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道不尽的北京路 [打印本页]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2-1-26 20:18     标题: 道不尽的北京路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1-26 20:38 编辑

                                         2007-09-08                                            来源: 广州日报
       策划:赵  洁
  撰文:金  叶
  任朝亮
  摄影:黎旭阳

北京路上。


  在广州,北京路可谓无人不知,但又非人所尽知。
  每一条小巷,每一个门牌,都可以让历史研究者下大力气考证一番。先贤里出过哪些先贤,“双门楼”站过几位将军?九曜园中,药师如何做药?承宣街上,地方官如何恭迎圣旨?
  置身北京路,你会感到它不是一首诗,因为满耳全是叫卖声;它也不像一幅画,熙攘的人群,无规则的涌动。但,这就是生活,生动而鲜活。
  北京路,是千百年来广州人实实在在生活着的地方。华盖而过的官员也好,挑担串巷的小贩也罢,谋生计、干事业、争利益、图享受……如此种种,都在这条路上进行着,进行了千百年,而且还将进行下去。
  阅读历史,你会发现北京路穿越千年的坚韧。番山、禺山被凿平了,北京路却越走越宽;饱经战乱,它依旧繁华;老字号搬走了,几十年后,它们又会搬回来……
  岁月悠悠,世易时移。这条街上的人生了又老,来了又走。欢歌笑语,血泪悲泣,都沉淀在这历史的泥土里,在这条不寻常道路的深处。


  一路贯今古
  外地人喜欢逛北京路。但一到北京路,还没来得及享受购物乐趣之前,“千年古道遗址”已经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课。整个广州城的历史,仿佛可以浓缩在这条马路之中。
  2002年北京路步行街改造过程中,意外地在路面下挖掘出南汉、唐、宋、明、清五朝11层古代路面遗迹和宋代“双阙”楼遗址。由此,这条路的漫长历史渐渐为更多人所了解。


北京路各朝代路面遗迹。


  从历史中走来
  
  北京路,和广州城一样的老。公元前204年南越王赵佗建国,其皇城就在今北京路北段财厅前一带。三国时,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治所迁至番禺(古广州名),扩大赵佗城,世称步骘城,“其南门在番、禺二山之间,中间为南下海边大道,即今北京路到西湖路段”(见曾昭璇:《广州市志·建置志》)。
  秦汉时,广州城称为番禺城,是因为城内有番山和禺山两座山冈,而北京路的位置就在这两座小山冈之间。番山原来较高,南汉时扩大广州城区而被凿平。宋代在此山遗址旁筑“九思亭”,后改称“番山亭”,大概也就是在今文德路中山图书馆旧址北面的“九思亭”处小丘一带。禺山在今北京路以西,小马站以东,西湖路与越秀书院街之间,唐末开拓城区时被凿平。今天北京路西侧还有禺山路。不远处还有禺山市场,建于1920年,是广州最早的肉菜市场。


  “双门底”小考
  
  老广州会把北京路中段叫“双门底”。唐末天三年(906年),清海军节度使刘隐扩大广州南城,命人凿低南门两侧的番山、禺山,在南门上建清海军节度使楼。917年,刘隐之弟刘岩在岭南割据称帝,国号大越,次年改为“汉”,史称南汉,定都兴王府(即广州城)。他再把清海军楼改建,人称“双阙”,并扩宽楼南面两边道路,发展商业。971年宋灭南汉,把广州南城墙拆掉,城市向南拓展,直至江边,“双阙”楼成了城内屹立的高楼。宋淳枯四年(1244年),把“双阙”大规模改建。建成后,楼长十丈四尺、深四丈四尺、高三丈二尺,上为楼,下为两个并列的大门,故俗称为“双门”。这才是“双门底”的最初由来。
  宋代文人刘克庄写有《广州重建清海军楼双门记》,记下双门落成的盛况:“饶吹轰空,斗酒系道,观者数万,皆曰轮奂美哉”。从此双门一带,更为热闹,“双门底”成了著名商业街。
  元、明、清三代,双门楼都是羊城的权威报时楼。元代制作的报时器“铜壶滴漏”一直放于楼上(今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广州博物馆有复制件),白天悬挂时辰牌,晚上击柝打更。据记载此物“百年不爽”,百姓称便。
  清顺治十年(1653年),官府把双门楼改建,命名为“拱北楼”。其楼的双门不变,双门底的商业更为热闹,而以卖书坊、古董市、花市最为著名。有一年科举考试,作文以“双门底卖书坊”为题目,可知书肆之盛。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兵临珠江之上,在断断续续的炮击中,北京路上的很多商铺受到破坏,拱北楼更是被击毁。咸丰十一年,拱北楼修复,同治三年(1864年)再重修。后来民国拆城墙筑马路时,拱北楼最终还是被拆掉了。
  
  第一条马路的诞生
  
  清光绪年间的《广州府志》上有一张地图,可以看到当时北京路南端——永清门的位置,在泰康路口附近。北京路北段(即中山路以北)那时叫布政司前街;中山路至青宫门前叫承宣直街;青宫至西湖路口叫双门大街;西湖路口至大南路口叫雄镇直街(因顺治十一年巡抚李栖题楼匾“雄镇南邦”而得名);城墙就是今天的大南路与文明路一线。永清门即大南门,出了永清门,就直通天字码头和接官亭了。
  清末时,广州商业大发展,城墙令交通不便,有人提出拆城墙。1913年,广东省政府设工务司,策划拆城墙筑马路。1918年,广东省政府在育贤坊禺山关帝庙成立广州市政公所(当时未正式建立广州市),主理拆墙筑路之事。
  要说当年修北京路,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杨永泰(1866年~1936年),广东茂名人,曾留学日本。1916年,他与梁启超等组织反袁世凯独裁的两广护国军,任财政局长。1918年,杨永泰任广东省财政厅长,继而任省长,11月兼任广州市政公所督办。“财神爷抓庄”,修路的事得以重见曙光。当时首先修的马路就是北京路。广东省爱国人士莫雄先生在《回忆录》中提到:“在他任内,曾与警察厅长魏邦平一起合作,不顾商家们的极力反对,采取强硬措施,在广州的财厅前一直至长堤,开出了这个城市的第一条马路。”
  当时的北京路,全长1252米,宽16米,完全按照现代马路的规格修造,由此奠定了北京路近代以来百年的繁荣。北京路扩建为马路是在1920年,当时把沿线各段的名字统一起来,称为永汉路,据说因为原有“永清”街,取反其意为“永汉”。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为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北京路改名为“汉民路”。1945年抗战胜利,又复名为永汉路,此名一直用到解放后。
  1966年,永汉路更名为北京路,沿用至今。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2-1-26 20:25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1-26 20:36 编辑


        

                                                                                           北京路街景。
  政治地图上的北京路
  今天的北京路,是一条熙熙攘攘的商业街。而在更长的历史时期里,它是一条官道,和政治紧密联系在一起。
  
  官家气象
  
  从南越国开始,历朝历代众多的官衙机构就设在这里。以今天北京路376号省财厅为例,唐代为岭南道清海军节度使署,南汉国为宫殿,宋代为经略安抚使司署,元代为广东道宣尉使司都元帅行中书省署,明代为广东行中书省、承宣布政使司署,清代为承宣布政使司署,民国为广东财政厅。官员们从官署出来,都是沿着北京路走到南门或珠江边。
  今天北京路南段的天字码头,最早是在清初形成的。过去官员南来广州者,大多顺江而下,在天字码头登岸。这个码头只供官员使用,民船不得在此停泊。清雍正年间,布政使王士俊在天字码头附近建日近亭,供接官之用。官员卸任离开广州时,也在此亭恭请圣安,然后才上船启航赶路。
  
  法场阴风
  
  清朝统治末期,社会动荡。作为门户的广州,成为当时社会矛盾的爆发点,而北京路更是常常伴随着刀光剑影。
  今天的北京路南端,有一个曾经杀气冲天的地方,老一辈的广州人称之为“杀人地”,而地图上的正式名字叫法场地,大约在珠光路与八旗二马路之间。顾名思义,它是古代犯人行刑的地方。
  咸丰年间(1854年),广东爆发洪兵之乱,天地会众在数月之间连克府州县城40余座,并围攻广州长达4个月,全省震动。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叶名琛大举清乡,几乎见人就抓,“不讯口供,捕得即杀,有如牛羊之入屠肆”。法场地从早到晚不停地杀,据说一口气杀了7万多人,而全省被杀人数,则高达40万之多。
  容闳曾亲临法场地观察,后来他在《西学东渐记》一书中,描述他所见到的恐怖情形,至今读来,犹不寒而栗:“一日,予忽发奇想,思赴刑场,一观其异,至则但见场中流血成渠,道旁无首之尸,纵横遍地……刑场四周二千码以内,空气恶劣如毒雾。地上之土,吸血即饱,皆作赭色,余血盈科而进,汇为污池……”
  
  革命战场
  
  辛亥革命前夕,清廷派凤山为驻粤将军,当其在天字码头上岸不久,就被革命党人的炸弹炸得横尸路旁,为清政权敲响丧钟。民国时某酒楼有一菜式名“凤山入城”,也就是“炸蛋(弹)”。而在此前的1911年4月8日,先烈温才生也曾在此处行刺清将军孚崎,失手被擒而牺牲。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政变。12月11日,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张太雷和苏兆征、叶挺、叶剑英、周文雍、聂荣臻等领导下,广州工人和革命士兵发动了广州起义,并在此建立广州苏维埃政府(又称广州公社),其旧址就在北京路西侧不远的广州市公安局。
  当时盘踞在河南的反动武装渡河反扑,有一股从天字码头登岸,起义者在北京南路英勇还击。叶挺、聂荣臻登上财政厅楼顶,观察广州起义军民与敌军战斗的状况,为保存革命力量,下令起义军撤出广州。当时反动派在两旁商店纵火,一片惨烈景象。很多起义者在战斗中牺牲了,有些被俘。今天的永汉电影院当时还是一片空地,反动派用来做了临时刑场。
  
  抗日风云
  
  九一八事变之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抵制日货。当时北京路上的大新公司因出售日货受到爱国学生包围,要求该公司把所存的日货全部交出烧毁,并保证今后不再出售。
  旧广州公安局永汉分局局长杜煊泰,在北京路开设新世界洋货店,专卖日货。“九一八”事变后,仍不断贩卖日货,牟取暴利。1931年10月10日夜,广州2000多群众集会,包围了新世界,把店内的日货搬到永汉路焚烧;另一部分人则包围了永汉分局,谴责该局之前无理拘捕爱国群众。
  晚上11时许,公安局派出大批保安队员开到,永汉分局警员在杜煊泰的指挥下,分兵四路,向群众开枪扫射,并用枪把、木棒追打群众。北追至财厅,南追至天字码头,西追至维新路,东追至文德路。霎时之间,枪声阵阵,爱国群众多人倒在血泊之中,学生及民众100多人被捕,酿成骇人听闻之“永汉惨案”。
  1938年6月间,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代表廖承志在哥伦布酒店(北京路229号)召开读者招待会,参加者有200多人。会上,廖承志进一步说明了共产党的抗日政策,并呼吁国民党当局释放因参加抗日救亡运动而被捕的青年。
  1938年8月13日,正是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时期,广东当局提出“保卫大广东”的口号,发动了一次抗日救亡献金运动,并在大南路设置了献金台。尽管6、7、8月间广州市接连遭到日机的轰炸,但参加献金大会的群众还是镇定自若,献金台前挤得水泄不通。
  晚上,全市10万人举行献金游行。晚上6时40分,游行队伍从中山纪念堂出发,途经吉祥路、越华路、广仁路、财厅前、永汉路(今北京路)到天字码头,然后沿长堤到丰宁路解散,历时两个小时。著名的政治活动家郭沫若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并带领群众高呼:“到献金台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
  1938年10月底,日军占领广州。占领初期,广州入黑实行宵禁(后来延迟至晚上9时或12时才实施)。宵禁开始即停止供电,昔日热闹的北京路一片沉寂,只有日军运送物资的车辆在深夜里穿过,马达声、皮鞭声猛地划过空旷的街道。
  北京南路这一段白天行人也很稀少,因为这里的十字路口设有日军检查哨,出入不便。珠江河边由东到西除了留下若干码头使用外,一律用带“倒刺”的铁丝网封锁起来。天字码头和附近房屋为日本海军所占用,岗哨林立。之前的大路,现在对中国人来说却宛若死胡同。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抗战胜利之前。
  
  时代先锋
  
  北京路也是近代新思想的率先传入之地。旧时由于封建思想作怪,广州的酒楼、茶室都不招女工的。上世纪二十年代初,有一位名叫大娣的商人为了强调女权平等,在北京路高第街对面,开办了一家“平权女子茶室”,由当时较为出名的女律师苏瑞生的女佣人麦雪姬主持服务工作。这茶室首开了广州茶楼招聘女侍应生的先河。
  但是茶室虽能正式营业,当时众多的市民却仍未适应这一做法,大多数人都不习惯接受女招待的服务,因此茶室不久就歇业了。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少数茶楼如陶陶居、诞香、占元阁等才在高级餐厅内试用女招待。抗战胜利后,茶楼开始兼营筵席、饭市,才正式招聘女工。
  1949年10月14日,解放军从解放北路开进市区,分兵沿北京路南下,迅速占领了永汉警察分局。自傍晚海珠桥爆炸声响过之后,这条马路整夜沉寂异常。第二天,沿街张贴出解放军的布告,还出现了秧歌舞。北京路迎来了新的黎明。
  1966年,广州有89条马路,被合并为24条。北京路一带许多略带历史痕迹的路名,都换上了大红招牌,像龙津路、惠福路改为向阳路,高第街改为群众街。永汉路的老名也在此时正式被北京路所代替。后来很多路名都改回了文革之前的称呼,而北京路这个名字却一直沿用至今。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2-1-26 23:10

    90年代以前,我印象广州有汉民路和永汉路,不知有北京路。因为58年高中毕业后就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了,80年代后期“孔雀东南飞”才知道广州有条北京路。看了楼主的贴子才知道北京路就是永汉路,广州人都咁糊涂。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6 23:54

             2012-01-26 16.35.26_副本.jpg

             2012-01-26 16.35.02_副本.jpg

       今天经过北京路,赫然看见披着节日盛装的南关电影院(上图)。
       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南关附近上班时,中午2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如果不厮杀拖拉机就会去南关看出电影,《滚滚红尘》就是那时候看的,现在还记得青霞光着脚踩在秦汉的皮鞋上,红披肩缠着的两人随着那首《滚滚红尘》的旋律在阳台上深情相拥起舞的经典一幕。也记得电影结束后同事站在电影院门口仍然久久泪流不已。有时候也会在南关大堂那家卡拉OK唱歌,那时候还是在大厅轮唱,一个中午下来也就能轮个一两次唱,更多的时间是得忍受那些鬼哭狼嚎的折磨。不过有一次歌罢《我爱你塞北的雪》,有个小男生走上台怯生生的问我是不是唱歌老师,我被他的问题弄得哭笑不得,最后老实交代既非老师也非唱歌的,现在想起那个小男生的表情,还让人哑然失笑。
       好多年好多年没去那边了,我还以为南关早就拆了或改作他用了呢, 原来他还一直在。


图片附件: 2012-01-26 16.35.02_副本.jpg (2012-1-26 23:58, 166.63 KB) / 下载次数 3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zNTZ8ODViYmQ3NjF8MTcxOTEwNzkwMXww



图片附件: 2012-01-26 16.35.26_副本.jpg (2012-1-26 23:58, 155.91 KB) / 下载次数 1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zNTd8Y2MxMzk4MTN8MTcxOTEwNzkwMXww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7 08:35

小学中学时期,喜欢去北京路逛街。
现在的北京路和以前的大大不同了
本人还是喜欢以前的(60年代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7 09:06

老杨 发表于 2012-1-27 08:35
小学中学时期,喜欢去北京路逛街。
现在的北京路和以前的大大不同了
本人还是喜欢以前的(60年代的)


各有特色吧。但现在的北京路人真是多的啊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27 14:18

本帖最后由 yukokcho 于 2012-1-30 13:33 编辑
62桃李 发表于 2012-1-26 20:25
...


胡漢民
尽管他逝世后举行了隆重“国葬”,广州最繁华的街道永汉路(现北京路)也一度改名汉民路;但他晚年是蒋介石的反对派的核心人物,蒋介石当权的国民党,不大愿意对他予以太高评价;“反共”成为1927年以后他的重要标签。所以,解放后很长时间,历史著作也有意无意遗忘了他……   

     他是拥有举人功名的革命党人
  辛亥革命时期,一批广州人起了重要作用,胡汉民、汪精卫、朱执信、陈融、古应芬、李文范、何香凝等,他们有些虽然还保留外地籍贯,但已在广州居住了两三代,按照今天的标准,他们都是广州人。
初次见到孙中山,就完全被征服
  胡汉民的祖上从江西到广东做官,父亲是官府的幕客。
  他16岁就开始教书养家。1901年考中了举人时年方22岁。1902年,他东渡日本留学师范。在与清朝驻日本公使蔡钧的冲突中,他是广东留学生的带头者,留学两个月就被退学回国。
在日本,胡汉民夫妇和廖仲恺夫妇是同租一屋居住的。一天晚上,孙中山应邀到他们家,这是胡汉民第一次见到孙中山。孙中山对自己学说的解释,完全征服了他。于是,胡汉民夫妻加上妹妹,与廖仲恺一起加入了同盟会。
胡汉民.jpg





图片附件: 胡汉民.jpg (2012-1-30 13:33, 37.83 KB) / 下载次数 1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0MDV8ZjJjNGY5ODF8MTcxOTEwNzkwMXww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2-1-27 14:24

北京路扩建为马路是在1920年,当时把沿线各段的名字统一起来,称为永汉路,据说因为原有“永清”街,取反其意为“永汉”。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为纪念缔造民国的元勋、番禺人胡汉民,北京路改名为“汉民路”。1945年抗战胜利,又复名为永汉路,此名一直用到解放后。
  1966年,永汉路更名为北京路,沿用至今。

        永汉路的路名唔错,1966年(文革开始)不知何故更名为北京路,令人费解。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27 14:40

LiDeJi 发表于 2012-1-27 14:24
北京路扩建为马路是在1920年,当时把沿线各段的名字统一起来,称为永汉路,据说因为原有“永清”街,取反其 ...

君不見
   罗大佑歌仔有得唱咩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
     但是旺角可能要换换名字"

香港回歸前后
      港人以為
         英皇道要改為人民路
         弥敦道要改为北京路了


作者: fei    时间: 2012-1-27 14:56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有个小男生走上台怯生生的问我是不是唱歌老师,我被他的问题弄得哭笑不得,最后老实交代既非老师也非唱歌的,现在想起那个小男生的表情,还让人哑然失笑。

为那个小男生鼓掌:怯生生都问出口,一定是不小的触动,怯生生也总算问出了口,对得起自己了!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2-1-27 15:01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27 14:40
君不見
   罗大佑歌仔有得唱咩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涌

皇后大道、英皇道、弥敦道等迟早要搞搞新意思。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7 20:20

回复 fei 的帖子

为那个小男生鼓掌:怯生生都问出口,一定是不小的触动,怯生生也总算问出了口,对得起自己了!


      那是个“小小少年”,还是“很少烦恼”那种。以前我戴眼镜,常有人误把我当成老师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7 20:22

老杨 发表于 2012-1-27 08:35
小学中学时期,喜欢去北京路逛街。
现在的北京路和以前的大大不同了
本人还是喜欢以前的(60年代的)


60年代的北京路是怎样的?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8 01:00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就是60年代那样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01:20

老杨 发表于 2012-1-28 01:00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就是60年代那样了


这也叫答案?少忽悠咱了杨大哥。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01:21

回复 yukokcho 的帖子

现在靠财厅那段的巴士站就叫财厅站。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8 08:19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8 01:20
这也叫答案?少忽悠咱了杨大哥。

标准答案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08:35

老杨 发表于 2012-1-28 08:19
标准答案


高考若是这种标准答案就苦了人家学生娃了。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8 08:57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学生时期当然不能用这样的答案啦,不过,学生以后就可以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09:02

老杨 发表于 2012-1-28 08:57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学生时期当然不能用这样的答案啦,不过,学生以后就可以


你给我们说说那时候的北京路吧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8 09:09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话说。。。
。。。
以后再说吧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09:22

老杨 发表于 2012-1-28 09:09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话说。。。


严重怀疑你自己也不记得60年代的北京路是什么样的了,好了,放过你啦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2-1-28 09:24

回复 fei 的帖子

  顯而易見,那個小男生不僅僅是小小的觸動。台上那個唱歌的,第一唱得
特別特別好,第二長得非常非常美,是一塊強力的磁石,勾人魂魄的尤物,碰
巧小男生早熟點,故事是這樣開始寫的了。fei 姐姐啊,別明知故問也罷!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09:36

鄧允根 发表于 2012-1-28 09:24
回复 fei 的帖子

  顯而易見,那個小男生不僅僅是小小的觸動。台上那個唱歌的,第一唱得


呵呵,邓大哥,想象力再丰富,文学细胞再泛滥也不能改写剧本的啊。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2-1-28 11:04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2-1-27 20:09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7 17:02
你给我们说说那时候的北京路吧

  老楊的回答很有智慧。以前的永漢路很清靜,難得跟著大人行路由西關角
入“城裏”,已經是高興得不得了的享受了。記得52年入初中,老竇特意帶
我去永漢路的文具商店,買了圓規和透明膠三角板給我,那天晚上我喜歡得抓
著這小小的三角板入睡。工作後我自己最喜歡去那兒逛書店,可以說,我是
最早去外文書店買到《英語900句》的讀者之一,那已是七幾年的事,路名
已經變成北京路。這套書的插圖,最值得欣賞的是,每幅鋼筆畫,重疊幾個主
題,這是以前見所未見,經歷過樣板戲年代,這些小意思已變成新鮮事物了。
  別笑我啊,心目中這條因為破四舊而被改名的路,永遠叫做“永漢路”。


作者: fei    时间: 2012-1-28 11:50

回复 鄧允根 的帖子

还是邓大哥好野,我的潜台词你全说出来了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2-1-28 16:43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1-28 17:03 编辑

                                                          

                                                                                  1920年扩建的广州永汉路

  20世纪30年代,广州永汉路商业区街景。


  

  1950年代初期的永汉路


1920年代财政厅前永汉路,现北京路上的骑楼那时候正准备建。


今天的北京路财厅前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28 17:51

LiDeJi 发表于 2012-1-27 15:01
皇后大道、英皇道、弥敦道等迟早要搞搞新意思。

今天去深圳一遊
     走入東门百佳超市
         見到有种用作粉蒸肉的佐料
             上面貼上價錢外
                   还有名称
                        "人民粉蒸肉粉"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19:11

回复 fei 的帖子

fei  有“粉蒸肉”的菜式吗,怎么未听过?

      有的,四川、陕西那些人爱做粉蒸肉,粉蒸排骨。从前是自己磨的,现在咸杂店里有卖粉蒸肉粉的(美人鱼见的大概叫人民牌)。其实就是把米磨到半碎状态,跟肉、排骨伴着蒸,吃的时候即有粉的糊糊的感觉,也能吃到一点没磨碎的米粒。不过我觉得不是很好吃,粉太多。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19:19

鄧允根 发表于 2012-1-28 09:24
回复 fei 的帖子

  顯而易見,那個小男生不僅僅是小小的觸動。台上那個唱歌的,第一唱得


       好生遗憾啊,读书时就得了“丑小鸭”的光荣称号了(拜玲玲的胖师弟所赐),所以大哥描绘的那些艳遇全没碰上。大哥是错把我当成了他的扭纹柴师妹了,才毫不吝啬这些溢美之词吧?不过我全单照收,权当过节做个美梦。谢谢大哥的新年礼物了下辈子让妈也生我一张美人脸。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8 19:26

IMGP1611_副本.JPG
今天的北京路(财厅方向)

IMGP1610_副本.JPG
今天的北京路(广百面前)

IMGP1609_副本.JPG
今天的北京路(名盛广场)

IMGP1608_副本.JPG
今天的北京路(西湖路口)



图片附件: IMGP1608_副本.JPG (2012-1-28 19:22, 137.0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zODJ8MDY0NDQwNjF8MTcxOTEwNzkwMXww



图片附件: IMGP1609_副本.JPG (2012-1-28 19:22, 139.7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zODN8NjczMWU5Njd8MTcxOTEwNzkwMXww



图片附件: IMGP1610_副本.JPG (2012-1-28 19:22, 150.3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zODR8OWZmOTI2NWN8MTcxOTEwNzkwMXww



图片附件: IMGP1611_副本.JPG (2012-1-28 19:22, 141.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zODV8NjRiM2EwYzB8MTcxOTEwNzkwMXww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09:19

鄧允根 发表于 2012-1-28 11:04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7 17:02
你给我们说说那时候的北京路吧
  老楊的回答很有智慧。以前的永漢路很 ...

以前的永汉路,书店比较集中,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儿童书店,等等,我也喜欢去逛。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3:19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09:19
以前的永汉路,书店比较集中,新华书店,外文书店,儿童书店,等等,我也喜欢去逛。


       别提了,我小时候那一点可怜的零花钱全被那几家书店吞噬了。(在财厅那边还有一家教育书店,卖跟教育、考试、教材有关的那些书,有时候新华书店没有的在这家可能找得着)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3:51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不错啊,爱学习的好孩子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3:58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3:51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不错啊,爱学习的好孩子


小时候是有点饥不择食,因为那时候书很少。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4:00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我就醒目一些,零花钱很多用来买邮票,现在都很值钱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4:02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4:00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我就醒目一些,零花钱很多用来买邮票,现在都很值钱了


      就我一根筋。早知道我也买邮票了,那时候的邮票才几分几分的,买一本书能买好多邮票了。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4:04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9 14:02
就我一根筋。早知道我也买邮票了,那时候的邮票才几分几分的,买一本书能买好多邮票了。

就是,那时候的邮票,4分,8分,现在都过千拉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4:09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4:04
就是,那时候的邮票,4分,8分,现在都过千拉


但是那时候还没有开始集邮啊,你怎么知道要去买邮票攒着呢?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4:11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集邮拉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4:17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4:11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我那个时候已经开始集邮拉


但是那时候还没人知道要集邮啊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4:20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谁说!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4:23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4:20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谁说!


7几年谁知道要集邮啊?都还在集什么糖纸啊那些,整天把那些糖纸放在书里夹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6:04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9 14:23
7几年谁知道要集邮啊?都还在集什么糖纸啊那些,整天把那些糖纸放在书里夹

那是你,和我一起集邮的就有好几个,不过,他们没有继续而已。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6:10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6:04
那是你,和我一起集邮的就有好几个,不过,他们没有继续而已。


      那你预感到有什么东西将来会升值1000倍而现在又一文不值的呢,早点通知我啊拜托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6:15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9 16:10
那你预感到有什么东西将来会升值1000倍而现在又一文不值的呢,早点通知我啊拜托

没问题,想到了告诉你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6:39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6:15
没问题,想到了告诉你


又是标准答案?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2-1-29 16:42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你想要什么答案?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6:53

老杨 发表于 2012-1-29 16:42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你想要什么答案?


有没有精确答案?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29 19:38

本帖最后由 yukokcho 于 2012-1-30 10:11 编辑
鄧允根 发表于 2012-1-28 11:04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7 17:02
你给我们说说那时候的北京路吧
  老楊的回答很有智慧。以前的永漢路很 ...


   
    我亦常到外文書店, (可能在那儿碰見过鄧大哥; 怪不得似曾相識; 仲以为前世的緣份呢? 别誏大嫂知道).

    那時我疯迷普希金; 俄文亦使得. (我有苏联筆友即現金的网友吧).
    其次就是新華書店了.

    母親省吃儉用外, 不忘帶我和哥哥去財厅前的大公飧厅食全飧.
她要我们知曉西方礼儀...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9:50

大公应该在长堤那边,财厅的那家应该是太平馆,我在美利权冰室吃过雪糕。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9:55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29 19:38
我亦常到外文書店, (可能在那儿碰見过鄧大哥; 怪不得似曾相識; 仲以为前世的緣份呢? 别誏大嫂 ...


师兄们终于有照片看了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19:58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29 19:38
我亦常到外文書店, (可能在那儿碰見过鄧大哥; 怪不得似曾相識; 仲以为前世的緣份呢? 别誏大嫂 ...


可能在那儿碰見过鄧大哥; 怪不得似曾相識; 仲以为前世的緣份呢? 别誏大嫂知道

那给掩口费吧,不然铁定告诉邓大嫂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20:02

回复 yukokcho 的帖子

yukokcho  因住我会報仇...

咁我都识雪恨咖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29 20:10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29 19:38
我亦常到外文書店, (可能在那儿碰見过鄧大哥; 怪不得似曾相識; 仲以为前世的緣份呢? 别誏大嫂 ...


那時我疯迷普希金; 俄文亦使得.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
我的眼前出现了你
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
有如纯洁至美的精灵



只记得这几句了,其他忘光光了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29 20:21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9 20:10
那時我疯迷普希金; 俄文亦使得.

   Увидимся завтра.

   88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2-1-29 21:09

如梦令 发表于 2012-1-29 19:55
师兄们终于有照片看了

又话好似秦怡咁嘅,点解系个细路女咖。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2-1-30 01:06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2-1-29 14:36 编辑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29 03:38
我亦常到外文書店, (可能在那儿碰見过鄧大哥; 怪不得似曾相識; 仲以为前世的緣份呢? 别誏大嫂 ...

  那時候,破衣爛鞋無襪,沒有一個女仔肯正眼看我一眼,我更不敢看人家,
正如魯迅所說,我是“舊帽遮顏過鬧市”的那種。她的“印象”,肯定另有其人
啊,高大英俊威猛膽大心細臉皮厚的那種吧?外文書店二樓,小小的空間,客二
三,的都是在樓下。我現在還保存著三本從外文書店買的書:《毛主席語錄》
的英文版、《繼電器接點電路的邏輯基礎》﹝英﹞、《可控硅整流器》﹝英﹞,
些書已經成為紀念品,是一個“臭老九”“落後分子”的證物。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30 09:27

哇哇,那大哥也得给掩口费了,否则立即向大嫂告密。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2-1-30 09:53

現在實習俄文打字,並翻譯上面的短語:

спасибо 謝謝
хорошо
увидимся завтра 明天見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2-1-30 09:58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2-1-29 18:01 编辑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如夢令:哇哇,那大哥也得给掩口费了,否则立即向大嫂告密。”

這叫做“敲竹槓”!她們兩個串同的。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30 10:53

鄧允根 发表于 2012-1-30 09:58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如夢令:哇哇,那大哥也得给掩口费了,否则立即向大嫂告密。”

        昨日由半山的孫中山紀念館沿斜坡路下
   經荷里活道古玩街
       見店中有摆賣塘瓷嗽口盅的怀旧物品
            上面用紅漆寫上的字句各具精彩
       当然首推為"人民服务"的毛語錄了
            其中一則令我醒神
       毛体字寫着
           "沒有婚姻的恋愛就是耍流氓"
       看官此語句怎解構請賜教


我们大多似乎都耍过人又都被人耍过了..都是流氓???.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30 12:08

鄧允根 发表于 2012-1-30 09:58
回复 如梦令 的帖子

“如夢令:哇哇,那大哥也得给掩口费了,否则立即向大嫂告密。”


唔理得咁多嘞,有掩口费就行。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30 12:10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29 20:21
Увидимся завтра.

   88


哇,呢条美人鱼吖,有 咩系你唔识咖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30 12:12

LiDeJi 发表于 2012-1-29 21:09
又话好似秦怡咁嘅,点解系个细路女咖。


有好过冇啦,鬼叫你有个硬颈美人师妹咩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30 12:14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30 10:53
昨日由半山的孫中山紀念館沿斜坡路下
   經荷里活道古玩街
       見店中有摆賣塘瓷嗽口盅的怀 ...


如今流行的口号是:结婚不买房等于耍流氓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30 12:20

回复 yukokcho 的帖子

yukokcho  知恥近乎勇矣!失礼晒!!

咁都仲叫失礼?唔好淤死我哋啦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2-1-30 12:34

回复 yukokcho 的帖子

             快跑.gif             


图片附件: 快跑.gif (2012-1-30 12:34, 5.6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A0MDJ8ODE5Mzc2YmZ8MTcxOTEwNzkwMXww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2-1-30 14:12

     小时候住在六二三路,本来与永汉路没什么缘。后来因为备战疏散,二年级转到东山区东皋大道小学读书,每星期上学回家,永汉路几乎成了必经之路。说起过去的永汉路,有几家商店是非常熟悉的,首先是一家糖果店,几乎经过都要进去买一包“鼻屎”(曾用名是咸柑橘,因为形状像鼻屎因而得名,四分钱一包);其次是广州最大的文具商店,我们叫它“闻一闻”(曾用名是文一文化用品商店);三是儿童书店和外文书店,那里留下了我不少足迹;四是一家水族店,那时的水族店和现在不能比,只是几个洗脸盆就是全部道具了,但我还是怀念以前的水族店多一点。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30 15:25

本帖最后由 yukokcho 于 2012-1-30 18:08 编辑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2-1-30 14:12
小时候住在六二三路,本来与永汉路没什么缘。后来因为备战疏散,二年级转到东山区东皋大道小学读书,每 ...


    站長:
    我家就住在東皋大道二横路一号,是幢二層高的紅磚花园洋房
花园很大,対门一边是派出所,另一边住的是粤剧名角薛覚先唐雪卿.
右后是广州軍區后勤部.東皋大道不少大宅解放前住的好幾位國民党要人,我家原住東山竹絲岗也因备战搬到此區,小学也由東山搬到東效場,離我家不遠.(我讀的小学原是張發奎妹妹做校長的,她徹去台湾了.)
   在你校门右手边通往北横街处有棵大树,我常躲在上面横枝上玩耍.那棵樹真好.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2-1-30 19:42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30 15:25
站長:
    我家就住在東皋大道二横路一号,是幢二層高的紅磚花园洋房
花园很大,対门一边是派出所, ...

     呵呵,想不到咱们还曾经是街坊,我那时候住在东皋大道一横路14号,也是红砖洋房,对面(17号)是当时广州军区后勤部长兼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邱国光的别墅,邱的小女儿九圆和我是同学。东皋大道小学有着光荣的历史,毛泽东办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时候,曾经在此住过。也是广州市最早期的毛泽东主义红卫兵(主义兵)的诞生地之一。
作者: yukokcho    时间: 2012-1-31 00:12

本帖最后由 yukokcho 于 2012-1-31 08:11 编辑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2-1-30 19:42
呵呵,想不到咱们还曾经是街坊,我那时候住在东皋大道一横路14号,也是红砖洋房,对面(17号)是当时 ...


東皋大道二横路一号是在東皋大道的街尾(是東皋大道与三横路的交界处,右后横门対面就是軍部岗位)
記得49年五六月巳开始 國民党徹退軍需部大门長开
像螞蚁搬家百姓及一幫幫來人進去取走好些軍用物資私用
从早到晚我们在楼上看着人來人往氣氛紧張之极
小孩見到槍劍就有点怕总之无王管(所謂的國共真空時间)   
家長不准小孩出门
后來解放軍進城了記得晚上挨家挨户的登記
我已睡了媽把我抱出大厅放在椅子上我还是醒不了
濛矓中听到解放軍问我叫什名字時
我半睡半醒告诉他 我叫余恩來我哥叫余澤東
从此就被軍人認为是有覚悟的家了
並且常得到关照...
改朝換代在小時巳种下不可磨灭的感受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2-1-31 01:05

yukokcho 发表于 2012-1-31 00:12
東皋大道二横路一号是在東皋大道的街尾
記得49年五六月巳开始 國民党徹退軍需部大门長开
像螞蚁搬家百姓 ...

     东皋大道二横路1号,应该是二横路的街头,但也接近东皋大道的街尾,三横路是真正东皋大道的街尾,三横路街头连接着后勤部的南门。一横路和二横路都是死胡同,一横路之所以是死胡同,是因为街尾连接陵园西路的一段被截为邱国光的车房,但对于当时是小孩子的我们来说,胡同也不算太死,我们可以爬进车房再从另一边翻出去陵园西路。三横路则是通陵园西路的,穿出去是后勤礼堂。我“参加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后勤礼堂拍的,片名叫《海外赤子》,由秦怡和陈冲主演,我们参加演出的是接近最后的一场戏,陈冲在台上演唱《我爱你,中国》,而我们演的是台下的观众。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2-1-31 08:46

原来我小时候经常穿越的是三横路,很多白兰花。
作者: fei    时间: 2012-2-1 08:21

回复 yukokcho 的帖子

我半睡半醒告诉他 我叫余恩來我哥叫余澤東

哈哈 笑S我,不知你当时是出于什么会这样说,如果是未醒一定是平时天马行空想过的
作者: fei    时间: 2012-2-1 09:04

解放前住的是國民党官員,他们走了后好些屋空置,解放后政府徵用了...我们家原住二層也彼解放軍徵用了地下...不过花因我们仍可用...

我家以前住(我出生时)的听说也是有钱人家留下的政府征用了的洋房:德政路霞飞坊,所以我的名字有街名中的飞字.后来去了文昌路,也是国民党的一个什么分部旧址,那里的环境差多了,家里的家具估计也是征用了的物品,都是办公家具多,有一张很宽的木椅,有一张酸枝坑床,家具要交租金,后来(文革中,市总工会解散)这些物品要清理,工作人员来登记,我看了一下记住了:每月租金0.11元,酸枝床没能留下来,曾留意上面的云石写有"***惠存",邻居的家具也大致如此.
作者: fei    时间: 2012-2-1 09:08

,后來軍部住進我楼下(我们由两层变一层),

也是因为你这表现军部才住进你家楼下
作者: fei    时间: 2012-2-1 11:40

本帖最后由 fei 于 2012-2-1 16:36 编辑

yukokcho  其实因正正在后勤部门口,我们的厨房三十尺外是哨岗,我们左看是哨岗及后勤部,正前看通東皋大道,可説是咽喉所在而必征之地,所以進城当晚就有目的地查户口...見我家有老有小就手下留情吧... 你们那古董酸枝現今可...  

也是,否则全部要你迁出也是有可能的.......  你的智慧作用大了   

那酸枝是全部家具中最耀眼的,与邻家的比也是最好的,无论样式手工,无论在上面如何反斗都无丝毫的松动,可惜要收走,想用钱买下来也不行,那些木的办公家具就留下了,不知要钱不,我当时想,如果全部收走就惨啦,人也一下子大了.

那时候我家先搬进去,地方随便要,当时要了二间,后来有人来了不够,就让出了一间.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2-2-1 15:50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2-2-1 20:33 编辑

北京路步行街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牵手结为友好街区 [转贴 ]

“一传十,十传百,休闲购物到广百”的口头禅被人家改成“一传十,十传百,开车不要到广百”。


北京路步行街经营很杂乱,名店不愿进来。  与有300多年历史的香榭丽舍大街相比,北京路差距非常明显


市民:逛不到10分钟钱包没了

由于购物环境杂乱,来北京路购物的本地人并不多,而北京路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显得很尴尬。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从纯粹的购物角度来说很多外地游客在来过北京路后都觉得有点失望。

商家:交通不便车位太少“不旺财”

现在的北京路“旺丁不旺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交通不便。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北京路地处老城区,人口密集,人流、车流量大,周边道路较窄,T形路口和错位路口多,过往车辆行速缓慢,堵塞现象经常发生。而步行街人流量大,节假日超过40万人次,但区域内停车场严重紧缺,周边没有专门的旅游巴士上落客点,北京路封闭实施步行后,交通压力也进一步增大,而消费者纷纷弃北京路,而选择地铁便捷、道路通畅和停车方便的天河商圈。

而广百百货北京路总店也曾做过一次统计,驾车来商场购物的人中,其平均消费都在2000元以上,但道路交通拥挤,停车场紧张,却吓怕了有较强购物力的驾车一族。该公司的一位内部人士打趣道:“以前我们的宣传口号是‘一传十,十传百,休闲购物到广百’,而现在这句口头禅被人家改成了‘一传十,十传百,开车不要到广百’。”

交通问题,已成为了北京路步行街经营的“硬伤”。

北京路:铺价一路走高品牌不断趋低

除了广百和新大新两家老牌百货,如今的北京路几乎已经没有名店了

北京路曾是百年老店和广州老字号商铺的集中地,云集了广州市最早的肉菜市场——禺山市场,百年老字号“陈李济”、“太平馆”、“三多轩”,老店名店如美利权冰室、永跃、精益眼镜店、文一文具店等,这些老店名店由于政府缺乏规划和保护政策,很多都已经难觅踪影。另一方面,一些高档、知名的品牌店如观奇洋服、Joy&&pease皮鞋专卖店、Theme专卖店等先后退出北京路经营。

这几年,北京路商铺价格一路走高,但经营的品牌却不断趋低。目前,步行街沿街以中低档的休闲服装专卖店及大量散铺为主导,近期内几间100~200平方米的临街大商铺均被大包租商先后重新装修间隔成若干个2~3平方米的小商铺出租,所引入的均是廉价货物,连名噪一时的香港城内,也找不出像样的品牌。目前,北京路步行街环境建设不如上下九步行街的岭南特色,经营品牌有被农林下路商业街超越的趋势,长此下去任其发展,将有可能沦为廉价一条街,这与其国际级步行街的定位名不符实。

某大型商业企业集团战略投资部曾对北京路的临街商铺做过一次统计,结果显示在临街的100多家铺面中,经营服装类的专卖店占34%,百货类占17%,皮革鞋业占15%,餐饮类占14%,珠宝类占11%,文化类占5%,医药保健类占3%,服务类占1%。

负责该调查的一位人士指出,这体现了如今北京路的经营基本上以穿戴类为主,经营门类过于单一,不够多元化。对此,从事了多年地产咨询工作的张广忠一语道出其中原由:北京路之所以发展成为服装街,就是因为沿街商铺都是本着单一的高租金取向,而服装的毛利率比较高,可以承受比较高的租金。

如今北京路步行街的日均人流量为30万人次,节假日逾40万人次,但其中外地客源占到了六成多,

“北京路与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牵手结为友好街区,不是为了傍人家的名气,而是应该学习人家的经验。”一位曾经到巴黎香榭丽舍大街考察过的业内人士表示,细节决定成败,商业街也一样,在这方面北京路和香榭丽舍大街的差距比较大。如人家的街道路面非常干净,还有年轻人坐在地上弹吉他;还有在那里街边到处都是咖啡座,大家都悠闲地坐在一起吃东西。

而更值得借鉴的是香榭丽舍大街的管理经验。去年底,法国香榭丽舍大街管理委员会委员以里克·安琪·本纳参加中国(广州)特色商业街国际高峰论坛时,曾介绍过成立于1860年的香榭丽舍委员会。据本纳先生介绍,香榭丽舍委员会是目前唯一从事香榭丽舍居民与政府部门之间“点对点”贸易服务的代理机构。1916年2月,出于保护香榭丽舍和改善环境的需要,香榭丽舍委员会置身其它协会的管理之下。

最关键的是,香榭丽舍委员会从不属于任何团体,并且只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维持运转,这种政策保证了它完全的独立性。

据越秀区经贸局的负责人介绍,作为广州城建之始所在地和广州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集散地,北京路步行街鲜明的特色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其它商业街和购物中心无法比拟的。

今后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将与文德路“广州文化第一街”、文明路和万福路的特色岭南骑楼商业街、中山路传统商业街、泰康路和大南路精品建材街、南越王宫署、万木草堂、大佛寺等商业文化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大北京路商圈”。

定位不求高档求特色

“即将投入使用的名盛广场有600多停车位,接下来北京南还将建设4座商业楼宇,再加上文德路整体改造后又将新增500停车位,预计3~5年后将有超过5000个停车位为整个北京路大商圈服务。”越秀区经贸局的负责人兴奋地说

如今北京路步行街的铺租已经被炒得很高了,在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的2005年广州市房屋租金参考价中,北京路首层商铺租金参考价每平方米1200元/月,成为广州市商铺的“租王”,但这个价格是不理性的。因此通过新建楼宇增加商铺,也是用市场调节的手段使租金降下来。

政府将淡出步行街管理

今后北京路商业步行街将与四面八方的各类商业设施遥相呼应,那管理上又将如何理顺?

记者了解到,与大型的购物中心统一产权统一管理的模式不同,步行街都是以分散的商铺为主,其产权也都是属于个体业主,因此管理部门对此一直感到非常头疼,北京路步行街管委会的一位内部人士曾对记者戏言:“我们是管扫大街的。”而在经费上,管委会也是以政府拨款和自筹为主,从来不向商家收取管理费,包括几次大规模装修,都是政府出大头,部分商家出小头。

对此越秀区经贸局的负责人坦言:“这的确值得我们思考,成立管委会的目的,就是为了要为商家提供细致的服务,但这个工作交给政府来做,的确会出现一些问题,在这种体制下政府把管理交给商会,也未必是件好事。我们也曾考虑过引进物业管理公司,但这样又会增加商家的经营成本,因此现在对管理方面还在探索中,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今后政府会逐步淡出步行街的管理,商会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 大洋网(广州)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