尘土上留下他的足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