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新中国首部禁片《武训传》重见天日
查看: 916|回复: 3
go

新中国首部禁片《武训传》重见天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1#
发表于 2012-3-24 00:4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res05_attpic_brief.jpg
      日前刚刚出版的《武训传》DVD(小图)封套上,选择了早年赵丹最具代表性的剧照

      北京消息 据新京报报道:3月15日,一条消息出现在微博、豆瓣网上———由孙瑜执导、赵丹主演,号称“新中国首部禁片”的电影《武训传》在沉寂了近60多年(曾于1951年公映)后,开始发行正版DVD,亚马逊中国、淘宝商城及西单北京图书大厦等地均有销售。
  就在当天,《武训传》的网络下载也随之出现,画质还算清晰的完整版(长达197分钟)更让不少影迷喜出望外。几天下来,《武训传》在豆瓣的短评从三四条增加到50多条,而《武训传》DVD的来源、现存拷贝的状况、这部电影所牵涉的复杂背景、历史遭遇,以及中国国产老电影的保存、修复、流通,都成为业界关注的话题。
  《武训传》DVD发行方为广东大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武训传》DVD分为上下双碟,在亚马逊中国上标明原价99元,折后价64元,淘宝商城则售价58元。一般而言,国产老电影DVD在网络商城的售价通常只在12元至15元,《武训传》有些偏贵,但影迷却仍然买账。至3月19日,亚马逊中国上的《武训传》DVD已断货。
  不过,鉴于《武训传》复杂的历史遭遇,DVD的“卖相”仍然有些遮遮掩掩,例如盒套封面左上角特意标明一行字:“供研究所用”,似乎在名义上尽可能规避风险。

  银幕上的《武训传》
  为穷人
  兴义学
  7岁丧父的武训,跟母亲一起在武家庄靠行乞为生。武训想读书识字,却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后母亲病故,武训成了孤儿。
  13岁,武训在山东各地流浪,靠打短工过活。17岁,武训流落到薛庄店村,在富甲一方的乡绅张举人家打长工。
  20岁,武训伯母病重,他要求支取此前3年的工钱。张举人篡改账本,还叫人打了武训一顿。武训认为吃亏受欺负都因没文化,于是决定兴办义学,供穷人的孩子免费读书。
  武训卖掉辫子,为义学攒下第一笔钱。为兴办义学,他四处行乞、劳作、表演杂耍,善款一攒就是30年。
  50岁,武训的经历感动了几位乡绅,帮他用积攒的善款在堂邑县柳林镇兴建了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
  58岁,武训已兴办3所义学。山东巡抚赐其名武训,光绪授其“义学正”名号,赐黄马褂,并为他修建牌坊。武训并不适应官府的种种嘉奖,他叮嘱义学的学生们读好书也不能忘记穷人,然后消失在原野中。

  银幕外的《武训传》
  上映好评如潮 随后遭大批判
  1951年《武训传》上映后获得巨大成功,赵丹的大女儿赵青回忆,上海各大影院连续数月都在放映《武训传》,街头到处都是巨幅海报,“上海先施公司挂出了三层楼高的广告,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广告。”她还透露赵丹曾私下表示《武训传》是自己演得最好的一部戏。
  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的社论,由***亲自修改审定,文章指出“《武训传》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根本的性质……应当展开关于电影《武训传》及其他有关武训的著作和论文的讨论”。
  当时江青派出调查组到山东访问了大量武训故乡的民众,写出《武训历史调查记》。随后的7月23日,《人民日报》公布了《武训历史调查记》,指武训是一个“大流氓、大债主和大地主”,对于《武训传》的讨论演变成了全国性的批判。
  对于批判的原因,崔永元认为,从电影史的角度来看,与当时私营电影公司的处境有很大关系:“当时国营的创作队伍还没建立起来,每年将近3/4的国产电影都是私营企业拍的。当时主张公私合营,但私营电影企业不愿意,一批判《武训传》,就全都愿意了。”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2#
发表于 2012-3-24 09:3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3-24 09:38 编辑

(转载)武训,一个清末民初的民间行乞的教育家。为什么会在人民共和国的建国初期遭到批判呢?其中有什么隐情吗?


链接:



《武训传》的命运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181 小时 
威望
11163  
金钱
8927  
最后登录
2017-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343 
精华
积分
11163 
UID
4339 
3#
发表于 2012-3-24 22:07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9届新生 于 2012-3-24 22:07 编辑

《武训传》唤起的不仅是历史的痛
 □何 龙
  电影《武训传》的光盘最近突然热卖了。这个标价99元、折后价五六十元的昂贵DVD据说还一度卖断了货,这让人多少有点诧异。
  《武训传》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反映清朝末年武训为了不再受没有文化的屈辱而筚路蓝缕“行乞兴学”的经历。它创作于1944年,1948年在中国电影制片厂投入拍摄,因经济困难而中途停拍,开始时并非“解放牌”电影。后来由昆仑影业买下续拍权,到1950年10月摄制完成时,它才算“解放牌”电影。
  这样一部反映封建社会底层人物为改变自己和众人的命运而兴办教育的影片,用现在的归类法,完全可以归入“励志片”一类;而武训也可称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可是只因为《人民日报》的一篇经过伟人修改审定的社论《应当重视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因为“承认或者容忍这种歌颂(指对武训那样的人)就是承认或者容忍污蔑农民革命斗争、污蔑中国历史、污蔑中国民族的反动宣传……”这些话,《武训传》就遭遇万劫不复的命运。
  一篇影评以社论的方式发表并引发全国大批判,主创人员饱受冲击,这在常识中是不可理喻的。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却不足为怪。
  随着历史的转折,《武训传》尽管不再被视为“反动电影”,却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洗白。导演孙瑜之子孙栋光回忆说,在1990年去世之前,孙瑜晚年的最后愿望就是《武训传》能够得到真正平反和正式放映。但他一直没有如愿。在孙瑜百年诞辰时,孙栋光再次希望放映《武训传》,结果放映的却是孙瑜的另一部作品、现在亚马逊上售价(DVD)10.10元的《乘风破浪》……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60多年过去了,《武训传》的主创人员已经化为尘土,在八千里路上,云和月还在次第出现。现在,《武训传》在民间热卖和流传,显示了艺术价值的部分归位,更显示了归位的曲线。
  历史的颠簸摇摆真切反映了历史与现实价值的路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段非常历史时期纵然不堪回首却仍需回首。只是时过境迁之后,这样的一部黑白片为什么又勾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是人们有意找寻历史的痛感?还是武训之痛仍未完全消除?
  观看黑白片不像是当下的时尚,那么《武训传》的流行,就一定反映某种现实“路况”了。

何龙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2312 小时 
威望
18483  
金钱
12131  
最后登录
2020-7-30 
阅读权限
帖子
6418 
精华
积分
18483 
UID
53 
4#
发表于 2012-3-24 22:46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3-25 08:06 编辑

   新中国首部禁片《武训传》剧照

Img338386297.jpg

《武训传》由曾执导《大路》《小玩意》等经典电影的留美导演孙瑜自编自导,男一号则是中国影史上声名卓著的表演艺术家赵丹,此外片中还云集了黄宗英、吴茵等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影星,掌镜的韩仲良也是当年的优秀摄影师

Img338386297.jpg

《武训传》DVD封套。

rdn_4f6db7479c9d0.jpg

与武训办学救穷人的路线相对,电影加入周大起义的副线。图为周大、武训在田间相遇。

Img338386297.jpg

赵丹在书中提到,《武训传》是自己艺术生涯中的“一大惨痛遭遇”。

Img338386297.jpg

孙栋光是导演孙瑜的儿子,他在《武训传》中演7岁的小武训。

Img338386297.jpg

孙栋光表示,参与该片的人很多都去世了,据他所知,还有白桦的爱人、扮演“小桃”的王蓓,剧组的老化妆师王铁彬,以及演乡绅的高正还在世。



Img338386297.jpg

求学不得:七岁丧父的武训(孙栋光饰)原本无名,被称为武七,跟母亲一起在武家庄靠行乞为生。武训想读书识字,却被私塾先生赶了出来。后母亲病故,武训成了孤儿。

rdn_4f6db7479c9d0.jpg

当起长工:十三岁,武训在山东各地流浪,靠打短工过活。十七岁,武训(赵丹饰)流落到薛庄店村,在富甲一方的乡绅张举人家打长工。

rdn_4f6db746d38db.jpg

被骗·觉醒:二十岁,武训伯母病重,他要求支取此前三年的工钱。张举人篡改账本,还叫人打了武训一顿。被长工周大救出后,武训在破庙中昏迷三天,他自认吃亏受欺负都因没文化,于是决定兴办义学,供穷人的孩子免费读书。

rdn_4f6db7479c9d0.jpg


卖艺攒钱:武训卖掉辫子,为义学攒下第一笔钱。头顶留下的一小撮歪辫,成了他的标志。为兴办义学,他四处行乞、劳作、表演杂耍,善款一攒就是三十年。

rdn_4f6db7479c9d0.jpg

兴建义学:五十岁,武训的经历感动了几位乡绅,帮他用积攒的善款在堂邑县柳林镇兴建了第一所义学——崇贤义塾。

rdn_4f6db7479c9d0.jpg

拒收牌坊:五十八岁,武训已兴办三所义学。山东巡抚赐其名武训,光绪授其“义学正”名号,赐黄马褂,并为他修建牌坊。武训并不适应官府的种种嘉奖,他叮嘱义学的学生们读好书也不能忘记穷人,然后消失在原野中。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9-22 07:06 , Processed in 0.08120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