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一中学生当知青(原创) [打印本页]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2 23:08     标题: 一中学生当知青(原创)

三年前,凤凰卫视播出一连五集的《紅樹林: 粵海農墾知青紀事》。掀起我陈封三十多年的知青往事,点击"知青"二字竟然弹出无数这类话题的文章。从此注册粤海知青网,继而认识一中学长胡大哥,也认识不少海南岛的知青。原来老三届的知青上山下乡是以学校为单位,根知一中校友最多远赳海南岛龙江农场,我认识的有胡大哥、潘宝强和杜亦群等。到了我们75届一中毕业生,则最多应该是广州市国营黄陂果园场,这年龄层可是建国以来出生率最高的年份。我读书时候,同届学生就有36个班,每班60人,一算就2100人了,人数十分庞大!在当年黄陂果园2000名知青中,起码也有200人。我同班同学中也有三位,因为当年如果不跟随父母单位分配,就得跟从地方分配。刚好一中学生绝大部份居住荔湾区,荔灣区其中一个点正是黄陂果园场。所以我敢讲,一中学生中有最多两群人,就在这两个农场渡过漫长的知青岁月,如有错漏,谨请胡大哥和知情的校友更正、补充!{:4_93:}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1-2-3 14:17

不堪回首,祈求今后走出中学校门不要去农村当知青了。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了,自然会培养出大批农业专家。
                                                               {:4_90:}

作者: 钟汉邦    时间: 2011-2-3 21:17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培育了一代人坚硬的性格,情深义重的品性.无法复制友情{:4_95:}
作者: hxd    时间: 2011-2-4 09:11

       知青生活使我学会了"珍惜,刻苦,努力!"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2-4 09:24

hxd 发表于 2011-2-4 09:11
知青生活使我学会了"珍惜,刻苦,努力!"

{:4_95:}
作者: 发言人    时间: 2011-2-4 17:33

去农村未必是坏事,它锻炼了我们,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我是对知青生活没有报怨的,这段经历是空前绝后                                                                                             。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4 17:54

知青那个群体的确很有凝聚力,他们相互之间感情深厚。多年的三同(同食、生住、同劳动)生活,感情比亲生兄弟姐妹还好。这段历史的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大家好好珍惜呀!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4 17:59

发言人 发表于 2011-2-4 17:33
去农村未必是坏事,它锻炼了我们,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我是对知青生活没有报怨的,这段经历是空前绝后   ...

说得好!他们最能刻苦耐劳、任劳任怨。
作者: LiDeJi    时间: 2011-2-4 22:07

总体长远来讲,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务农,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克苦耐劳精神。都不去读大学深造、搞科研,不发展工、商、教育、医疗,这样下去,几十年以后不又回到农耕社会了吗。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1-2-4 22:36

针无两头利...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5 16:37

LiDeJi 发表于 2011-2-4 22:07
总体长远来讲,知识青年都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务农,锻炼坚强意志,培养克苦耐劳精神。都不去读大学深造、搞科 ...

娇生惯养的孩子去两年很有必要,太长了就不太好了。我儿子中学时代也到黄埔军校受训了两期,但女儿就话打死都吾去,人各有志!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2-5 17:42

橡草 发表于 2011-2-5 16:37
娇生惯养的孩子去两年很有必要,太长了就不太好了。我儿子中学时代也到黄埔军校受训了两期,但女儿就话打 ...

说得对,目的只是锻炼,去去无妨,要让人家大好青年丢下亲人,从此扎根就十分残忍。所以,那时的上山下乡其实造就了很多悲剧。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5 23:07

如梦令 发表于 2011-2-5 17:42
说得对,目的只是锻炼,去去无妨,要让人家大好青年丢下亲人,从此扎根就十分残忍。所以,那时的上山下乡 ...

想当年,十七岁,102斤重,离家出走整整四年!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5 23:12

的确造就了不少人间悲剧,当中包括一位要好的中学女同学,想来都心酸,二十岁不够而长眠异乡!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2-5 23:28

知青心酸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5 23:54

如梦令 发表于 2011-2-5 23:28
知青心酸的故事实在太多了

你无去过点会有体会呢?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2-6 07:29

本帖最后由 如梦令 于 2011-2-6 07:29 编辑

       很多事情未必要亲身经历才会有体会的。我送过哥哥上山下乡的,还有我表姐。。。。。。
       有次出差去饶平,忽然有人用粤语回答我们,很是惊讶,怎么在“异域”(20多年前的潮汕地区对广州人而言无异于异域)还有广州人呢?原来他是海南知青,知青回城潮时回不了广州,为了孩子只好去了饶平,逃离了海南又流落到潮汕,而且要扎根一辈子了,言语间充满无奈。看看他一张让岁月刻满了沧桑的脸,心里很是唏嘘。
       我们街头第2户人家的大女儿就是去海南下乡的,有天早上宿舍的人奇怪她怎么这么晚还没起床,过去叫她时发现蚊帐里已空无一人,只有床前一双拖鞋还摆在原位,直到现在还无人知晓真相。。。。。。那时候我还小,不记得她长什么样,但还记得她的名字。
       所以我说,如果下乡是为了锻炼而且是有期限的,那么确实有锻炼意志的效果,但如果不是自愿的,而且是回家无望的,那就太残忍了。是人为的悲剧。。。。。。

作者: 梁仲文    时间: 2013-11-12 12:26

回复 橡草 的帖子

人各有際遇.各有不同.對本人說來-如其在大城市備受盡歧視.什麼招工.入大学-全部同我家兄弟姐妹無緣.倒不如回家鄉腳踏實地.好在家鄉番禺岳溪是魚米之鄉.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