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搜索
查看: 4382|回复: 33
go

粤语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
发表于 2012-11-6 12: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粤语

英语Yue Chinese,通稱:Cantonese)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声调语言,源于中国古代岭南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定义粤语为一种汉语方言,然而受到争议。粤语在中国现代标准汉语外第二大语言,是中国南方第一大语言,主要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区中亦被广泛使用,全球用户有约1亿2千万人。粤语是香港澳门的官方语言之一;在加拿大美国,粤语是第3大语言;在澳大利亚,亦是第5大语言;是世界上排列第5的常用语言。

名称

粤语名称源于秦人赵陀于古代岭南地域所独立而建的第一个国家──南越国〈《汉书》写作南粤国,古代的“粤”和“越”互为通假字;简称南越或写南粤〉(汉语拼音:yue,粤语拼音:jyt,越南语:vit) ,以广信作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扬地。“粤”从古以来为岭南地区的统称,明清以后,“粤”和“越”的含义开始有所区别,“越”用于江浙吴语地区,“粤”专用于岭南地方。而明、清时代,“粤”仍然指岭南两广别称两粤(即广东广西、还有海南),两粤的广东为粤东(包括海南岛),两粤的广西为粤西。所以近代之前,粤一字泛指岭南。直至中华民国时期,粤才逐渐收窄范围被用作广东省的简称。因此,粤有广义(岭南)和狭义(仅指广东省)之分。粤语的起源和发展成熟的年代远在宋代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初分之前。在研究历史文化层面上看,粤语是广义上的岭南语(岭南地区语言),即古代南越族土著南越语底层与中原汉语结合。

粤语以广州话作为标准语音,所以广州话亦泛称为广东话日文亦译成广东语〈広东语〉, 一般然而,现在全球所称的广东话不是指向某种广东方言,而是指标准粤语──即广州话。广西地区如南宁桂平梧州县市则称粤语为白话,广西粤语的白话,除了口音和文化、俗语、词汇上与标准粤语差异不大,基本上可以与标准粤语互通,是归入粤语方言系统里。在美洲华埠唐人街华人社区,则有被称为唐话或广东话。原来的广府话省城话专指旧广州府地区如今广州及周边南海区番禺区顺德区等,范围比白话的概念更小。

在中国广东省内,广州及周边城市,如东莞深圳,人们习惯称粤语为广州话。由于清末至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迁移海外华人多数为广东人(包括广东潮汕地区、客家地区等),不同族群偏向使用广州话以方便于沟通,他们所使用的就是广东话。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粤语使用者因为所居住的区域并非位于广东境内,故另称为白话。同样原因,广西人海南人不论母语是否为粤语,一般都不会采用“广东话”此名称。

在语言学上,广义粤语是一个语言系统的总称,包括同系的各种地方话语,例如广西平话白话贵港话玉林话海南岛儋州话迈话疍家话等。它们都具有相似的音系、语法及词汇,彼此共同点比相异多,所以都被纳入“粤语”系统中(即粤语方言)。此外,若果要查出该字的意思和发音研究等,则会使用中文粤语字典。

一些比较迟落籍岭南的语言或方言,如外来的客家话潮州话汕头话河洛话雷州话广东方言,粤语使用者无法与他们沟通和理解。由于他们是历史上较迟几支汉族才移民至岭南地区的原故,因此在语言学角度上,上述的话并非粤语的分支。上述方言通常都会使用其直接的名称,而不被视为粤语或粤语方言一种。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2#
发表于 2012-11-6 12:49 |只看该作者

定义

粤语是发源于中国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即岭南地区)与当地原住民──百越部族的古越语南越语互相杂处或通婚融合产生的一种语言。在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东南亚北美英国澳洲等世界各地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由于古代“越”和“粤”是通假字,指华南百越地区。因此,“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指代范围也截然不同 , 而非特指广东话,就像英语一样,不是特指英国。自古以来,两广(即岭南)山水相连,人文相通。一直以来,两广于行政地域上并无分开,直到宋朝,才分开为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而粤语的形成远远早于宋朝之前,也正因为如此,粤语在两广地区(岭南)才通行。

粤语声调大异于北,盖以六调,曰一清平,二清上,三清去,四浊平,五浊上,六浊去。复以促音清平为高入,促音清去为中入,促音浊去为低入。合为九声。

通行地域

粤语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海南西部(说儋州话迈话的村落),以及越南东北部(山由族聚居地),香港、澳门,以及一些海外华人社区。其份布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以粤语为主的县市有46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顺德江门茂名中山珠海南海深圳番禺东莞肇庆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都清远连州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

此外,广东的粤东粤西粤北惠州韶关湛江海丰陆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雷州徐闻廉江等17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通行粤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的粤语县市有24个,即南宁横县贵港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防城港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州钟山百色崇左扶绥宁明凭祥龙州

此外,广西其它不通行粤语的城市中均有粤语人口分布,通常是沿河的街道。中由于民国时期新桂系移民开发,因提升农业技术需要,向桂中平原移入桂东南地区人口,有为数不少的粤语村庄。

海南省通行粤语的县市有7个,即儋州东方乐东琼中三亚昌江文昌市铺前镇浦渔村。

香港居民不论祖籍和族群,即使部份不是来自广东、广西海南,诸如福建江苏浙江山东等等,甚至本身非华人欧美韩国日本东南亚地区泰国越南印尼南亚地区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等几代人士,后裔居民通常都具备有基本的粤语沟通能力,并且在香港绝大部份人以粤语作为互相之间的语言,已成定型为首的传播工具。

澳门居民亦是以粤语为最主要的语言。

此外,海外华人中以粤语为主的也很多,在唐人街华人社区不少祖籍在粤语地区的华侨使用粤语作为共同语言,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美洲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往日绝大部份祖籍都是广东或广西、海南粤语地区,不过近年由于中国大陆移民稍有增多,粤语使用者比例稍微下降,但粤语仍然是大部分祖籍粤语地区的华人日常用语。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3#
发表于 2012-11-6 12:52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90 于 2012-11-7 10:57 编辑

历史

秦汉时期

自上古时期,居于岭南地区的多个原住民部族被居于中原地区的华夏族人称为百越南越族为其中一支。秦始皇南下攻取百越后,派出大量庶民固定南方的中土百越地区,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多数南越族人与华夏人杂处,少部分南越族百越族则逃往山区或更南方的地区。秦朝灭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兼并桂林郡象郡称王,独立建了岭南地区第一个王朝南越国家(南粤国)。南越国时期实施和辑百越政策,华、越(粤)和平杂处,互相通婚,与南越语混合,逐渐形成一种混合语形式的原始古越语。这一时期是粤语出现雏形的时期。汉朝派兵攻打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在汉朝的鼎盛时期,华夏族在南方地区居住,融合当时周边多个民族的生活,互相与百越族通婚,变成汉族。之后陆续有汉族人迁入岭南居住,随之带来中原汉语,开始对原始古越语产生叠加式影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处于长年战争,更首次沦陷到北方游牧民族手中,以致不少中原人南方逃至岭南地区,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峰期。当时中原传入的汉语与秦汉时期形成的古粤语混合,进一步叠加影响古粤语,逐步改变了古粤语的面貌,拉近了古粤语和中原汉语的距离。这一时期是粤语的成长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宋朝时期

隋唐时期,岭南地区的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与汉族长期杂处的南越族原住民多数已被汉化。部分百越部族在汉族分布较少的山区里继续保持自己的语言文化。这一阶段粤语再次进一步受隋唐时期中原汉语叠加影响,由原来的混合语演变成一种既能对应中古汉语发音又有自身独特词汇和文法结构的语言。在五代十国后唐灭亡后,燕云十六州被外族统治达四百年之久,南宋初期,中国北方更再次沦陷到游牧民族手中,以致中原人逃至岭南地区,这是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峰期,也是最后一次拉近粤语和中原汉语差别的时期。

元、明、清初时期

明朝清朝中期,中原的官话韵尾进一步消失(现代官话仅存-n/-ng韵尾,-m尾与-n尾合并)。又有连接i/ü韵母的g/k/h声母被完全颚音化成j/q/x声母(如“吉其兮”三字在中古汉语和现代粤语均带有g/k/h声母,在现代官话则被完全颚音化而混合在j/q/x声母);粤语则平稳而缓慢地变成现代粤语,按粤语韵母长短把阴入声派入高低两种阴入声(如“色锡”两个阴入声字分别带有短和长的韵母,前者被派入尖锐的高阴入声,后者被派入近似阳入声般低沉的低阴入声),西洋学者在清朝中后期见证粤语不再分辨z/c/s声母和j/q/x声母的过程(现时香港带有sh/ch的粤语音译英文名词可被视为活化石,因为当时sh/ch未有混到s/ts之中,例如:香港沙田的沙-sha)。

清朝中期、末时期

参见: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廷闭关政策

由于清朝乾隆二十五年(1757)开始锁国政策一口通商仅保广东省城(即广州城(旧名为广州府),英文名为Canton)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故不少洋人来到中国后所掌握的汉语是粤语而非官话,粤语便进入最全盛时期。不少地方官员、京官、商人等来到广东省城为了与外国人经常议事常常接触到粤语。由于在广州说粤语多数是地位较高的文人、平民和富户人士,而广州长期以来是广东保持繁华的省城,因此也有省城话之称,粤语以广州话为粤语标准音作中心,影响绝大部份的“粤语方言”和“广东方言”人数跟随使用。

随着“广州十三行”的贸易往来,外国经商人士学会了粤语也把英语等词汇融入粤语,而粤语和英语开始接触,各自融入中文和英文不同的译音名称。加上外国人一到步广州通商时误将省城(今广州)等于广东“Canton”,把广州的英文名为Canton,导致Cantonese(即广州话)直译中文为广东话,因此后世把英文直译中文称广东话的原因。此时,大量原本在广州经商西进的广州人 移民至广西梧州为广东接壤的边界城市,长期受广州文化影响,并以广州为中心向西部扩散,进入梧州的粤语标准音作中心,梧州辟为通商口岸,“粤商 ”活跃,并沿浔江郁江一线进入广西南部腹地,至南宁取代桂柳官话壮族壮语广西平话作为通用语;有极少量粤语人口从桂平一线折向西北,进入广西的桂中平原,但这一线的粤语人口多居住于沿江市镇码头附近,虽然对当地桂柳官话的词句字义有一定影响,如影响柳州话的音调,但未能改变桂中平原原有的语言格局,逐渐被当地人的语言消灭,粤语仅能保存于其家族生活中;同时海南沿岸也有粤语人口分布。

参见:第二次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清朝国力持续衰退,为了生计,又有大量的广东人(包括广东广府民系、广东客家民系、广东潮州民系广东人)迁移北美洲、欧洲、澳洲、南洋、东南亚一带等世界各地。特别是人数最多的粤语族群大半数是广府民系、四邑民系较多,广东客家人在这段时期因为粤语与客家话很多语调、语音是较相近,有些已经会晓说粤语,以及本身是说粤语四邑话四邑人有些已能说标准粤语(即广州话)跟最多的广府人沟通。其广东人口一向众多,尤其原本自居广东里较多的广府人迁移英、美、加、澳、纽和东南亚等各地,后人表示自己是从广东而来的广东人(包括潮汕人、客家人、雷州人等晓说粤语的广东后人),认为自己所说的粤语便是广东话,所以口语有广东话的称号。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239 小时 
威望
8278  
金钱
6002  
最后登录
2020-6-27 
阅读权限
帖子
4956 
精华
积分
8278 
UID
12 
4#
发表于 2012-11-6 16:29 |只看该作者
期待!
生命在于运动!

在线时间
25 小时 
威望
1726  
金钱
898  
最后登录
2015-9-10 
阅读权限
帖子
746 
精华
积分
1726 
UID
5594 
5#
发表于 2012-11-6 23:04 |只看该作者
pou90 发表于 2012-11-6 12:49
定义粤语是发源于中国北方的中原雅言(汉族母语)而于秦汉时期传播至两广地区(即岭南地区)与当地原住民─ ...

粤语的确是探究岭南文化的一个根源,同时是广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Rank: 6Rank: 6

在线时间
308 小时 
威望
1558  
金钱
1134  
最后登录
2019-5-23 
阅读权限
帖子
499 
精华
积分
1558 
UID
43 
6#
发表于 2012-11-7 09:52 |只看该作者
       各种地方语言都有它的历史渊源。有时同一个省份,语言差别就很大。互相对话,有时就得打手势或者画图来交流。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876 小时 
威望
13859  
金钱
10550  
最后登录
2017-5-24 
阅读权限
帖子
9075 
精华
积分
13859 
UID
17077 
7#
发表于 2012-11-7 10:20 |只看该作者
原来粤语有六调九声,怪不得特别的悦耳啦。
谢谢楼主的介绍。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8#
发表于 2012-11-7 10:59 |只看该作者
近代

民国成立,要统一全中国语言作为官方语言,在进行投票时,加上粤语又能与官话对字,据说和袁世凯军系只差一票,而使用北方官话。在订立国语时,虽然用北方官话的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正式书写的地位。即使在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之初在广州仍然是不少地方党、政、军、名人和高层人士的所在地,粤语的实际使用未受到任何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由于大量政治运动的影响,推普工作无法展开。

1980年代改革开放,为吸引香港外资企业和海外华人到中国投资,而广东作为投资试点,企业家从香港进入珠江三角洲珠三角经济区,打通整个广东再到其他省份通商,大量粤商和外商活跃,粤语不但未受到外来的南下大军影响,反而受到全球华人也会收看的香港电台、影视、艺术,就连商品广告、产品、外国品牌等也在中国大陆播放,广东能接收香港频道的影响,令到不同省籍的工厂民工和专业人士透过电视娱乐,也纷纷认识和学习聆听粤语。广东汕头潮阳海陆丰闽语区一些潮州人粤西一些雷州人也开始使用粤语形成双语区,加之广东内人口流动,香港频道落地在潮州,当地潮汕地区居民,特别是汕尾年轻一辈外出珠三角地区,这些广州等大城市工作时,大多具备粤语交际能力,客家地区也使用粤语,广东人变得双语化。广东地方里逐渐变为双语区,也吸收了潮州话客家话四邑话等词语纳入“广东方言”,例如“口渴”读成“口涸”、“喉干”或“口干”等,因此有些潮州人说粤语时充满浓浓的潮州口音,并且广东人把去吃潮州菜,读成“打冷”这一词,其实也源自潮州话融入“广东话”里。方便海外华人投资,除了本身南下工作人士的普通话外,粤语更是省内多数未被影响的通行语言,一些本地广东年轻人能晓至少二种广东语言与别人沟通。此外,广西、海南一直存在粤语分布地区,广西南宁梧州苍梧钦州等等在粤语大城市生活的非汉族少数民族也受粤语城市影响,有些也能会晓粤语,例如本身说粤语的汉族壮族通婚人士。2009年,由于广东商人(粤商)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后开始向广西投资,南宁青秀区也有大量标准粤语使用者,方便会晓粤语人士或其他投资人士,如:中国商人可从广东向广西经商西进。

海外华人世界各地,由于不受普通话政策约束,粤语被香港广泛运用于立法、行政、法庭、教育、新闻、传媒、选举、电视、艺术、曲艺当中,发展出独具特色的现代粤语文化,尤其是戏说中国历史的历代古装剧完全反映出当时古代的原本词句、语法、用词和用语等,对传统粤剧粤曲南粤文化岭南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作出保护。例如在中国大陆范围大力推广普通话,广东与广西、海南等地民众之粤语会话就逐渐大受普通话影响──词汇次序掉换,如:原本“质素”—颠倒—“素质”、“消夜”—颠倒—“夜消”、“紧要”—颠倒—“要紧”等古代文学词汇用法,反而香港等海外民众之粤语会话保留了较多“消夜”、“紧要”、“质素”等等古代用语对传统文化保护作用。

在香港行政、司法、立法、新闻发布等行政人员一般要有粤语或英语能力才可担任公职,更要先使用粤语和英语作回应。新闻电视、广播、行政机构等亦会服务多数已经定型语言(粤语、英语)使用者为先。若果有需要立法会等政府新闻处都会提供粤语、英语及普通话三种语言的传译,学校亦使用两文三语教学授课,幼稚园先从粤语辨中文字为首。学校可全面用英语或粤语授课其他科目,而中文科则多数的学校使用粤语授课中文,然而在东南三音(、粤)中,粤语是唯一一个几乎可以和官话对字的一个(即每个官话单字都可对应一个粤语单字),例如:日常生活粤语会话的“食”(sihk/jih/yih) 或“吃”(yaak)字——对应普通话读〈吃chī〉-但粤音读“吃”(hek/hat1/gat1),“唔”mh1——对应普通话读〈不bù〉-粤音则读“不”(bat1/fau2),“系”(haih)——对普通话读〈是shì〉-粤音则读“是”(sih),“喺”(hai2)——对普通话读〈在zài〉-粤音则读“在”(joih/zoi6),《诗经·郑风·大叔于田》春秋战国时用法本字为“忌”助词变读“嘅”(ge3/koi3)——对普通话读〈的dì/dí/de〉-粤音则读“的”(dik1),古时汉代用法本字为我“等”变读我“哋”(dei2/dei6/di4)——对普通话读〈们men〉-粤音则读“们”(muhn/mun4),《楚辞·山鬼》战国时期用法“睇”(tai2)——对普通话读〈看kàn kān〉-粤音则读“看”(hon1/hon3),宋代用法本字为“莅”(leih)变读“嚟”lei4——对普通话读〈来lái〉-粤音则读“来”(loih/loih4/loih6)等等汉字单字,整篇官话文章是完全可以用粤语朗读出来,以及作文、写文章、正式书面语,中文科教师都可以使用粤语教授学生每一个官话单字来书写和阅读,还有分析和理解古文古体诗文言文、读诵唐诗宋词中国文学作品等。只有少数学校因为创校逾半世纪的历史缘故,而使用普通话,但是香港绝大部份的幼稚园、小学及中学都是使用粤语学习中文、辨字和默写为先,而另外将普通话独立成为一科(普通话科),普通话科教师则专注教授拼音,让学生学习。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9#
发表于 2012-11-7 11:0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90 于 2012-11-8 11:05 编辑

现状

广东逾1亿人口以上当中,人数约有6,700万(、广西粤语人数约有2,500万(、海南使用人数约100万、香港700万、澳门50万、泰国500万、新加坡和马来西亚500万、美国和加拿大200万,全球有约1.2亿人口使用粤语。粤语国际化的名字Cantonese被世界使用得较为广泛,并且为澳大利亚第4大语言(澳洲的日常用语有英语意大利语希腊语、粤语、阿拉伯语)、加拿大第3大语言(加拿大日常用语有英语、法语、粤语),美国第3大语言(美国日常用语有英语、西班牙语,粤语),粤语在东南亚亦有广泛的使用人群。此外,粤语亦是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之中国语言。

发源地

粤语的发源地究竟位于广东或是广西以至其他地区境内学界尚有争议,因为两广之分始于宋朝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而粤语形成和定型的历史远在宋朝之前,彼时尚无两广之分,是故确切的发源地难以确实。粤语的粤来源不是广东省的简称,而是古代位于岭南的国家南越国(亦作南粤国),以及后世延伸而出广义的两粤,而明清时代,粤字仍然泛指岭南,两广别称两粤,两粤的广东为粤东海南岛粤东),两粤的广西为粤西。因此粤语不等于广东话,就如美国人也会称呼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为英语一样。

元鼎六年,西汉南越国,当地的百越族南越族原住民的语言本来千差万别,互相无法通话,而且没有文字,因此除了与汉人交往时使用雅言〈当时的官话〉之外,部落之间交往也不约而同地借助雅言;雅言就成为了各部落的共同语言。同时,古百越语南越语中一些元素,也就被汉族移民的语言所吸收,从而逐步形成为粤语。华夏族人来到岭南地区,南越族华夏族杂处,少部分南越族或者百越族则逃往山区或者更南的地区。在古代,粤和越字有互通关系,粤及越字是指中国南方汉化得比较少的少数民族,而现今的粤地(即岭南地区)中的广西则是华南最南端,因此比较多百越族土著的分支南越族后裔的少数民族。现在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的粤语则被认为保留了很多古越语南越语的成分,其后跟其他语言,例如古代汉语等相互影响演化而形成了粤语、黎语壮语侗语瑶语畲语苗语等现代语言或者方言。

国际承认的粤语的标准音

广州话广府话)口音是约定俗成的、国际承认的粤语的标准音,大多粤语字典以广州音为准。广州以粤剧粤曲等传统艺术长期保持广州话的标准地位,1970年代开始,香港粤语港式粤语)受到由何文汇博士提倡的粤语正音运动影响,是故部份词汇的发音已经偏离广州话,与广泛的珠江三角洲粤语系地区的发音脱节。至1970年代末以后,香港粤语流行曲、影视娱乐强势影响广东地区。民间的香港口音(即港式粤语)跟广州广府)口音并无明显分别,只是在语感上有少许差异,因两地在不同社会体制下沿用不同的习惯语汇,用词有所不同,以及两地教学改革所导致。针对近年来香港年轻人所谓“懒音”增多的现象,香港的一些大学教授发起了粤语正音运动,以何文汇主张的读音取代,现时通用的读音,此主张受到广东及香港的粤语学者反对。有些粤语方言和广州话较为接近,如广西南宁,以南宁白话为代表,与西关口音广州话高度相似,总体与广东广州方言片区(即广府话)相似度高达90%,除少数俚语不同外,两地方言交流完全不存在问题,钦廉方言与邕寻方言靠拢;而广东台山四邑方言、广西东部、广东西部的勾漏方言、广东西南部的高阳方言、海南岛儋州方言,以及珠江三角洲东侧的莞宝方言,就跟广州话口音差异非常明显。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0#
发表于 2012-11-8 11:08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90 于 2012-11-8 11:11 编辑

主要特点

声母

粤语声母数量较少,多数粤语方言声母数量都在20个左右。多数粤语(广府粤语除外)普遍存在齿尖音声母 [ θ ] 或边擦音声母 [ ɬ ],后者亦普遍存在于壮语临高语黎语之中。有的粤语方言有内爆浊音,有的同时具有全浊音,如勾漏方言、儋州方言、平话方言等。中古汉语的全浊声母在现代粤语中大部份被清化。中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或塞擦音按古四声的送气情况主要有四种:

§
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如梧州广州南宁钦州粤语。

§
平声、上声、入声送气,去声不送气。如贵港粤语。

§
一律不送气。如玉林贺街清塘粤语。

§
一律送气。如廉州粤语。

中古全浊声母今读塞音或塞擦音的送气情况是粤语方言划分的参考之一。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一律读不送气清音的,有勾漏方言、平话方言;中古全浊声母清化后一律读送气清音的,主要有吴化方言;广府方言、四邑方言和高阳方言今读阳平阳上的字送气,今读阳去阳入的字不送气。

粤语中中古“微母”母字绝大部分今读[m-],是汉语方言中微母存古现象最发达的方言区。

元音

粤语存在长短元音a的对立现象,有些著作将长短a标作 /aː/ 和 /a/ ,但亦有一些人士认为长a和短a之间存在音值差别,据此质疑粤语长短元音对立的观点。粤语长短元音对立现象跟壮语长短元音对立现象本质是完全相同的,长短元音之间都存在音值差别,并不是单纯的时长差别。

韵尾

粤语包含[p]、[t]、[k]、[n]、[m]、[ŋ]6种辅音韵尾,前三种为促音尾,后三种为鼻音尾;另外各种粤语拼音方案亦把复韵母的第二个元音如、、[y]等作为元音韵尾处理。

声调系统

粤语一般具有8至10个声调中山石岐粤语在所有粤语中最少,因其特殊不分上下入声而只有6个;东莞粤语次之,只有8个;多数粤语方言有9个声调;勾漏粤语和平话方言有10个声调。标准粤语具有9个声调,6至7个固定调值,按照“平上去入”的命名方法,这9个声调名称分别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高阴入、低阴入、阳入。其中“低阴入”由“阴入”按韵母短长分化而来。一些粤语方言“阳入”也按韵母短长分化成两个,从阳入中分出高阳入,共计四个固定入声调,如勾漏粤语、四邑粤语等。关于粤语的发音和拼写,详见粤语罗马化方案(粤语拼音或粤语罗马字)、教育学院拼音方案

粤语词汇和语流中存在一些固定的变调,如“局”字,在词尾时会固定地变读成一个调值为35的上扬型变入声,不属于固定声调中的任何一个。因此若计变调,粤语的声调数目通常可达14至15个。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1#
发表于 2012-11-8 11:09 |只看该作者

标准粤语的声调

声调名称

阴平

阴上

阴去

阳平

阳上

阳去

高阴入
(短阴入)

低阴入
(长阴入)

阳入

调值

55/53

35

33

21/11

13

22

55

33

22

汉字举例

代表数字

1

2

3

4

5

6

7 (1)

8 (3)

9 (6)

粤语拼音

fan1

fan2

fan3

fan4

fan5

fan6

fat1

faat3

fat6

粤语入声格局

粤语方言

阴入

阳入

高阴入
(短元音)

低阴入
(长元音)

高阳入
(短元音)

低阳入
(长元音)

东莞莞城话

4

3

灵山县城白话

55

22

中山市石岐话

55

33

广州白话(标准粤语

55

33

22

邕寻粤语

55

33

22

左江白话

55

33

22

左江平话

55

33

35

22

扶绥龙头平话

55

33

22

13

百色那毕平话

55

33

22

24

横县县城白话

55

33

22

24

宾阳新桥宾阳话

55

33

22

52

博白县城白话

55

33

11

22

玉林白话

55

33

22

11

广宁白话

55

33

22

214

四会白话

55

33

22

213

台山白话

55

33

21

32

注释:

§
表中的数字表示声调调值

§
表中所列均为单字固定声调,不包括变调(如广州话词汇和语流中调值为35的变入);

§
资料参考来源:《第11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2#
发表于 2012-11-8 11:10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90 于 2012-11-9 10:39 编辑

声调变化

粤语的声调变化分成连续变调与变音 (morpho-phonemic change)。主要发生在复词或叠字词,一般来说低音域(主要是低降调)的第二音节会转为高升调。


1.
连续变调:不发生语意或文法上的改变,这种变化时常出现却没有明显的规律。


1.
家人称呼,如:爸爸(ba4 ba1)、妈妈(ma4 ma1)、弟弟(dai4 dai2)、太太(taai taai2


2.
表示亲切感的接头语“阿-”与表示通称的“老-”,如:阿陈(A3 Chan2) vs 陈(Chan4)、老谢(lou5 Je2) vs 谢(je6)


3.
口语中出现英语词,如:Fanny(Fe1 ni2);有时还可能出现高平调,如:燕梳(yin3 so1,insurance)


4.
日常生活会出现的语词,如:前门(chin4 mun2)、眼镜(ngaan5 geng2)、油条(yau3 tiu2)、咸鱼(haam4 yu2)、前年(chin4nin2)、公园(gung1 yun2)、大概(daai6 koi2


5.
在广州话中,“咗”有时被省略而声调向前影响,如:食(咗)饭未呀?(Sik2 faan6 mei6 a3,吃饭了没?)


6.
形成复合语时,中平调、低升调、低平调也会发生变调来达成文法功能,如:影相(ying2 seung2)vs 相片(seung3 pin2)、发烧友(faat3 siu1 yau2) vs 朋友(pang4 yau5


7.
在型态为“动词-目的语”的复合语,目的语名词发生声调变化,而且复合语的意思时常可能产生难以预测的转变,如:做夜(jou3 ye2,夜间勤务)、开会(hoi1 wui2)、走路(jau2 lou2,逃跑)


8.
还有一些完全无法预测变调的例子:讲笑话(gong2 siu3 wa2) vs 讲大话(gong2 daai6 wa6,说谎)、琴行(kam3 hong2) vs 银行(ngan4hong4


1.
变音:会发生语意或文法上的改变。

1.
AAB型叠字词,如:立立乱(lap6 lap2 lyn6,杂乱的)


2.
叠字形容词、加了“啲”的动词、或叠字状声词,如;红红啲(hung4 hung2 dei2,有点红的)、明明啲(ming4 ming2 dei2,有些了解)、□□声(sa4 sa2 seng1,雨声)


3.
表示短时间或短小的动词叠字,特别是省略了“一 yat1”的叠字词,在词首发生声变音,如:试试(si2 si3,试一试)、问问(man2 man6,问一问)


4.
同上,‘形容词+“一”+形容词’的叠字词省略中间的“一”,如:平平(peng2 peng4,非常便宜)、甜甜(tim2 tim4,非常甜)


5.
还有类似的‘“一”+名词+“一”+名词’省略的说法,如:一句句(yat1 geui2 geui3,一句一句)


6.
名词作为容器量词使用时保持原来的声调,如:一盒朱咕叻(yat1 hap3 jyu1 gu1 lik1,一盒巧克力)vs 呢个盒(ni1 go3 hap2,这个盒子)

文白异读

粤语存在文白异读现象,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以白读音模仿宋朝《广韵》的中古汉语发音。一般认为粤语文读音出现的频率不高,没有高度异化的文读音。最常见的形态是以白读音-eng韵母取代文读音-ing韵母(如命/钉/听/岭白读-eng,文读-ing)。其他文白异读声母如:近(gan6-)代/远近(kan5-)。

也有观点认为粤语文白异读很普遍,持此观点者如叶焕峰等学者,认为粤语知彻澄母转谓端透定母,影晓匣云以不同程度分化成非敷及零声母,王黄不分、因欣不分。对于粤文白异读很少的传统认识,可能由于粤语的语音存古程度被严重低估,甚至被认为是宋代官语语音化石;另一方面也可能跟京苏粤白话文运动有关。而且大部分广韵所分之三等字皆无介音,如东冬钟合韵,支脂之合韵,鱼模虞部分合韵,痕欣文真韵开合不分,先仙合韵,删山合韵等等。可见粤语因其发展方向几乎不断简合而少繁化。导致声母与子音皆少于其他方言。

粤语止摄支之脂韵文白二读,遇摄鱼模虞韵文白二读,当中四、死、企、无均有文白二韵:

汉字白读韵文读韵
seisi
seisi
kheikhi

止摄三等开口呼于齿音皆读成:

汉字白读韵文读韵
moumu

遇摄于特定子音读成白读音。

保留较多古汉语用词

粤语保留相当多的古词古义(一些中国南方语言如吴语亦有此特色),而且现代粤语仍然有较高使用单音词的倾向。一些被粤语使用者视为通俗的字辞可在古籍中找到来源。

第一及第二人称用“我”、“你”,与官话相同,但粤音“我”(ngo5)更保留了中古汉语唐音(*ngɑ̌
)之疑母(ng-)。第三人称不用“他”,而是“渠”(俗写“佢”;东汉《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跟吴语一样。复数人称不用“们”,而是上溯至端系的同源形式 [taʔ] 或 [ti](现代粤语写作“哋”,本字为“等”,见圣公会公祷书)。粤语用“係”而不用“是”来代表正面答复,“係”是两代常用字。这些字眼在建国初,仍然有作书面语用,例如李俨《中算史论丛》第一册 (1955年版本,第210页) 提及18世纪数学家 Issac Wolfram 时,就写为“渠系荷兰炮队副队长”。

文言文和现代粤语中,“卒之、畀”都等同“终于、给予”的意义。古代常用的“文钱”,粤语也保存了“文”的用法(但常用通假字“蚊”)。“寻日”(昨日)的“寻”可追溯至东晋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中的“寻”,解作“不久前”。“几多”(多少)、“几时”(何时)则可追溯至李煜的《虞美人》及苏轼的《水调歌头》。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4

在线时间
20 小时 
威望
445  
金钱
141  
最后登录
2014-3-11 
阅读权限
帖子
91 
精华
积分
445 
UID
55769 
13#
发表于 2012-11-9 00:30 |只看该作者
哇,以为推广普通话,粤语会被淡化,难得有人还在研讨,了不起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4#
发表于 2012-11-9 10:43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90 于 2012-11-9 10:44 编辑

粤语古汉语成份


粤语字


粤音


意思


古用法


今用法


渠(佢)


keoi5



东汉)《孔雀东南飞》:“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吕坤《去伪斋集·交泰韵序》:“渠云:公切何字?余曰:如韵,‘直贞’当切‘征’;若欲切‘呈’,非‘持盈’不可,持亦澄母,盈是阳平,不更切乎?渠大噱,应声曰:更是更是。”


佢今晚又去飲酒(他今晚又去喝酒)



hai6



常用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使廷臣奏董太后原系藩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此系身前身后事,请谁记去作奇传?”


你係好人(你是好人)


忌(嘅)


gei3



《诗经·郑风·大叔于田》:“叔善射忌,又良御忌。”


係我嘅(是我的)


阴骘


jam1 zat1


缺德


(本为褒义)《尚书》:“惟天阴骘下民。”(清)吴跰人《九命奇冤》第三十二回:“双眼底下,有一条阴骘纹,将近要现出来了。……这阴骘纹,并非人人都有的,总是做下了恶事,方才生出来。”


掘人生墳, 好陰騭架(掘人坟墓,十分缺德)!


卒之


zeot1 zi1


终于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廷见相如。”[35](宋)洪迈容斋续笔》卷一:“公囚困于淮西,屡折李希烈,卒之捐身徇国”;(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四:“卒之张逵坐收,甘露无变”。


卒之畀我搵到(终于给我找到)



bei2



《诗经·鄘风·干旄》:“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畀十蚊我(给我十元)


文(蚊)


man1



源自古代“文钱”的用法


畀十蚊我 (给我十元)


几时、几多


gei2


何时、多少


(南唐)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与古代用法完全相同)



ho4 或 ho2


哪、什么


《孟子.万章下》:“何事非君,何使非民”


你有幾何(ho2)返屋企, 飲啖湯先! (你难得回家, 先喝口汤);有何(ho4)貴幹?



cam4



陶渊明《归去来辞》:“寻(不久前)程氏妹丧于武昌。”


尋晚(昨晚)、尋日(昨天)


打甂炉(打边炉)


da2 bin1 lou4


吃生火锅[36]


(元)吕诚《来鹤亭集.南海口号六首.其五》:“炎方物色异东吴,桂蠹椰浆代酪奴。十月暖寒开小阁,张灯团坐打边炉。”


今晚去打邊爐(今晚去吃火锅)


謦欬(倾偈)


变读 king1 gai2


聊天


庄子·徐无鬼》“昆弟亲戚之謦欬。”明《南安府志·艺文志》(1609年):“近世推本周濂溪程大中,以为授受之源在此,乃若名贤自比而南,往返去留,士皆得亲其謦咳。”


去酒吧傾偈(去酒吧聊天)


饮/食


jam2/sik6


喝/吃


《赐齐州李希遇诗》:“少饮欺心酒。”/《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




gaan2


挑选


《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博爱容众,无所拣择。”


埋嚟睇埋嚟揀(过来看,过来挑。)


𧮞(呃)


ak1



《康熙字典·集韵》:“妄言也。”


佢又呃我(他又骗我)


𧮞(諗)


nam2



《诗经·小雅·四牡》:“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


等我諗諗先(等我先想想)



caai1


警察


衙差


當差好危險 (做警察好危险); 差館錄口供(到警署录供词)


老竇(老豆)


lou5 dau6



一说源自《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老窦引伸成父亲之意,但有说此解释只源自1950年代作家容若的游戏文章,老豆实源自“老头”,如顺德话的“头”正是广州话“豆”音;东莞方言则说“老头子”[37];另一说指实为浊音无演变成送气清声,而是经语言自然隶变,由于声调往上,而成不送气清声


老豆開飯喇!(爸,吃饭了)


一梳香蕉


so1


一把香蕉


(宋)唐庚诗(见《广群芳谱》):“啖蔗入佳境,冬来幽兴长,瘴乡得好语,昨夜有飞霜,篱下重阳在,醅中小至香,西邻蕉向熟,时致一梳黄。”


呢梳蕉几钱?(这把香蕉卖多少钱?)/净系带咗两梳蕉(拜候别人不带礼物,只有空空双手时的自嘲)


莅/来(嚟)


变读 lei4



(宋)王禹偁《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成均吴博士同年殿省柳丞》:“谪宦自消遣,不敢夸独醒。往往取官酝,时时对花倾。醉来念身世,翻使泪纵横。今年莅淮海,时节又清明。”


佢一早莅左啦(他早就来了)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1501 小时 
威望
7536  
金钱
5157  
最后登录
2023-4-10 
阅读权限
帖子
3629 
精华
积分
7536 
UID
883 
15#
发表于 2012-11-9 10:4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ou90 于 2012-11-10 10:44 编辑

有些现代粤语虽可溯古,但古、今用法有异。上表中《尚书》“惟天阴骘下民”一句的阴骘,本指默默保护,后来则演化为功德之意。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就是说文昌帝君训示人们要“广行阴骘”。之后阴骘又衍生出阴功与阴德两个同义词。明人方汝浩于《东度记》当中,就将这3个词语交替使用,然而民间相学又出现所谓“阴骘纹”,并且称凡有此纹者,必然坏事做尽。前述3个同义词,也出现了歧义,其中阴德仍然是指功德,但是阴骘一词则改变成为贬义。《红楼梦》第73回写到“救人急难,最是阴骘事”,指的本是好事,但是现今粤语所谓的“阴骘事”改变成为缺德事的意思。至于阴功一词,就像普通话中“好容易才……”与“好不容易才……”是同义一样,现代粤语之中,无论说“真系阴功”抑或“真系无阴功”,都是凄惨、可惜之意。

謦欬一词在古代又作謦咳,本有谈笑与轻咳两义,而后者为佛经常见用语(《妙法莲华经.如来神力品第二十一》:“一时謦欬、俱共弹指,是二音声,遍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文殊师利功德庄严佛土经》:“是时如来复现威德謦欬之声。其声遍闻十方世界”),本指欲语之前,以轻咳清喉咙之状,后来则引申为佛法遍传的意思(《佛学大辞典》1922:“謦咳为将语时之状,又为通畅之相,表本迹二门之教通畅也”),兼列为佛教“十神力”之一。僧人谈佛法,民间亦说成“謦欬”。(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释道》:“雪先下世,憨则至今神旺如盛年,乃謦欬间,多趋缙绅谈时局,以是信向者愈繁。”)“謦欬”粤音可读为 hing1 haai1,音近 king1 gai2,今人多以为是倾谈佛偈之意,而将之写为倾偈,甚至洐生出倾密偈、无偈倾等等不能够用于謦欬的变化。

走字的本意为奔跑(两脚交互向前迅速跃进),但是在官话中已经转义为步行。粤语中,行就是步行,而走则保留了古汉语中奔跑的意思。又如官话用吃(吃)/喝,粤语用更为古老的食/饮(粤北也有用“吃”,或写成“吔”),用法与《论语.学而》中“君子食无求饱”一致。动词来,粤语会用来(loi4) 字或莅 (lei6) 字,但是两者口语皆改变读为离 (lei4)或黎 (lai2),并且现代经常以新造字──嚟,代替。现今莅字作书面语用,例如莅临,多带非常隆重的意思,但是古时不必然如此。宋王禹偁《扬州寒食赠屯田张员外成均吴博士同年殿省柳丞》曰“谪宦自消遣,不敢夸独醒……今年莅淮海,时节又清明”,作者被贬谪之后莅到淮海,就不算大驾光临。

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份

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华夏族南越族原住民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本身是由古华夏语和“古南越语”的混合语发展而来,因此它同时具有古华夏语和“古南越语”的特征。现代粤语中仍然含有南越语的底层成分,多表现在词汇方面,在语法上也有一些遗存。现代粤语跟现代壮语在日常用语上接近或相同的常用词有不少,这些词明显不是汉语来源,可能为“古百越”底层遗存。目前粤语中非汉语成份词语约有20%,比重不大但几乎都是核心词汇,使用频率特别高,在日常口语里面几乎在每句话中都会出现。

例如,如表示“这”的意思的粤音(/ni/)常被写成“呢”字,该词在壮侗语族苗瑶语族等诸语中广泛存在,语法功能完全相同。有人认为该字可考的源头为“尔”,中古汉语唐音读作/njiɛ̌/ ,但相比诸语与粤语几乎完全相同的表示“这”的nei/ni,这种观点显然非常牵强。

再如,粤语表示“欺负”的“蝦”(/ha/),武鸣壮语与粤语完全相同,西双版纳傣语是 /jam ho/,黎语加茂方言为 /hɛ/。除粤语之外没有其他汉语族语言有这个词(但西南官话湖南少数片区有类似的“吓”音"ha"),古文献亦不存在;

粤语表示“痒”的“痕”(/hɐn/),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壮语中为 /hom/,武鸣壮语中为 /hum/ 或 /hɐn/,傣语
/xum/,临高话
/kum/;

粤语表示“拧”或“折取”的“搣”(/mit/),南壮语壮傣语支)、榕江侗语跟粤语完全一样都是 /mit/,布依语北壮语壮傣语支)、毛南语泰语都为 /bit/,傣语为 /bip/,黎语为 /miːt/

粤语表示“点头”的“岌”(/ŋɐp/),北壮语(壮傣语支)为 /ŋak/南壮语(壮傣语支)为 /wak/,傣语为 /ŋɔk/泰语为 /ŋup/侗语为 /ŋap/黎语为 /ŋut/;而此字本身也表示摇动。

粤语表示“倒塌”的“冧”(/lɐm/),北壮语毛南语跟粤语完全一样,泰语为 /lom/;

粤语表示“跺脚”的“揼”(/tɐm/),壮语与粤语完全相同,黎语为 /tom/;

粤语表示“摇晃”的“擙”(/ŋou/),北壮语毛南语侗语为 /ŋau/南壮语为 /ŋau/ 或 /ŋu/临高话为 /ŋɔu/

粤语表示动词“松开”的“甩”(/lu:t˧˥/),壮语为/lɐt˥/泰语为/lɔt/。

粤语的这类“古南越语”底层词举不胜举,在现代壮语、侗语里面都可以找到系统性相同或相近的词,而且这类词多数都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基本词汇。该类词汇究竟是“古越语”遗存还是古代汉语遗存、究竟是底层残留还是借入,语言学界存在争议。目前在中古汉语上古汉语方面的构拟多由郑张尚芳等学者进行,但各方对一定字词的构拟并不一致(如和潘悟云等),而且郑张先生的观点也与一些语言学者如李新魁李如龙先生等的研究有出入。另有一些语言学家认为汉藏语系跟“侗台语族”系在上古时期已经发生了接触和相互影响。


春回大地,花开节节,满园春色。
‹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Archiver|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 ( 粤ICP备08104060号 )

GMT+8, 2024-7-3 21:03 , Processed in 0.547932 second(s), 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1.5 Licensed

© 2001-2010 Comsenz Inc.

粤公网安备 440103020002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