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论坛 茶余饭后 愐怀飞行员王伟烈士---不要忘了十六年前的今天
查看: 7623|回复: 2
go

愐怀飞行员王伟烈士---不要忘了十六年前的今天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威望
4035  
金钱
681  
最后登录
2022-9-15 
阅读权限
帖子
563 
精华
积分
4035 
UID
28173 
发表于 2017-4-1 14:51 |显示全部帖子

南海上空风云变

  2001年4月1日那天下午,我正在法国南部名城尼斯停留。

  当时,我刚刚出席完在智利举行的东亚拉美论坛外长级会议,接踵前往法国访问,途中在尼斯转机。

  尼斯素有阳光之城的美誉。那天天气晴朗,碧空如洗,阳光格外灿烂。经过长途奔波和紧张的会议之后,我和随行的同志都有些疲惫,想趁着飞机起飞前的短暂时间放松一下,为下一站访问养精蓄锐。

  我们正在机场贵宾室里聊天,享受着难得的轻松时光。这时,专程从巴黎赶来的我国驻法国大使吴建民急匆匆地跨进门来。还没来得及落座,他就低声对我们说,国内告,今天上午,在海南岛附近发生了我们的军用飞机和美国的军用侦察机相撞事件,我方飞机坠毁,飞行员下落不明。国内正在研究向美国方面提出严正交涉。

  大家的神情顿时严肃起来,贵宾室里的轻松气氛也因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变得凝重。

  我请吴大使坐下来详细介绍情况。

  北京时间4月1日上午,美国一架EP3军用侦察机又飞到我国海南岛东南海域上空活动。我空军两架歼8战斗机立即起飞对其进行跟踪监视。9点07分,正当我方军机在海南岛东南104公里处正常飞行时,美国的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角度转向,撞上我方一架军机,致使飞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失踪。受损的美机则在未经过许可的情况下,进入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海南陵水军用机场。按国际惯例,我们对美国侦察机上的24名美方人员进行了安置。

  听完吴大使的介绍,我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重大、敏感的突发性事件。说它重大、敏感,是因为这是在冷战后新的国际形势下,中美两军之间发生的首次直接摩擦,并且造成飞机损毁、人员失踪的严重后果。特别是,这一事件还涉及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等重大原则问题,十分复杂,要妥善处理,绝非易事。

  看上去这是一桩偶发事件,其实有其必然性。自从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就从未中断过对我国沿海的侦察飞行。从2000年下半年起,美军飞机侦察活动更加频繁,而且越来越贴近我们的领海。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多次向美国方面提出交涉,要求停止此类侦察活动,但他们置若罔闻,依然我行我素。

  我叮嘱吴大使,这件事非常复杂、敏感,恐怕是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外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驻法使馆也要密切跟踪有关动向,收集反应,澄清真相。

  考虑到第二天我将在巴黎与希拉克总统会晤,之后可能会有记者问及此事,我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阐明中方立场。

  果如所料,2001年4月2日下午我与希拉克总统的会见结束后,一走出爱丽舍宫,就看到不少记者守候在爱丽舍宫的大门口。他们见到我,一齐拥了上来,七嘴八舌地抢着提问,最集中的问题就是:中方对撞机事件有何评论?

  我站在爱丽舍宫门口,一字一句地对记者们说,我要告诉你们的是,是美国的飞机撞了中国的飞机,而不是中国的飞机撞了美国的飞机,中国的飞行员到现在还没有找到。撞机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应该向中国人民做出满意的交代。

  采访一结束,我就从爱丽舍宫驱车直奔戴高乐机场,踏上回国旅程。

  从巴黎返回北京的航程长达九个半小时。由于时差的缘故,飞机基本上是夜航状态。即便如此,我也毫无睡意。一路上,我思前想后,心潮起伏。

  当时中美关系的气候很特殊。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中美双方几经较量,两国关系终于进入上升阶段。我们希望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中美关系也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因为他父亲对中国有很深的了解,他本人也曾经来过中国。

  但布什上台伊始,就着手对克林顿政府的外交政策进行调整,对华政策也表现出强硬的趋向。就在几个月前的大选电视辩论中,布什曾经公开声称要重新定位美中关系,强调美中之间不应该是战略伙伴关系(strategic partnership),而应该是战略竞争关系(strategic competitor)。

  外交上,战略竞争的含义和战略伙伴截然不同,前者甚至有某种对立的味道。小布什的这种说法意味着美国更多地是把中国看作一个竞争对手,而不是合作伙伴。如果这种论调最终成为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将会对中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这不能不令人关注。

  在国际上,中美关系是一对十分重要的双边关系。对中美两国固然如此,对全世界也是如此。因此,我们有必要与美国新政府进行沟通,推动布什和他的新班子正确认识中美关系,制定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以利于两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2000年12月14日,布什当选为美国第43任总统。当天,江泽民主席按惯例向他发去了贺电。

  2001年2月,布什总统就职后不久,很快给江泽民主席写了一封信。这封信调子积极,表示美方愿同中方加强对话与合作,以相互尊重和坦诚的方式处理分歧。

  江主席立即复信对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再次表示祝贺,赞赏布什在来信中对发展两国关系表明的积极态度,表示期待着与其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在新世纪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月底,钱其琛副总理应邀访问美国,与美国新政府高层进行直接接触。布什总统会见了钱副总理,亲口表示美国重视美中关系,说他本人期待着10月份赴上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北京。

  钱副总理的访问取得了积极成果,中美关系的气氛有所缓和。

  在这样的背景下,撞机事件突兀而至。看来,中美关系又要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 首轮较量硬碰硬

  2001年4月3日上午10时许,我返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了飞机便径直回到外交部。一到办公室,我就请当时主管美国和大洋洲事务的周文重部长助理到我办公室。周文重长期分管美大事务,在和美国人打交道方面经验丰富。

  他向我详细介绍了两天来发生的事情。他告诉我,撞机事件发生后,中央高度重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制定了一系列方针。

  根据中央部署,周文重在事发当天就紧急召见了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强调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必须对中国人民做出解释。

  对于撞机事件,美方调门很高,气焰十分嚣张,根本不想承担责任。普理赫声称,他不能同意中方关于撞机事件责任的说法。对于中方坠毁的飞机和失踪的飞行员,美方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遗憾,虽然表示愿协助中方搜救失踪飞行员,但更多地是一味要求中方尽快释放美军机的机上人员,并归还美国侦察机,甚至提出不准中方人员登上美国飞机进行检查。

  周文重当即驳回了美方的狡辩,拒绝了美方的要求,并强调,对美方给中方造成的损失,以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一事,中方保留进一步向美方交涉的权利。

  美国一向善于操纵舆论,先声夺人。北京时间2001年4月1日下午3时许,也就是撞机事件发生后六小时,美军太平洋总部便在其网站上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将撞机事件公之于世。声明要求中国政府按照国际惯例,保持飞机的完整,保证机组人员的安全,为飞机和机组人员立即返回美国提供便利条件,而对中方飞机被撞后坠毁、人员失踪,则只字未提。

  美国EP3侦察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侦察机,也是美国海军唯一的一种陆基信号情报侦察机。飞机上配有尖端电子侦察设备,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先进的声音自动识别系统。现在,这样一架情报侦察机落到我们手里,美方自然心虚情急。

  针对美国方面蛮不讲理的态度,4月2日晚上,周文重再次召见普理赫,向美方表明中方严正立场。他告诫美方要正视事实,承担责任,向中方道歉。

  周文重严肃地告诉普理赫,美国侦察机的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和中国法律有关规定,构成了对中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无论根据国际法还是中国国内法,中方都有权对未经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的飞行器进行调查。他强烈敦促美方认真对待中方的严正交涉和正当要求,尽快就美方飞机撞毁中方飞机并侵犯中国主权和领空的行径,向中国政府和人民做出解释。

  普理赫这一次虽承认这是一起不幸的事件,但仍然不同意中方关于美国应对事件负责的说法。

  在周文重召见普理赫之后,外交部发言人也以发表谈话的形式对媒体公开表态,重申发生这一事件的责任完全在美方。中方已就此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中方保留进一步交涉的权利。

  在华盛顿,杨洁篪大使紧急约见美国国务院官员,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可是,两天过去了,美方的态度依然很强硬。

  2001年4月2日和3日,布什总统连续两次发表讲话,表示美国的优先考虑是机组人员尽快返美,以及侦察机须在未经破坏或摆弄的情况下完整归还美国;说什么美国已经给中国时间来做正确的事,现在是让美机人员回家和归还美机的时候了。他还声称,这一事件可能破坏两国建立卓有成效关系的期望。

  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竟以监控局势发展的名义,派遣三艘驱逐舰前往海南岛附近游弋,并在南中国海地区停留。

  美方的态度和做法让我们感到很气愤,自然也引起中国公众的强烈反应。国内广大干部群众和部队官兵对美方制造撞机事件义愤填膺,对美方不负责任的态度极为不满。互联网上已有不少人提出要向美国驻华使馆抗议示威,甚至要求中国政府依法审判美机组人员。

  针对美国方面强硬无理的态度,江泽民主席在2001年4月3日上午会见来访的卡塔尔首相阿卜杜拉时,有意识地就撞机事件发表了一次公开谈话。江主席在谈话中郑重指出:飞机碰撞责任完全在美方,美方应向中国人民道歉,并立即停止一切在中国沿海空域的侦察飞行。江主席还加重语气说,人是最可宝贵的,我对失踪的中国飞行员的安全十分关心,已经多次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进行搜救。

  次日,国内外各大媒体均对这次谈话做了广泛报道。江主席的讲话在海内外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 再次交锋占上风

  2001年4月4日,江泽民主席出访拉美六国前,按照当时惯例,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有一个简短的送行仪式。在这个仪式前,江主席再次就处理撞机事件做出重要指示。他明确指出,中央由***同志抓此事。他还对我说,外交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协调有关部门,务必妥善处理好这一事件,你要亲自负责此事

  江主席对在场的媒体表示,他十分关心飞行员王伟的安危,有关部门要不惜一切代价,运用一切手段,全力搜救。他同时强调,美方应做一些有利于中美关系发展的事,而不是发表颠倒是非、不利于中美关系的言论。

  此后,在处理撞机事件过程中,我一直与***同志办公室保持频繁、密切联系,及时报告情况,多次到他的办公室开会或研究工作。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对撞机事件的处理也很关心。

  送走江主席后,我感到有必要再给美国人加加码,让他们认清形势,做出明智决定。于是,我又亲自召见了普理赫。

  普理赫到来之前,我心情很不平静,不禁忆起1999年5月8日发生的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联盟使馆事件。不到两年,现在又发生了撞机事件,再次造成中方生命和财产损失,真是欺人太甚!

  联系到美国不顾中方一再反对,多年来不断派军机到中国沿海进行军事侦察,我感到,必须打好这场交涉仗。我决心遵照中央指示精神,让美方明白,他们在中国已经犯了众怒,不向中国政府和人民道歉是过不了关的。

  考虑到美方不负责、不道歉、不配合、不悔改的蛮横态度,我决定从四个方面和普理赫深谈一次。

  4月4日下午5点30分,普理赫带领美国驻华使馆几位外交官准时来到外交部。

  普理赫是军人出身,出任驻华大使前,是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海军上将。他是1999年被克林顿总统任命为驻华大使的,当时已经58岁了。他身材高大,举止尽显军人风姿。据说这位前海军上将曾在海军服役35年,担任过飞行员,能驾驶50多种不同型号的海军飞机,飞行经验丰富。舆论称他处事冷静、干练、务实,善于把握轻重缓急。

  通常情况下,外交场合见面总要先握手寒暄几句,之后才转入正题,以便双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交换意见。但此次会见情况不同,双方彼此心照不宣,见面时神情都很严肃。

  普理赫刚一落座,我就直奔主题,对他说,撞机事件发生后,周文重部长助理已两次与你见面提出严正交涉。今天,我要就撞机事件更加深入、全面地向你表明中方的严正立场。接着,我谈了以下四点:

  第一,美方应当为这次事件负全责。美方飞机的行为违反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并破坏了中美双方2000年5月就避免海上危险军事行动达成的有关共识。这次事件完全是美方的错误造成的,美方理应承担全部责任,做出道歉。

  第二,事件发生后美方采取的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很不满意。事件发生后,中方一直采取冷静、克制和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处理,不希望看到中美关系大局因此受到影响和损害。中方还从人道主义考虑,对美方机组人员予以妥善安置,并安排美国驻华使、领馆人员同美方机组人员见面。但美方却采取了相反的态度和做法。明明是美方侦察飞机违反国际通行的飞行规则,撞毁中方军机,并非法闯入中国领空,降落中方机场,构成了对中国主权和领土的严重侵犯,威胁了中国的国家安全,美方却不仅不尊重事实,承担责任,反而摆出霸道架势,强词夺理,混淆是非,一再对中方无理指责,这是错上加错。

  第三,要想中方放人,美方必须先道歉。中方重视中美关系,希望看到撞机事件尽快得到妥善解决。如果美方承认错误,向中方道歉,中方可以考虑安排美机组人员尽快离开中国。中国的主权和民族尊严不容侵犯。对于中国政府和人民来说,没有什么比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更为重要的了。美方必须充分认识撞机事件的严重性,认真对待中方的严正立场和要求,配合中方妥善处理这一事件。美方不要做出错误判断,不要再做任何可能使事态升级和复杂化的事。中方不愿看到事态不断升级,但如美方坚持使事态升级的做法,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第四,美方应当立即停止在中国沿海的侦察活动。美方一再派侦察飞机到中国沿海活动,是造成此次事件的根源。美方应该认真对待中方的多次交涉,认真对待中国人民的严正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妥善处理此事,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普理赫一直认真地听我讲完后,神情严肃地说,布什总统和鲍威尔国务卿也希望这一问题能够尽快得到妥善解决,以免美中关系受到损害。他同时又辩解说,事故发生在国际空域,虽然后来美机的确进入中国领空,但在降落前确曾向中方发出过求救信号并请求降落。他甚至称,根据他多年的飞行经验,难以同意中方对碰撞原因的说法,目前也不能承担责任并向中方道歉。

  他还表示,美方迫切希望中方允许美方人员再次探视美机组人员,要求中方尽快释放被扣押的美方机组人员,并尽快把美方飞机移交美方。

  我对普理赫的辩解进行了严厉的批驳。我告诉他,处理这一事件的重要原则就是要尊重客观事实。大量无可争辩的证据表明,美方对这一事件负有全部责任。这一事件实质上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中美间严重的政治和外交问题,把这一问题的解决引向单纯的技术争论是错误的。美方肇事飞机机组人员是非法进入中国的军事人员,根据国际法和中国法律,中方完全有权对他们进行调查。

  我说,在中美关系的历史中,中方从没有做任何挑衅美方的事。如果说有人总向对方进行挑衅,那不是别人,正是美国自己。两年前,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这次又撞毁中方军用飞机。多年来,是美国不断派飞机到中国沿海进行军事侦察活动,而中国从未派任何飞机到美国西海岸或东海岸进行侦察。

  我特别加重语气对普理赫说,对于美方的上述行径,我们的态度一是反对,二是不怕。多年来的事实证明,美方愈是施压,就愈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慨。我要求普理赫将中方上述交涉和他在中国实地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向华盛顿报告,并希望他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普理赫最后表示,将会把中方的要求原原本本地报告给美国政府。

  同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也发表谈话,用大量事实说明,这次撞机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美国侦察机违反飞行规则,突然大动作向我军机转向造成的,美方应该对这一事件承担全部责任。

  接连数日,全国各地群众对美国侦察机撞毁我军用飞机事件进一步表达愤慨和谴责。国际社会也纷纷发表评论,支持我国的立场,批评美国的态度。《欧洲时报》发表评论员文章,谴责美国政府在处理撞机事件中的霸权主义行径。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也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对中国进行的空中侦察活动是对中国的侮辱。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人报》发表评论文章,认为美国应就其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向中国道歉,因为美国侦察机从事的是间谍活动。。。。。 海上搜救齐动员

  在与美方展开外交斗争的同时,我们一直牵挂着失踪飞行员王伟。

  王伟同志是我军培养的杰出飞行员,是海军航空兵某部飞行中队长。他受过严格的训练,技艺精湛,经常担负重大飞行任务,多次立功受奖。执行任务时,他坚毅果敢,沉着冷静。截至当年3月31日,他已安全飞行1152小时6分钟,起飞2000余架次,从未发生过错、忘、漏现象和事故症候。

  从2001年4月1日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开始,中国军民便在海南岛东南事发海域展开大规模搜救王伟的行动。前后共出动舰艇113艘次,飞机115架次,渔政船、渔船等1000多艘次,军民10万余人次。搜救工作一直持续了两周。

  到4月14日,综合各方面情况分析判断,王伟已无生还可能。当天,海军党委做出决定,批准王伟同志为革命烈士。16日,新华社报道,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王伟同志海空卫士称号。

  王伟的牺牲不仅使祖国失去了一名优秀的海空卫士,一个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也因此破碎了。4月6日,王伟的妻子阮国琴给布什写了一封信,要求讨还公道。布什在回信中仅仅表示他对于王伟的失踪感到遗憾,并为阮国琴感到难过,却未出现任何道歉的字眼。

  被迫道歉美让步

  经过我们多次坚决斗争,美方有所触动,态度有所转化,开始趋于务实。

  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4月4日,鲍威尔国务卿在美国国务院向媒体表示,他对中国飞行员失踪表示遗憾。鲍威尔当天还以个人名义致函钱其琛副总理,提出美方愿和中方一道为两国关系努力,使这一事件成为过去。

  次日,布什总统在全美报业编辑协会年会上讲话时,也对中国飞行员失踪和中国损失一架飞机表示遗憾。他还强调:我们同中国的关系十分重要不应让这个事件影响(美中)关系的稳定。

  为让美国方面认清形势,承担责任,做出道歉,我们与美方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在北京,从4月5日到10日,周文重部长助理与普理赫大使进行了11轮艰苦谈判,最多时一天谈了三次。较量的焦点主要是,美方必须就撞毁中方飞机、导致中方飞行员失踪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向中方道歉。

  在华盛顿,杨洁篪大使频繁约见美政府官员、前政要、重要议员,希望他们发挥影响,推动布什政府早日向中方道歉。

  但是,形势严峻的一面还很突出。美国舆论不理解中国依法对美机进行的调查取证工作,声称中国实际上已将美机组人员扣作人质。在美国媒体煽动下,一些美国民众,特别是美方机组人员家属情绪激烈。

  据我们驻美国使馆告,那段时间,使、领馆连续接到不少恐吓电话,一些人还有组织地到使、领馆门前示威。白天,常看到路旁的树干上飘着黄丝带,据说是象征对亲人的思念;到了傍晚,一些人则在使馆大门前不远处举着蜡烛,守夜祈祷。还有人竟在街上拦住我们的外交官,近乎歇斯底里地叫嚷:你们为什么不让我们的人回家?美国内一些反华势力更是蠢蠢欲动,伺机破坏中美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杨大使接受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采访,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说明真相,阐明立场,直接做美国公众的工作。杨大使对事件做了一个美国人容易理解的比喻:一伙人总在你家门前转悠,家里有人出去查看,结果自家的车子被毁,人也失踪了。对此,家里人总该有权利做一点儿调查吧,对方至少应该道个歉,这非常重要。他希望美国人民自己做出公正判断。

  这次采访播出后,对美国的舆论发生了积极影响。据媒体称,在杨大使接受CNN专访之后,赞同美国政府向中国道歉者的比例大幅度增加,由最初的不足20%猛增到后来的50%以上。有的美机组人员家属表示,如美方道歉就能让他们的家人回家,他们支持向中方道歉。。。。
六易其稿道歉信

  在我们的压力下,美方开始让步了,但步子迈得很不情愿。

  2001年4月5日晚,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给外交部送来了一份以普理赫名义写给我的信,算是美国政府给中方的道歉信。

  我们要求美方必须满足三项要求:一是美方必须以适当的英语措辞,对事件本身、中方飞行员和飞机损失及美机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进行道歉;二是在飞机降落问题上,美国人必须承认未经允许进入中国领空;三是美方应对中方妥善安置机组人员表示感谢。

  但是,在信件第一稿中,美方仅轻描淡写地对中国飞行员的失踪表示关切,对于其他两项内容也未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这离我们的总体要求相去甚远,当然不能接受。我们当即批驳美方毫无诚意,指出这根本不能作为商谈基础,美方必须道歉,否则双方就没有必要再进行接触。

  看到我们的态度非常坚决,美方不得不再次软化立场,表示愿意和中方探讨修改措辞,满足中方要求。

  6日上午,美方递交了第二稿。在这一稿中,美方对王伟家属、朋友和战友表达了遗憾,但同时又称美国政府不能对此事故道歉。对美方的顽固态度,我们再次坚决顶回。

  鉴于美国人扭扭捏捏,不肯痛快地按中方要求道歉,4月6日,正在智利进行国事访问的江泽民主席再次就撞机事件发表谈话。他指出,美国应该就美侦察机撞毁中国战斗机一事向中国人民道歉;中美两国领导人应该站在两国关系全局高度,解决这一问题。

  钱其琛副总理在给鲍威尔国务卿的复信中也明确表示,美方理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向中国人民做出交代,并就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与中方进行磋商。钱副总理并指出,美方正视事实,采取积极务实的态度,对尽快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中方坚定的立场,特别是中国领导人的再次明确表态,使美方感受到压力进一步增大。

  6日晚,美方递交了道歉信的第三稿。在向我们递交信件时称,这一稿已经过布什总统的批准,不能再修改了。

  我们看过后认为,这一稿虽然有所改进,但离我们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于是,7日上午,我们再次对道歉信的内容提出意见,要求他们修改。我们明确告诉美方,如不按中方意见进行修改,中方决不接受。

  美国人无路可退,不得不再做修改,于当天中午,向我们递交了道歉信的第四稿。在这一稿中,他们接受了美国应向中国人民道歉的要求,但又称,中方应允许美方在不迟于5月7日前,将美机运离中国。美国人居然给我们提出了条件。

  我们多次研究美方道歉信。大家一致认为,总的看美方已做出实质性让步,但离我们的要求还有距离,并且还给我们提要求,设条件,这是不能接受的。我们决定再做交涉。

  4月8日,周文重部长助理同普理赫大使又先后进行了两轮磋商。他要求美方对信件做进一步修改,直至完全满足中方要求,并且不得附加任何条件。

  普理赫允诺即将中方要求报告美国政府。当晚,美方向我们提交信件第五稿。这一稿在表示歉意时加重了语气,相关表述都改用very sorry(深表歉意)的措辞。美方还接受了在信中增加未经许可进入中国领空的内容、对中方妥善安置美方机组人员表示感谢,并且去掉了中方应允许美方在不迟于5月7日前将美机运离中国的内容。

  这一稿基本符合了我们的要求。当晚,美方又应中方要求,在对信中的一些措辞进一步修改后,向我们提交了新的道歉信。这是美方向我们提交的第六稿。

  在这次围绕撞机事件的斗争中,焦点是道歉问题。因此道歉一词变得重要、敏感。我认为,这其实并不是单纯的语义学或修辞学问题,而是一个是否对历史负责的政治问题。为此,我专门指示外交部美大司,就道歉一词的英文表述,征求资深英文专家的意见。

  当时外交部最权威的英文专家是裘克安同志,他也是我国最著名的翻译家之一,中国翻译协会名誉理事。裘老当时已年届八旬,他学贯中西、翻译造诣很深,长期参与《***选集》等国家重要文献及重要外交文件的英文定稿工作。

  在确定有关英文用辞的含义问题上,裘克安同志及其他一些英文专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专家们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道歉一词在汉语中的语义是很明确的。根据《现代汉语辞典》,是用语言表示,是对不住人的心情,道歉就是用语言表示对不住人的心情

  在英文中则有多种表示方法,主要的词有三个:apologizesorryregret。专家们认为,其中最正式的是apologize;其二是sorry;语气最弱的是regret

  根据两本英文权威辞典——《牛津高阶字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和《韦氏大百科全解英语词典》(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English Language),sorry可以表示apologize,即道歉的意思。

  另外,如果一国政府对另一国政府说sorry则肯定是道歉。如需加重语气,可在前面加verydeeply等修饰词。

  令人惋惜的是,裘克安同志这位学贯中西的资深翻译家已于2008年8月逝世,享年88岁。得知这一不幸的消息后,我深感悲痛,遂以我的名义送了花圈,并向其家属发去了唁电,以寄托我对这位老前辈由衷的哀思和敬意。在外交部为他举行遗体告别仪式的那天,我还前往北京医院为他送别。。。。  接受道歉追后续

  就美方道歉信内容达成一致后,双方商定于2001年4月11日由美国驻华大使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正式递交中方,我则代表中国政府接受道歉。

  经过艰苦斗争,终于迫使美国方面满足了中方的所有要求,并正式向我们递交道歉信,这是这场外交斗争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接受美方正式递交道歉信那天,我特意穿上一套深色西装。当时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仍历历在目。

  普理赫正式向我递交道歉信前,美国驻华使馆主动将信件文本交由外交部美大司核对,并附信保证该文本与其将向我递交的文本内容一致。

  下午5时30分,普理赫准时来到外交部,我在外交部橄榄厅会客室接受了美国政府全权代表、驻华大使普理赫代表美国政府递交的关于撞机事件的道歉信签字文本。

  普理赫首先向我递交了鲍威尔国务卿致钱其琛副总理的一封信,信中表示普理赫已得到布什总统充分授权,可以代表美国政府,签署美方就美军用侦察机撞毁中国军用飞机事件给中方的道歉信。

  随后,普理赫正式向我递交了美方的道歉信。美方在信中表示,布什总统和鲍威尔国务卿对中国飞行员失踪和飞机坠毁都表示了真诚的遗憾。请向中国人民和王伟的家属转达,我们对飞行员王伟的失踪和那架飞机的坠毁,深表歉意。此处,美方特意使用了very sorry。美方在来信中还对美方的侦察机未经口头许可而进入中国领空并降落,深表歉意。这里,美方也再次使用了very sorry。美方在信中还感谢中方为妥善安置美方机组人员所做的努力

  接受道歉信后,我对普理赫说,我注意到美国政府在信中两次使用了深表歉意。美方应该明白,撞机事件是一起严重的事件,美方军机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际法和中国有关法律规定,破坏了中美双方2000年5月就避免海上危险军事行动达成的共识,侵犯了中国的领空和主权,威胁了中国国家安全。中方要求美方向中国人民做出道歉,是完全应该的。

  尽管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撞机事件感到十分愤慨,但中方始终依照国际法和中国有关法律规定,从中美关系的大局出发,采取冷静、克制的态度。中方还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美方侦察机上的24名人员给予妥善处置,并安排美驻华使、领馆人员多次同他们见面。我已经注意到美方在信中就此向中方表示感谢。我现在正式通知你:我们理解美国人民和机上人员家属盼望机上人员早日回国与亲人团聚的急切心情,鉴于美国政府已向中国人民道歉,出于人道主义考虑,中国政府决定允许上述人员在履行必要手续后离境。

  听了我的话后,普理赫似乎松了一口气。看到他的表情,我决定再敲打他一下。

  我说,撞机事件并没有完结。中美双方还需继续就这一事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谈判。中国政府和人民要求美方就此次事件向中国人民做出交待,停止派飞机到接近中国周边海域进行侦察活动,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美方必须充分认识此次事件的严重性,认真对待中方的严正立场,妥善处理这一事件,而不要做出错误判断,以免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受到伤害。

  我最后强调,中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不容侵犯。我们历来主张,国与国关系包括中美关系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之上。我们重视中美关系,中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对两国和世界都有利。希望美方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不要再做有损中美关系发展的事,而应采取建设性态度,与中方一道,推动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普理赫非常认真地听着,未做什么辩解,表示将把中方上述立场和决定,立即报告美国政府和鲍威尔国务卿本人。

  机组人员允离境

  2001年4月12日,中方在海口美兰机场向美方移交了美EP3侦察机上的24名人员,允许他们乘坐美国政府租用的一架商业包机从海口出境回国。当天距西方的复活节还有两天。

  在处理美军机上人员问题上,我们始终做到入情入理。美方部分人员回国后抱怨说他们受到了严格监控和长时间审讯,说我们把他们当作人质扣押。这些人弄错了自己的身份。要知道,他们并不是游客,更不是贵宾。他们是不速之客,是对中国国家安全和主权构成威胁,撞毁中国军用飞机,致使中方飞行员牺牲的美国情报人员!我们完全有权对他们进行必要管束,也完全有权要求他们配合调查取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并根据中美领事条约的有关规定,安排美国使、领馆官员先后五次探视,并安排美方机上人员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向他们转交美方送来的日用品,允许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与家人联系等。后来,布什总统在美方机上人员返回美国后发表讲话,承认他们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受伤,也未受到不当对待

  在处理撞机事件过程中,海南省政府的同志,特别是海南省外办的同志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的海南省外办主任陈辞同志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多次对记者发表谈话。他当时说过一句非常响亮的话,被媒体广为传播。他说,海南人民欢迎美国游客,但不欢迎美国间谍飞机。

  国内民众对我国政府在美方做出道歉的情况下,出于人道主义,允许美方机组人员离境,基本持理解和支持态度。国际舆论也大多认为,撞机事件虽然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消极影响,但由于双方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冷静、理智、灵活处理,将不会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经过与美方的较量,围绕撞机事件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事情并未结束,下一阶段将转入如何处理美方飞机的问题。 。。。 机组人员允离境

  2001年4月12日,中方在海口美兰机场向美方移交了美EP3侦察机上的24名人员,允许他们乘坐美国政府租用的一架商业包机从海口出境回国。当天距西方的复活节还有两天。

  在处理美军机上人员问题上,我们始终做到入情入理。美方部分人员回国后抱怨说他们受到了严格监控和长时间审讯,说我们把他们当作人质扣押。这些人弄错了自己的身份。要知道,他们并不是游客,更不是贵宾。他们是不速之客,是对中国国家安全和主权构成威胁,撞毁中国军用飞机,致使中方飞行员牺牲的美国情报人员!我们完全有权对他们进行必要管束,也完全有权要求他们配合调查取证。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本着人道主义原则,并根据中美领事条约的有关规定,安排美国使、领馆官员先后五次探视,并安排美方机上人员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向他们转交美方送来的日用品,允许他们通过电子邮件与家人联系等。后来,布什总统在美方机上人员返回美国后发表讲话,承认他们健康状况良好,没有受伤,也未受到不当对待

  在处理撞机事件过程中,海南省政府的同志,特别是海南省外办的同志们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的海南省外办主任陈辞同志在这个过程中充当了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多次对记者发表谈话。他当时说过一句非常响亮的话,被媒体广为传播。他说,海南人民欢迎美国游客,但不欢迎美国间谍飞机。

  国内民众对我国政府在美方做出道歉的情况下,出于人道主义,允许美方机组人员离境,基本持理解和支持态度。国际舆论也大多认为,撞机事件虽然给中美关系带来一定消极影响,但由于双方能够通过外交途径,冷静、理智、灵活处理,将不会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经过与美方的较量,围绕撞机事件的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事情并未结束,下一阶段将转入如何处理美方飞机的问题。

  打掉气焰再磋商

  从2001年4月中旬开始,以外交部美大司司长卢树民为团长的中方代表团与以美国防部副部长帮办维尔加为团长的美方代表团,就如何处理美方军机问题,在北京进行了反复谈判。

  对撞机事件的处理,据说美方内部特别是国务院和国防部之间一直存在分歧。两家都在想方设法争夺处理这一事件的主导权。所以,在谈人的问题时,是美国国务院主导;现在该谈飞机了,则变成主要由军方主导。这一次的美方代表团主要由国防部和美军太平洋总部的军官组成,美国国务院仅派了两名官员参加。

  这些人以前没有和中国人打过交道。他们一上来就摆出一副颐指气使的架势,这是他们同其他国家打交道时的惯有态度。还有人甚至妄言,以前美国飞机也出现过迫降在别国的情况,其他国家都是很顺利地将飞机还给美国,不仅如此,还得给美国飞机加满油。

  会谈一开始,他们竟然声称撞机事件责任在中方,要求尽快归还美方飞机,允许美方派人查看并修复美机,还为美国派军机到中国沿海进行侦察飞行无理狡辩。谈判中,对一些具体问题,尽管前一段中美双方已经谈得差不多,甚至已经定下来了,他们也居然全盘推翻。

  我们当然据理驳回,并对他们进行再教育。我方谈判代表告诉美方,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充分认识事件的严重性,采取务实和建设性的态度,对中方的要求做出积极反应,以利于事件的妥善解决。否则,免谈!

  美国人的气焰被打下去后,我们才同他们就处理美方飞机的问题进行深入磋商。

  2001年4月23日至27日,周文重部长助理与普理赫大使就美机返还问题,举行了多轮非正式磋商。双方商定,由美方先派一个技术评估小组,赴海南陵水机场查看美EP3侦察机。此后,中美双方又就美机返还问题举行了多次磋商。

 
大卸八块EP3

  2001年5月10日,美方的技术评估小组对飞机评估后,提出派技术人员赴陵水机场,将飞机修复后,整机飞离海南。

  就在三天前,美方竟然又恢复了对中国近海的侦察飞行,这是自撞机事件发生后美方首次恢复此类飞行。我们立即出动战机对美机进行了跟踪、监视。在此情况下,美方要我们同意他们把飞机修好再飞回美国去,简直欺人太甚!

  美国人的要求当即遭到我们的断然拒绝。

  首次接触碰壁后,美方并没有就此罢手。他们反复纠缠,说什么修复飞离是解决问题的最便捷方式,声称他们愿采取让中方人员乘坐美机监控、防止侦察设备被启动,以及切断或拆除机上与飞行无关的设备电源等措施,以解决中方的安全关切。美方还以所谓拖延美机返还将影响美中关系相要挟。

  我们坚持美军侦察机不可能修复后整机飞回去。

  我们强调,鉴于美机的性质,如何返还飞机问题,不仅仅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具有重要象征意义的政治问题。飞机修复后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整机飞离中国,这是不可能的,中国人民是不能接受的。

  我们告诉美国人,最好丢掉幻想,考虑用其他方式将飞机运回去。

  我们还指出,将飞机返还问题与中美关系中的其他问题挂钩,是十分错误的。美国方面应该采取务实、合作的态度,使该问题尽快妥善解决。

  美军侦察机虽然一直停放在海南陵水机场,但如果飞机不拆,返还时必须从海口机场出境。而美国EP3侦察机是一架大型飞机,长35米多,高10米,翼展达30多米,无论从陆路还是海路,都不可能运离陵水机场。从陵水机场走陆路到海口,要经过隧道,飞机不拆根本无法通过。如果走海路,仅仅把飞机运到船上去,就需要专门修一条新路,这条路当然得美国人自己掏钱来修。

  最后,美国人考虑再三,不得不提出将飞机拆解后再运走的新方案。他们决定从俄罗斯航空公司租用一架安124型远程重型民用运输机,把拆卸后的美国飞机运走。我们同意了这一方案,并表示愿意向美方提供必要协助。


撞机事件后,EP3飞机一直停放在海南陵水机场。那段时间,海南天气变化无常,时而烈日炎炎,时而阴雨绵绵,还有台风将至的消息。这架飞机一直尴尬地趴放在我们的机场上,早已失去往日那种神气,只能等待着被大卸八块的命运。

  2001年6月15日,美方派出的负责拆解飞机的12名技术人员乘坐美方专机,抵达海南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次日,美方从俄罗斯航空公司租用的安124型远程重型民用运输机,也抵达陵水机场,飞机上装载了拆解飞机用的铲车、吊车、工具箱和用于包装的木材等设备。由于拆解飞机所需设备较多,安124运输机先后分五次运入这些设备。

  6月18日,拆运工作开始。拆解工作持续了十多天,直到6月29日中午才全部结束。

  在飞机拆卸的过程中,安124运输机先后将已经拆卸下来的飞机起落架、天线和机翼等部件,分批运回美国。

  7月3日,第十个架次、也是最后一个架次的安124运输机,装载着美国EP3飞机机体、机上侦察设备及部分拆解工具,从海南陵水机场起飞出境。一个小时后,美方拆运技术人员也离开陵水机场,于次日上午乘美方专机从三亚机场出境。至此,美国EP3侦察机的拆运工作全部结束。

  飞机拆运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拆运工作开始后,就有少数境外记者在三亚一带活动。双方在谈判中商定,飞机拆运工作不对外公开,双方还承诺不接受媒体采访。但奇怪的是,拆运工作开始不久,互联网上就开始出现EP3拆卸现场的照片。而且,随着拆卸工作的进展,照片不断更新。显然是有人在现场跟踪拍摄。我们不得不提醒美方拆解小组的人员自律,以防止类似事件继续发生。。。。斗而不破寻转圜


撞机事件虽然使中美关系受到影响,但双方必须考虑如何从长远出发,放眼未来,保持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在撞机事件妥善处理之后,如何才能切实推动中美关系得到改善。我感到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建立密切联系。

  鲍威尔是2001年1月20日就任美国国务卿的。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洲裔国务卿。2000年12月获悉他被布什总统提名为国务卿的消息后,我就给他发去了贺电。

  我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他,但知道他在美国颇负盛名。他是牙买加非洲裔移民的后代,行伍出身,曾两次参加越战,担任过里根政府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老布什及克林顿政府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官拜四星上将。由于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出色表现,鲍威尔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

  据美国媒体和一些专家学者说,在布什政府中,鲍威尔属温和务实派,对发展对华关系总体持积极态度。

  当时,中美关系虽然因撞机事件受到一定影响,但从大的方面看,两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共同利益,需要合作,因此双方始终保持着沟通和协调。即使是在处理撞机事件期间,我也两次与鲍威尔就伊拉克问题互致信函。

  外交往往是这样,该斗争就斗争,该合作就合作,不能因为有斗争就不合作,也不能因为有合作就不斗争。不管斗争还是合作,都只是手段,根本目的还是维护国家利益。

  2001年6月28日,美方向我们提出,鲍威尔国务卿希望和我通话,谈伊拉克问题。这是我和鲍威尔的首次通话。

  现在,大家对领导人之间的通话都习以为常了。但当时,电话外交并不普遍。那时候,外交上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互致信函、照会,或通过驻外使节进行,领导人之间的电话沟通很少。所以,通一次话就显得很重要。我感觉应该抓住这一难得机会,推动鲍威尔在双边关系上往前走。

  双方简短寒暄后,鲍威尔就直奔主题,开门见山地谈起伊拉克问题,说是要争取中方支持美方提出的针对伊拉克的审查物品清单系美、英对伊拉克实施精明制裁的核心部分,旨在限制伊拉克军品和军民两用品进口等。,并希望中方在安理会做出积极表态。

  我阐明了中方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之后,我就中美关系讲了一段话。

  我对他说,前一段时间,中美关系遭遇了困难。中方重视中美关系,希望与美方开展建设性合作。10月份,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在上海举行,我们愿与美方一道,为两国元首在APEC会议期间会晤及布什总统访问北京做好各项准备,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

  鲍威尔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他表示完全同意我的观点,愿与我保持密切联系。他说,前一段两国关系中出现的困难已成为过去。他期待着在7月出席河内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期间同我会晤,并期待着陪同布什总统于秋天访华。

  钱其琛副总理3月份访问美国时,鲍威尔曾表示接受中方的访华邀请。我重申欢迎鲍威尔在河内会晤后访华,他再次欣然接受。

  青山不遮东流水

  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日,也就是美国国庆日。

  我与鲍威尔通话后第二天,即6月29日,布什总统在白宫举行了国庆招待会,邀请各国驻美使节夫妇参加。在招待会上,布什总统对杨洁篪大使表示:美国飞机运回来后,他愿立即主动同江泽民主席通话。

  这是个重要信号,杨大使立即向国内做了汇报。考虑到中美关系当时有所改善,美机的拆运工作也即将结束,我们对美方建议做出了积极回应。

  2001年7月5日,江泽民主席应约与布什总统通话。这是布什上任以来中美两国元首首次通话,也是撞机事件发生后两国领导人的首次直接沟通。

  布什总统首先感谢江主席致电祝贺美国独立日,感谢江主席同他通话并邀请他访华。

  江主席在通话中对布什总统说,前一段,中美关系遇到了困难。但近来双方都采取了一些积极步骤,两国关系有所改善。我注意到总统先生多次表示,美国愿意同中国建立建设性的关系。中国政府和人民重视并希望与美国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

  江主席说,中美作为对世界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担负着重大责任。中美之间存在这样那样的分歧,这并不奇怪。中美之间存在重要的共同利益。我们应该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共同致力于两国关系的稳定发展。

  布什总统对江主席说,美中双边关系至关重要,美中之间应坦率交换意见。中国是一个伟大而重要的国家,他尊重中国,尊重中国的历史和未来。美中两国能够找到广泛的合作领域。他一直强烈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为这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美国的利益。美中两国还可以在许多国际问题上进行合作。

  布什总统再次感谢江主席邀请他出席将于当年10月在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北京。他表示期待着与江主席进行坦率、富有成效的会谈。

  这次通话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而积极的信息:中美间存在着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愿加强对话和交流,推动中美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轨道。。。。

 
河内首晤鲍威尔

  两国元首通话后,为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双方开始加紧准备已酝酿一段时间的两国外长河内会晤。这次会晤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中美两国外长间的首次直接接触,也是撞机事件后两国高层间首次直接接触,受到世人瞩目。这也是我第一次与鲍威尔见面。

  我对这次会晤十分重视,事先做了认真准备。

  从当时的形势分析,由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上升,在国际上特别是亚洲地区的影响扩大,加之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日益密切,美国国内有一种焦虑感,担心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存在受到影响。一些学者甚至声称中国有意将美国从亚太地区挤出去。我决定针对美国的这种焦虑,正面阐述中国对亚太地区政策。

  2001年7月24日至27日,第八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在越南河内举行。25日下午,我与鲍威尔在河内大宇饭店见了面。

  他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魁梧,腰板笔直,动作敏捷。虽然他穿着一身深灰色西装,举手投足间却难掩多年养成的军人气质。

  我们就中美关系、人权、核不扩散等诸多领域的问题,交换了看法。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我对鲍威尔说,当前中美关系处在一个重要时刻。两国关系前一段经历了一些困难,经过双方努力,近来取得一些改善和发展。中方一直采取向前看的态度处理撞机事件。中国政府始终认为,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至关重要。

  然后,我话锋一转,有意识地讲了一段话。我说,现在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增加;中美合作的领域并没有减少,而是更为广泛。中美没有理由成为敌人或对手。我知道,美国内有一些人认为中国要把美国挤出亚洲。这种看法既没有根据,也不符合客观事实。我们欢迎美方在维护亚太和平与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愿意就此同美方加强合作。

  鲍威尔对我的上述观点表示同意和赞赏,他说美EP3飞机等问题已经成为过去,现在是双方面向未来、向前推进美中关系的时候了。鲍威尔还说,布什总统期待访问中国,即使是在处理撞机事件的时候,布什总统也没有改变他的访华初衷,因为他希望并相信这一事件会成为过去。

  这次会晤后的一个场合,鲍威尔对我讲,他当时听我讲完上述这段话后,感觉到非常新鲜,说他还是第一次听到中国政府高官这样讲。

  其实,在我之前早有人讲过,学者讲过,官方也讲过。鲍威尔的反应使我感到,只要我们抓住机会多接触,有针对性地加强沟通,多做工作,是可以达到增信释疑的效果的。

  这一次我和鲍威尔谈得很好,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由于这次会晤是在第八届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期间举行的,我们双方日程都很紧张,尽管言犹未尽,会见不得不结束。鲍威尔离开前表示,他非常期待即将对中国进行的访问。我表示,我也期待着在北京与他进行更加深入的交谈。

  北京再晤鲍威尔

  在出席河内东盟地区论坛外长会议后,鲍威尔于2001年7月28日至29日访问中国,成为布什政府上台以来访华的美国最高级别官员。

  这是一次旋风式访问。7月28日是星期六,鲍威尔的全天活动安排得十分紧凑。除与我国领导人的几场会见、外长会谈外,其他活动还包括在美国驻华使馆接受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在下榻的国际俱乐部饭店举行记者招待会等。但鲍威尔始终显得精神饱满,毫无倦容。

  江泽民主席、朱镕基总理、钱其琛副总理分别会见了鲍威尔。中国领导人在会见鲍威尔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看法。他们强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并不奇怪,重要的是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希望与美方共同努力,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基础上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

  28日上午,我在钓鱼台国宾馆同鲍威尔举行会谈。这次会谈的重点还是双边关系。但由于这次会谈与河内会晤仅时隔两天,跟他谈什么、怎么谈,我还是颇费了些心思。

  我想,除阐述对发展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外,重点是要促使美方从战略高度积极看待进入21世纪的中美关系,放弃战略竞争者提法,同我们共同致力于推进两国关系。

  见面后,我首先欢迎鲍威尔访华,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中美关系。接着,我引用了江主席提出的关于发展中美关系的16字方针,即: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就双边关系与鲍威尔进行了一次深谈。

  这16字方针最早是江泽民主席于1992年11月会见美国众议员访华团时首次提出的。1993年,江泽民主席在与克林顿总统互致信函时再次提出这16字方针。当年4月5日,克林顿总统一天内两次给江主席写信,一是感谢江主席对他当选美国总统表示祝贺,二是对江泽民主席当选中国国家主席表示祝贺。江主席很快给克林顿回了口信,指出中美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但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利益都要求我们从国际形势全局出发,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江主席在这一口信中重申了处理中美关系的16字方针。这对于推动当时刚上台的克林顿政府客观认识中国和中美关系,务实地与中国打交道,起了重要作用。

  我对鲍威尔强调说,江主席提出的这个方针,对于处理好目前的中美关系,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新世纪,中美开展交流与合作,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

  我对他说,我们了解美国国内有人在对华政策上有不同主张。我们赞赏布什总统和你本人多次表明的关于美国愿同中国建立建设性关系的立场。就中方而言,我们的态度始终如一:中国不是也无意成为美国的敌人;我们希望同美方共同努力,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基础上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为两国关系确立这样的目标,对中美两国都有利,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繁荣也同样有利。

  我告诉鲍威尔,中美关系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挑战。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今年秋天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的会晤以及布什总统访华,对中美关系在新世纪的走向意义重大。希望中美双方共同努力,密切合作,使上述会晤和访问取得成功。

  鲍威尔也深有感触地说,美中关系的确时有起伏,但总的看是向前发展的。两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有充分的理由进行合作。美中关系很丰富也很复杂,不是用竞争者伙伴这样简单的词语就能描述的。美方不以对抗的方式看待中国。

  他对我说,美国不需要一个敌人,也不寻找敌人,而希望与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美中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我们两国都是伟大的国家,都对自己的历史感到自豪。我相信我们能够从共同利益出发,寻求解决双方的分歧。布什总统热切期待着10月份对中国的访问,并将抱着积极和友好的态度访华。

  我看得出,鲍威尔对这次访问感到十分兴奋。他告诉我,1973年他曾作为美国军官访问过中国。时隔近20年,看到北京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他对近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祝贺。他还祝贺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鲍威尔邀请我于当年9月在纽约出席联大会议后访问华盛顿。我对此表示感谢并接受了邀请。

  鲍威尔访华期间的有关表态,使我感到美方已对中美关系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不再以战略竞争者定位中国,这就为中美两国加强建设性合作留下了空间。

  鲍威尔访华后,中美关系基本走出撞机事件以来的困难局面,出现了改善和发展的积极势头。

  除上述两次会晤外,后来我又在多个场合与鲍威尔接触过。他对国际问题和美中关系认识深邃,颇具战略眼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我与鲍威尔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工作关系和个人关系。 。。。9.11后访华府

  2001年9月1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9.11事件。位于纽约市中心的世贸大厦在人们的惊叫声中轰然坍塌,数千人葬身火海。


9?11事件在美国人的心中留下了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使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也由此对国际政治格局产生重要影响。若干年后回过头来看,说9?11事件改变了美国、改变了全世界,一点都不为过。


9?11事件发生后十天左右,即2001年9月20日至21日,在出席第56届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之前,我应鲍威尔邀请,对美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这是布什总统上任后,中国外长首次访美。

  当时,中美关系已取得一些改善,双方高层互访逐步恢复。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访问,与美方加强接触和互动,推动两国关系进一步改善,特别是要为两国元首上海会晤和布什总统访华做好政治准备。

  访问期间,我与鲍威尔举行了会谈,还分别会见了布什总统、切尼副总统、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及一些国会议员。我向美方阐述了中方对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并重点就两国元首会晤和布什总统访华与美方交换看法。我表示,相信上述会晤和访问将有力地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希望双方加强磋商与合作,加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因为这次访问距离9?11事件的发生仅十天的时间,访问中,我还向美方阐明了中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的立场,强调中方一贯反对和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活动,愿与美方和国际社会加强在反恐领域的合作。美方对中方立场表示赞赏,并感谢中方就9?11事件对美方的同情与支持,希望与中方加强反恐磋商与合作。

  这次访问过程中,我与美国各界进行了广泛接触。我在美国友好团体组织的晚宴上发表了演讲,接受了美国《华盛顿邮报》的专访,还看望了9.11事件中遇难的中国公民家属和华侨华人代表。我利用这些场合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的对外政策,并阐述了对中美关系、中美反恐合作等问题的看法。

  在离开华盛顿前,我与杨大使就此交换意见,一致认为9?11事件促使美国大幅度调整对外政策,也为我们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带来重要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迎势而上,做好工作,促使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从后来各方反应看,这次访问是成功的,为确保两国元首会晤成功举行,营造了积极的氛围和条件。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寻求反恐合作的需要空前上升,改善对华关系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2001年10月,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在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行会晤,双方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2002年2月,布什总统访华。由于9?11事件后美国政府专注于反恐,布什总统决定缩短在华行程,虽如期赴上海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但未能按原计划访问北京,访问推迟至2002年2月。此后,随着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中美关系步入改善和发展的正确轨道。

  外交解决终有益


撞机事件
发生后不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美国与中国对抗应该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一着,而不是一项战略选择。一旦国务卿和总统从常人的同情心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去处理这一问题,产生建设性结果的大门便打开了。这场危机最终就可能为两国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稳定、成熟的关系奠定基础。

  2004年10月,鲍威尔在接受《今日美国》报专访时也表示,(美中双方)使用明智的措辞并理解对方的需要和立场,不仅能够解决问题,还能够创造与对方会谈的基础,并知道将来如何解决类似问题。有了这个范例,美中关系就有了30年来最坚实的基础。后来,他还表示,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撞机事件造成的危机感到欣慰,为美中关系的稳定和改善感到骄傲。

  现在看来,两位美国前国务卿对中美关系的看法都是有远见的。

  鲍威尔于2006年7月卸任后,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的邀请来华访问,我在钓鱼台养源斋会见并宴请了他。养源斋是钓鱼台国宾馆内的一处古迹,具有典型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院内有假山和池塘,室内存有许多文物珍品。鲍威尔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一番,我们还在养源斋正厅前合了影。

  那次宴请,我根据他的口味专门调整了菜单。他那年已经69岁了,但与我见面的时候,依然步履轻捷,精神矍铄。显然,这次会见比他担任国务卿时的任何一次见面,都要轻松得多。

  席间,他又谈及了撞机事件。他非常认真地说,布什政府执政伊始,中美之间就发生撞机事件,当时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就可能演变成中美之间的一场危机。不过,经过我们双方的共同努力,终于化险为夷。美中对撞机事件的处理是积极有效的。尽管美中之间存在分歧和摩擦,但只要双方本着友好合作的精神妥善处理,就能推动美中关系继续向前发展。


撞机事件距今已经八年了。现在来看,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外交部和有关部门在处理撞机事件的问题上,坚持原则坚定性和策略灵活性的高度结合,与美方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既捍卫了中国国家主权、民族尊严和根本利益,又促进了中美关系的适时转圜和改善,有利于维护和延长我国的战略机遇期。

  从撞机事件的处理可以看出,处理中美关系这样重要的双边关系一定要着眼大局、立足长远。这是因为,中美两国在国际上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中美关系。双方应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不为一时一事所干扰,努力争取两国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的轨道向前发展。

  从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到现在,中美关系已经走过了30年的风雨历程。2009年1月12日,双方举行了两国建交30周年纪念活动。

  我在北京出席了中美建交30周年研讨会开幕式并致辞。会前在休息室,我又遇到了与会的普理赫大使。他外貌变化不大,身材依然挺拔。双方热情握手,互致亲切问候。

  我在致辞中深有感触地说,中美之间虽然发生过包括撞机事件在内的一些突发事件,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发展。这凝聚了两国领导人的心血和两国各界人士的辛勤努力,我们应倍加珍惜这一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转眼八年过去了。布什总统执政的两个任期总体上可以说是中美关系发展比较稳定的时期。这八年对中国是非常宝贵的战略机遇期。八年来,我们抓住机遇,集中精力谋发展。

  今天的中国,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今天的中美关系,与八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中国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性,也不可同日而语。

  今后中美之间可能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可能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调整、变化,但只要我们在借鉴以往经验基础上,不断加强对话、交流与合作,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充分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冷静务实地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就完全有可能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更好地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这是唐家璇《劲雨煦风》一书的部分内容。该书即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作者唐家璇,原国务委员,时任外交部部长。本文发表前经作者本人审阅同意。)

20010401c.jpg
20010401d.jpg
20010401e.jpg
20010401f.jpg
20010401g.jpg
20010401h.jpg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威望
4035  
金钱
681  
最后登录
2022-9-15 
阅读权限
帖子
563 
精华
积分
4035 
UID
28173 
发表于 2017-4-1 14:55 |显示全部帖子
愐怀飞行员王伟烈士---不要忘了十六年前的今天

123

123

Rank: 9Rank: 9Rank: 9

在线时间
201 小时 
威望
4035  
金钱
681  
最后登录
2022-9-15 
阅读权限
帖子
563 
精华
积分
4035 
UID
28173 
发表于 2017-4-1 23:29 |显示全部帖子
王伟烈士,
“海空卫士”海军航空兵飞行员 更多义项
王伟(1968.4.6~2001.4.1),男,浙江湖州人,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烈士。
2001年4月1日8时55分,美国海军的EP-3型侦察机在中国海南岛东南70海里(110公里)的中国专属经济区上空,与王伟驾驶的歼-8II战斗机发生碰撞,歼-8II战斗机坠毁,王伟跳伞下落不明,后被确认牺牲。
出生地
浙江湖州

王伟,生于1968年4月6日,浙江湖州人。他从小立志报国,高中毕业后自愿应招入伍,在部队勤勉敬业,意志坚定,全身心投入到飞行事业中。努力学习高科技知识,刻苦钻研飞行技术,无论驾驶哪种战机,他都能做到地面苦练,空中精飞,成为四种气象飞行员,每次飞行考核都是优秀。他积极进取,在军校学习时,第一个当班长、区队长,第一批入党,在部队改装歼七飞机时,他第一个放单飞,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他经常担负重大飞行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王伟烈士
2001年4月1日上午,王伟奉命执行对非法进入我国领空的美军用侦察机跟踪监视任务,美侦察机不仅多次无视中方发出的警告,还在飞行中突然大转向,撞毁中国战机,致使飞行员王伟失踪,后查明王伟在座机被美机撞毁后跳伞落海,光荣牺牲,年仅33岁。王伟落海后,海军及地方有关单位和人民群众,克服海上恶劣环境和复杂气候等困难,连续奋战了14个昼夜,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救行动。全国各族人民以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王伟同志安危的牵挂之情,强烈谴责美方侵犯中国主权的霸道行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在执行这次任务时,王伟坚毅果敢,沉着冷静,英勇顽强,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
王伟烈士
王伟牺牲后,中央军委于2001年4月24日在北京举行了命名大会,授予“海空卫士”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被海军党委批准革命烈士。
中美撞机撞出的英雄王伟生前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一起震惊世界事件的主角,并且成为亿万人学习的榜样。事实上,王伟2001年4月1日早上驾驶歼-8飞机到南海上空监视美国侦察机只不过是他多次执行过的一次“例行任务”。但33岁的王伟再也没有回到基地,他的歼-8飞机和美国EP-3电子侦察机在距离海南104公里的上空发生碰撞。跟王伟同时监视美机的另一位飞行员赵宇介绍说,当时王伟飞机的尾部被美机螺旋桨刮得“像纸片一样”飞散开了。赵宇确定他看到了王伟的降落伞在空中张开,但10多万中国军民在随后14天的大规模搜救中却找不到王伟的踪迹。王伟履行了他的誓言,实际上,他只是尽了一个军人的职责。但王伟是在同美国这个强敌对抗中殉职的,他的事迹就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
王伟
对王伟的悼念和褒扬让官方和百姓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官方一方面给予王伟最高规格的表彰,并以海军最隆重的“海祭”为王伟送行,另一方面号召全军和全国人民向他学习。王伟的遗孀阮国琴在深情回忆了丈夫生前的种种好处后对媒体说:“我相信这辈子不会再遇上像他这么爱我的男人了。”妻子阮国琴眼中的王伟是个“多才多艺、热爱生活的人”,他喜欢唱歌、下棋、钓鱼、养花,会弹吉他,会作曲,会做饭、布置房间,还曾亲自替阮国琴设计制作了一条时装裙子。王伟从小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飞行员。他的父母回忆说,王伟想当飞行员“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的家乡浙江湖州有个空军机场,只要飞机从城市上空飞过,哪怕是吃饭,王伟也要丢下碗筷,跑到外面看飞机。
王伟
1986年,空军飞行学校到湖州招收飞行员,王伟的愿望终于实现。他瞒着父母亲报考了飞行员。王伟在吉林长春的一所飞行学院度过了4年的学习时光。他对飞行的热爱使他在15年的飞行生涯中创下了一个个的“第一”:在飞行学院同期学员中,他第一个放单飞;在飞行部队三次装备更新中,他每次都是第一个放单飞,第一个担负战备值班任务;在同一批飞行员队伍中,他驾驶最先进的中国国产歼击机,第一个飞满1000小时,成为能飞四种气象的“全天候”一级飞行员;在同龄飞行员中,他战斗起飞的次数最多,执行重大任务的次数最多。
在中美撞机事件发生后,美国国防部指责王伟一向在监视美机的飞行中“胆大妄为”、“好勇斗狠”。但中国军方反驳说,王伟在2000多架次的飞行经历中,积累了丰富的海上飞行经验,“从未发生过‘错、忘、漏’现象和事故征候”。无论如何,王伟热爱生活、热爱飞行是不争的事实。在出事的前一天晚上,王伟在电话中一如往常般告诉阮国琴:“今天我值班,不能回家了。”没想到,这竟是他与妻子的最后告别。
由美机拍摄的王伟81192号歼8II战机最后画面
王伟2001年4月1日起飞后不久就和他心爱的战机一起坠向大海,据赵宇说,王伟的飞机被美机撞坏后开始翻滚坠落,但飞机上依然传来了王伟镇定的报告声:“飞机控制失灵。”--他仍在试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救护战机作最后的冲刺。赵宇只得大声命令他“跳伞”。
王伟失踪后,中国军民在南海展开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搜救行动。由于王伟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美撞机事件的解决进程,他的下落一时成为引人注目的国际热点。在中国,王伟的失踪既增添了民众对美国霸道行径的怒火,也使中国领导层和负责搜救工作的军方倍感压力。江泽民多次要求要不惜一切代价运用一切手段全力进行搜救。海军司令亲自指挥搜救工作但王伟还是在茫茫大海中消失了。
在亿万人民心中永生的“海空卫士”王伟,最终魂归故里,烈士墓2002年3月27日在位于杭州半山的浙江安贤陵园落成。
青山环绕,绿水潺潺,烈士就“安睡”在安贤陵园最深处。宽敞明亮的墓地上,两米多高的黑色花岗岩制成的墓碑巍然而立,碑前一个长0.6米、宽1米的花坛等待扫墓的人插上寄托哀思的鲜花。
王伟去世后,官方安排其遗孀及儿子住在北京西三环海军大院里,2001年8月,王伟父母亦搬到北京居住。王伟的妻子阮国琴被特招参军。
1.jpg
2.jpg
3.jpg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3-19 18:02 , Processed in 0.1062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