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饶原生《粤语口头禅》全集 [打印本页]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5 11:15     标题: 饶原生《粤语口头禅》全集

转载(点击下面标题即现):








广州日报—粤语口头禅学广州话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5 11:18

[粤语口头禅](1)点睇  

大洋新闻 2006年08月2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店(dim2,阴上声)体(tai2,阴上声),意为感受如何。例:“一日一禅,点睇?”(一天参一段禅,感受如何?)  

  随便说到某人某事,对方也许会反弹过来一句话——  

  “点睇?”  

  这便是一句口头禅。  

  口头禅不等于禅。禅是“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而口头禅以语言交流中的使用频率高为其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各地的人更多更快地涌到广东来,无时无刻不与广东人打起各种交道,以至于一不小心就成了广东人(或曰“新广东人”),人们大多有意学几句粤语,据说这有利于商品经济中的交往云云。遇到口头禅就不好办了,用普通话照直译过去未必说得清道得明。  

  譬如“点睇”,对方问你看法如何,你只管会心一笑,不必回答什么。是旗动是风动还是心动,一动之间尚且奥妙无穷,“点睇”又怎么可以靠言语说得清?口头禅的奥妙之处,常常在于心照不宣,这又与禅意中的“直指人心”是相通的,所以才叫“口头——禅”。  

  什么都不回答,不等于什么都不去想。就说你正在讲述的粤语,“点睇”?何以会有阴平、阴入、阴上、阴去、中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等九个声调?何以诵读唐诗宋词尤为琅琅上口?何以古汉语、百越土话与现代英语居然能够兼容一体?何以外省人听起来却要给个“鸟语”讠平价?何以特指广府民系用语(广东省境内主要有广府、福佬、客家三大民系)?诸如此类,为什么之后也许还有为什么,而正是这样一些特殊的语言符号,承载了广东人在精神风貌、道德品行、生存方式、行为准则、方法态度、文化传承、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广东特色”,表述了从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到全面奔小康中当好排头兵的“广东人骄傲”。  

  时时能享受口头禅的禅意哲思,这就是做广东人的乐趣。借助这一语言载体,我们可以进行一番身为广东人或新广东人的文化解码。读者诸君大可不必太拘泥于字义词义,读罢拙文,只要你肯赏脸说一声“点睇”,那就属于同道中人了。  

  是为开场白。  

  编者按 从今天开始,本版逢周一至周五将刊载广州作家饶原生撰写的《粤语口头禅》,以飨读者。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1-1-25 13:53

{:4_103:}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5 20:51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1-25 20:53 编辑

[粤语口头禅](2)靓女  

大洋新闻 2006年08月29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领(leng3,阴去声)女(neoi2,阳上声)。本义指美女。现泛指所有女性,年龄太大者当然另当别论。打招呼时用,例:“呢位靓女,请问大南路点走?”(这位美女,请问大南路怎么走?)  

  广东多“靓女”。  

  外省人到广东,觉得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之一,就是这个称谓用语的满大街泛滥了。你向年轻女性问个路什么的,倘若不懂得先说一声“靓女”,人家也许就会花容失色无论如何不再睬你。  

  “靓”者,美也。发现“靓女”的过程中,有人得以卖个口乖,有人自我感觉良好,两全其美之事,何乐而不为?问题是,谁都不愿意把言过其实的真相戳穿。  

  广东多“靓女”吗?身形偏矮显瘦,肤色暗黄不白,脸面凹凸过度,诸如此类的外表特征,使得广东“靓女”老在冲着母亲河珠江水纳闷:每天又是老火靓汤又是凉茶、果汁、糖水、炖品、粥品、酸奶、口服液什么的从早喝到晚,那水,怎么就不可以滋润出自己白皙的肤色、高挑的身材和玲珑的身段?  

  谈论哪里出产靓女,大概是全中国的男人都十分热衷于介入的话题。有人把重庆美女视作“城市名片”,而且是“首张名片”,大声叫响。有人表示,提起杭州西湖就令人联想到美女,故此最美丽的爱情故事最适合在杭州上演。亦有人在网上排列“美女产地榜”,成都、大连、南昌……美女如云,天生丽质,就是轮不上广东诸城市。  

  广东确实多靓女。这些年来,各省靓女纷纷在广东抢滩登陆,在各种赛事上争妍斗丽。结果,往往是人家来“美在花城”,“美在”N个城市。走出电视节目的直播或重播,走到中心城市的城市中心,广州、深圳、东莞的一些中心写字楼连同中心马路上,同样有大把靓女可看。靓女与经济是互动产物,经济发展可以为靓女发展提供最具优势的空间,这一状况有时会令外省人徒生几分唏嘘:“还纳闷我们好看的妹子都哪里去了,出处原来不如聚处!”  

  见得靓女多了,广东人脑筋急转弯,干脆来了个一揽子的统称。由此及彼,凡女皆靓。推而广之,还可进行“靓姐”、“靓姨”等的称谓变通。“靓女”声声,听得多了,心情就靓。  

  心情决定一切,广东能不多“靓女”吗?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6 10:05

[粤语口头禅](3)老闆

大洋新闻 2006年08月30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鲁(lou5,阳上声)细(sai3,阴去声)。本义是老板,现泛指所有男性,但混得太不像人样者不在此列。例:“眉精眼企成个老闆款。”(这么精明强干的样子一看就是当老板的)

  广东除了多靓女(详见“靓女”条),还多“老闆”。走在大街上,凡遇上男人,“西装骨骨”“身光颈靓”的,自然可以称一声“老闆”;只要神态不是太卑微、穿衣不至于皱巴巴,指称对方是“老闆”就错不到哪里去。
 
   广东除了多靓女(详见“靓女”条),还多“老闆”。走在大街上,凡遇上男人,“西装骨骨”“身光颈靓”的,自然可以称一声“老闆”;只要神态不是太卑微、穿衣不至于皱巴巴,指称对方是“老闆”就错不到哪里去。

  何为“老闆”?查《新华字典》就知,“老闆”是老板的繁体字写法。满大街但闻“老闆”声声,怪不得这么多的人认同“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希望借南方的这块沃土圆一个发财梦。

  “老闆”加“靓女”,广东居然拥有这样财貌双全的人力资源储备,说出来是够令人羡慕的了。说到本省靓女之现状,前面已有老实交代。至于本省“老闆”,既有安坐劳斯莱斯的盘满钵满者,也不乏靠踩“拗松螺丝”(破单车之谓)的劳动人民,这是得赶紧端出来的大实话。“老闆”等于老板,这一误会倘若继续加深,真不知明天还有多少“发财到广东”(也许要会意为“发狂到广东”)的人们要疯狂涌来!


    “老闆”不完全等于老板,所以广东人才狡黠地用了个繁体字且在读音上适当区别。但寄望于人人当老板,这又是人文风气所使然。广东人爱说“恭喜发财”,爱用与“发”同音的“8”字,爱吃与“财”同音的青菜,一言以贯之是有点财迷心窍了,故此借“禅”言志,愿天下想发财的男人都当上老板!

  “老闆”等于老板吗?被呼唤者自己都会有点糊涂。反正,常被人称为“老闆”却又暂时不是老板;反正,知道自己是“老闆”时有点老板一般的飘飘然……你、我、他……既是“老闆”为什么就不可以是老板?有些事情,我们又何必那么较真地去逼近真相呢?!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7 10:25

[粤语口头禅](4)街坊  

大洋新闻 2006年08月31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饶原生  

  读佳(gaai1,阴平声)芳(fong1,阴平声)。狭义为邻居,广义为同城之人。用于与陌生人打招呼,例:“呢位街坊,你嘛系电视‘活在广州’嗰度出过镜嘅?”(这位街坊,你在电视节目《活在广州》里亮过相吧?)  

  人与人之间,怎么打招呼?前面提到,广东人根据对方性别的不同,爱说“靓女”和“老板”。只是,人家在相貌上确实是差强人意,或是个目前没有工作的特困户,这样叫是不是含有一点点羞辱的成分?  

  说“街坊”,又如何?感谢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节目,感谢“陈Sir”和他的“G4”拍档,因为他们在讲述“广州人自己的新闻”的时候,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尊卑,皆一律称之为“街坊”。  

  “街坊”,狭义上的理解就是邻居。“远亲不如近邻”一说,验证了邻里和睦、邻里相帮的重要性。而在老广州人的旧时记忆中,街坊关系最是一道体验温馨人情的风景线:谁家煲了靓汤、煮了靓餸,总爱端送左邻右里分尝,是谓“同煲同捞”、“分甘同味”。  

  现代城市生活中的街坊关系,总体来说已乏善可陈。有人对比城里人与乡下人之异同编段子,其中一句说的是,“手机存了二三百个电话号码,没有一个是邻居的”(换言之,就是“街坊”的)。有感于此,“陈Sir”和他的“G4”们才为久违了的“街坊”一呼再呼,愿这一口头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难道不是这样吗?同住一座城,同走几条街,你我之间不是“街坊”又是什么?是“街坊”,就相帮,即使做不到“同煲同捞”,公共汽车上向老人家、残疾人以及孕妇让个座,也是符合邻里准则的。  

  不知道人们现在还用不用“先生”“女士”“小姐”这些在改革开放后一度全国通用的说法?叫着叫着,总觉得像是在背台词,无法融进实际生活中。更何况凡事都有可能产生蜕变,就像“小姐”,不知怎么就沦为从事不正当职业的某一类人专用称谓了。  

  “街坊”则是不必担心辞义蜕变的,既源于其出处的“根正苗红”,亦因新闻工作者为此而匠心独运的情义推广。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28 21:21

[粤语口头禅](5)有米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0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友(jau5,阳上声)迷(mai5,阳上声),富裕的同义词。广东人在谈到谁是有钱人时,常发此感叹,例:“口郁吓就讲鱼翅捞饭,实情‘有米’。”(随便都说吃鱼翅捞饭,肯定是有钱人。)  

  在许多年以前,天空飘来了五色祥云,有五位仙人骑五只口衔稻穗的仙羊,徐徐降临。仙人仙羊走了,稻穗留在这方土地上,喜迎幸福生活的百姓为此欢呼:“有米,有米!”许多年过去了,广东人的物质生活随时代进步,一次次更新着对富裕的认识。“有米”,来自远古记忆中的这一口头禅,竟千载不变,承担着所有富裕意义上的表述。  

  诱使广东人在上世纪70年代末喊出“有米”的,是“四转一响”。谁有本事把电风扇、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四转)加上收音机(一响)都弄到手,便是“有米”了,借此条件蒙一个靓女谈婚论嫁,应是不费吹灰之力的事。以后所发生的事情,是“有米”的不断轮换“升级版本”。从“48条腿”(或更多“腿”,说的是家具),到“全鸡全鸭”(“鸡”同机,专指电视机;“鸭”泛指羽绒被),再到“南风窗”(有海外关系,意味着可带回好多好东西),诸如此类,人们为此目不暇接,一遍遍感叹“有米”。发展成了硬道理,“有米”就是寻常事。  

  今天说“有米”,那“米”,可以是一些钥匙——别墅的和豪华房车的,也可以是一些密码——银行储蓄卡的和保险柜的。总而言之,如今一旦说到谁谁“有米”,旁听的人都会咧开嘴笑,分享其中幸福。于花容月貌的靓女来说,嫁个“有米”的,就成了一种幸福憧憬;于有追求、有抱负的“老板”(详见“老板”条)而言,“有米”就成了一种人生目标。  

想想也很好玩,不说很有钱,只是低调地说“有米”,广东人真的很务实。至于是否源于“羊城”、“穗城”传说中对仙人赐福的欢呼之声,则纯属笔者个人的猜测,请读者朋友不要太较真。人总要长怀一颗感恩之心,该是“有米”之所以多年传诵的一个缘由吧?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31 09:11

[粤语口头禅](6)乜水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04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袜(mat1,阴入声)虽(seoi2,阴上声)。本义是什么货色,引申义是什么人。例:“靓到冇人有,唔知系乜水?”(如此漂亮世间罕有,不知道是哪个人?)  

  凡事要问个为什么,广东人爱问“乜水”。  

  “乜”即粤语中的什么;外省人对“水”的理解却要费一点神。虽知广府文化“水分”很足,这与珠江三角洲一带雨量充沛、河涌纵横很有关系。多雨多水多湿润的自然环境,使不少粤语口头禅均与水(参见其他含“水”条)有关。问“乜水”,也许问的就是什么人。  

  “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了在行为、语言、饮食、性格、品行、精神等方面有着自成一格的特点的一方广东人。于广府文化而言,神奇的“一方水土”,或者可以追溯珠江三角洲那神奇的“桑基鱼塘”。作为一种有着数百年以上历史的人工生态系统,作为一种水体资源和陆地资源交互作用的成功典型,塘泥肥桑、桑茂蚕壮、蚕壮丝多肥多、肥多塘泥养分多从而塘鱼肥且多……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的互动,总给广东人以某种进取上的启示。  

  “一方水土一方人”,那“人”那“水”,又细分主要饮用西江、北江水的广府人,与主要饮用东江水的客家人,还有主要饮用韩江水的潮汕人。“水”之差异化使“一方人”亦产生了差异化,其中,语言和饮食上的差异是最大的了,这是外省人一直搞不懂同为“广东人”何以会有那么大差异的大问题。其实,问“乜水”就好办多了。  

  广府人爱在水上比赛划龙船,于是就孕育了赛龙夺锦的敢为人先精神。客家人爱在围屋里围一井水劳作,内秀的品质亦造就其吃苦耐劳精神。潮汕人爱拿水炮制“功夫茶”,由此历练出的团结互助精神,是其生存与发展能力的具体体现。  

  有趣的是,差异化的“水”,也滋润出了差异化的广东靓女:饮西江、北江水的女子有灵气,与夫拍档创业征战商场是其拿手好戏。饮东江水的女子有才气,学问文章上易有成就也总能助夫成才。饮韩江水的女子有秀气,是历年来空姐招聘或是一些较看重“菲士”(参见“菲士”条)的职业所首先考虑的人选,怪不得凤毛麟角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亦对之情有独钟。  

  认识广东人,且从“乜水”始。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1-31 09:14

[粤语口头禅](7)心水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05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森(sam1,阴平声)虽(seoi2,阴上声)。心之至爱。例:“你嘅手机彩铃又下载咗咩心水歌?”(你的手机彩铃又下载了哪首你最喜爱的歌?)  

  世界很大,心的空间更大。  

  扪心自问:大而复杂的一颗心,到底盛载着一些什么?心灵、心血、心机、心力、心潮、心田、心路、心境、心迹、心花、心声、心曲、心爱、心思、心意、心情、心绪……心里边五花八门的东西多着呢!广东人发话了:还有“心水”。  

  “心水”,这符合粤人天性爱水的习俗。前面已说过,广东省境内多雨多水多湿润的自然环境,使不少粤语口头禅均与水(参见 “乜水”、“威水”等条)有关。以生命之重要,竟也牵扯着“命水”(喻指个人命运)呢。  

  “心水”之“水”,是至爱之“水”,是神圣之“水”。有谁拿整个世界去作交换,也换不到广东人的“心水”。那么,“心水”之“水”,会是个什么“水”?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心水”,有可能就是一个长得水灵灵的梦中情人。那时候看多了几部情意绵绵的电影片,林青霞、钟楚红、叶童、中野良子等秀发飘逸的音容笑貌,就成了缠绵于梦中的择偶标准,非遇“心水”,宁愿不娶。  

  “心水”有可能是一个什么小玩意儿,或是古灵精怪的扁鼻猴猴,或是憨态可掬的小熊维尼。这有点像贾宝玉“不离不弃”的通灵宝玉,一日不见,连魂魄都没有了。  

  “心水”,有可能是一种个人爱好。人各有痴,花痴、石痴、茶痴、红酒痴、雪茄痴、邮票痴、古董痴……五花八门的收藏与痴迷,构成了广东人活得有滋有味的多样人生。有人干脆直奔“水”之主题,受一个名叫陆羽的古人之诱惑,但求尝尽天下多少等好水。退而求其次,到白云山或是什么山汲一口清泉,那“心水”可触可品,但觉已在滋润心田。于笔者本人来说,“心水”却是正在敲击的一些文字,因为儿时萌动的一个豆芽梦,竟至于不离不弃到今天。  

  “心静如水”亦“心水”。让心绪归于宁静,符合人体健康的静养规律。宁静致远,心抵达这一境界,有可能就是“心水”了。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 21:19


[粤语口头禅](8)威水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0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为(wai1,阴平声)虽(seoi2,阴上声)。了不起。例:“电视新闻播咗你见义勇为捉歹徒嗰件事嘞,几威水啵!”(电视新闻播出了你见义勇为捉歹徒的事情,了不起啊!)  

  “威”,是个极具尊严和气势的字眼,有幸与它扯到一起的组词都非常了不起:威力、威名、威风、威武、威信、威严、威猛、权威、虎威、神威、余威……粤语里还有个“威水”。  

  不用问,沾上“威水”的人皆非等闲之辈,伴随着“威水”出现的,有鲜花、绶带、奖杯和掌声,还有报纸、杂志、电台、电视、网络的连篇累牍报道。我们的航天英雄、奥运健儿、劳动模范和科技精英,就值得全社会为之喝彩:“威水!”  

  “威水”并不是小部分人的专利。作为芸芸众生,其实也可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发掘出“威水史”——不平凡的经历。小朋友跌倒了再爬起来,终于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开始了独立行走,做父母的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威水!”以后上学,考试成绩在班里得了第一名,那也“威水”……就这样冲着下一回的“威水”,一步一步走下去,做人才觉得有价值有奔头。  

  得问个“为什么”了:为什么不叫“威火”或“威木”?“威”字怎么偏偏在五行中选中了“水”这一行?本来,我们的老祖宗为了解释宇宙规律,提出了金木水火土的生发制约关系,该五行实际也摆在相互平等的位置上。只是后人大用赋、比、兴,五行的身份才弄得各有不同。在广东人的眼里,木为“一碌木”、“木独”(均为呆呆的),火为“火遮眼”(喻指脾气不好),土为“老土”(不懂世事)……水为财。  

  在粤语口头禅中,其实不乏“水为财”的例子:“猪笼入水”(钱财从多个口子进来)、“水脚”(路费)、“叠水”(很有钱)、“磅水”(交钱)、“掠水”(骗钱)、“度水”(借钱)、“回水”(还钱)、“食水”(在过程中赚钱)、“捞静水”(在别人不注意的环节中赚钱),诸如此类,难怪广东人那么爱“水”!  

  阿“威”亦爱阿“水”。开头已说到,“威”找朋友是非常挑剔的,像“权”“力”“名”一类字眼才会被它看中。“威”“水”结缘,自是功利性极强的结盟。社会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有“水”才是真“威”。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 21:23


[粤语口头禅](9)吹水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0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炊(ceoi1,阴平声)虽(seoi2,阴上声)。聚在一起说话。例:“正口水佬嚟嘅,一味识得吹水。”(真是个话多之人,在人面前就爱说话)

  ——老友记,今晚边度“吹水”?(老朋友,今晚去哪里“吹水”?)

  ——唔吹,又点擦出火花?(若不“吹水”,又怎么擦出思想的火花?)

广东人生来爱“吹水”。手执一杯热茶,用嘴轻轻地吹吹杯中漂浮的茶叶,或是把茶水吹凉,已形象地表述了“吹水”之情态。说白了,一些人聚在一起说说话,让思想无拘无束地在聚会中释放,就是“吹水”了。


  “吹水”,不就是开会吗?广东人何必偏要换一种说法?有同也有不同,相同者,是要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不同者,“吹水”的场合,需要茶水抑或是别的酒水(咖啡、啤酒、红酒、鸡尾酒、威士忌、马爹利之类)的频频润喉。且莫小觑了这一“吹水”过程,由此便活跃了气氛、激活了思维。

  虽说开会一般也有茶水一杯供与会者“吹”。但此“吹”与彼“吹”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开会期间,会议主讲者(报告者)与主持者也许非常投入,但听会者习惯于带一张报纸从第1版慢慢看到80版,也是实情。女同志的织毛衣技术普遍提高,也是计划经济年代里因为会议多的意外收获。

  “吹水”则是不设主席台,也没有主讲者,更不存在发言稿。一切,尽在随意随便随心随欲的氛围中进行。参加“吹水”者人人发言踊跃,除了要吹吹杯中茶水,再没有别的小动作。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吹水”吹到这个境界,什么火花都已擦出来了。家事国事江湖事,固然可在“吹水”中唏嘘一番。个人发展中新的图谋、计划方案里新的创意,等等,往往因了“吹水”而灵感倏到,好点子信手拈来。

  接到开会通知,你有时会略显不太情愿。听说要去哪里“吹水”,你肯定是眉飞色舞。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3 20:31


[粤语口头禅](10)卒之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0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捽(zeot1,阴入声)枝(zi1,阴平声)。古词汇,词义相当于终于。例:“卒之畀我见到最心水嘅金庸大侠喇。”(我终于见到自己最着迷的金庸大侠了!)  

  我们脚下这块土地,人类繁衍的历史真是说来话长。上世纟己50年代韶关马坝狮子岩畔所发现的古人类头骨,证明了距今12.9万年前就有“广东人(马坝人)”了。按历史学家的年代划分,广东人的老祖宗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在狮子岩寻幽访古,有人难免会产生猜想:不知原住土著后人(马坝人)“卒之”哪里去了?

  广东人说话爱之乎者也,有时显得文绉绉的,皆因粤语之中寄存了一批古汉语的化石,譬如“卒之”。古汉语中,“卒”有几种释义:①步兵;②死;③完毕、结束;④突然、仓猝。这里后缀指示代词“之”,词义相当于终于,用的是上述“完毕、结束”释义。

  由“马坝人”扯到“卒之”,只为陈述一段悠长的人类发展史的文化延续,至于古词汇是否能追溯到“马坝人”发音与之存在的些许关联,因为举证上的不可能,就不好说了。

  “卒之”延续至今的使用,其表述过程竟也常常牵扯到历史的尘封。且说改革开放之初,广州一处叫象岗山的地方要建现代化的五星级大酒店,结果却挖出了一座古代帝王墓,闻者于是惊叹:“卒之见到距今两千多年的南越王墓了!”事实上,考古工作者的一些惊人发现,总会引来一次次的“卒之”惊呼,“卒之见到南越王宫署遗址”、“卒之发现南越国时期的木构水闸”、“卒之观赏到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的古道”、“卒之……”

  一个粤语口头禅的历时久远的一次次使用,“卒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叫做文化传承。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3 20:36

[粤语口头禅] (11)揾食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1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稳(wan2,阴上声)蚀(sik6,阳入声),本义为找吃的,引申义为工作。例:“捱到金睛火眼,仲唔系为咗揾食!”(眼睛都熬红了,还不是因为工作的缘故!)

  古人云:食、色,性也。

  今天的广东人说:做人为“揾食”。

  “揾”为“找”的粤语说法,找吃显然属于“性(应指人性)本能”的驱使,不该非议的。但外省人来广东老是听到这句口头禅,似乎明白了什么:“怪不得大家都说'食在广东'!广东人连没时间应酬的理由,都推搪作要‘揾食’!”

  错了,错了。“食在广东”是不假,故外省人都知晓广东人“凡长腿的”除却桌椅什么都敢吃,“凡长翅膀的”什么都吃,当然除了飞机。外省人也知道,同样审视一件事物,北京人也许会看到其历史文化底蕴,山东人也许会想到其在为朋友两肋插刀中的作用地位功能,换了广东人,肯定是“能不能吃”、“哪个部位最好吃”以及“怎么做才会更好吃”!

  广东人“揾食”常挂于齿,至此已有答案:实乃“工作”二字的 广东特色表述。“揾食”点破了工作的主观动机,工作则表明了“揾食”的客观过程,实属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必须澄清的一个思维定势叫“好吃懒做”,“好吃”和“懒做”,不知为什么就非要拉郎配似地凑成一组构词呢?广东人确实好吃,但一点都不“懒做”。正是那不断在做的过程,才成就了好吃。 “广东人”说“揾食”,更有一个动机明确的表述,“辛苦揾食自在食”。工作时要不怕辛苦,而自自在在地好好吃一顿——“食餐劲嘅”,则是对不怕辛苦的最好回报。这里,“辛苦揾”是过程,“自在食”是结果,由此构成了一动一静、一张一弛的快意人生。

  曾记否?我们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曾用“为人民服务”一类动机用语替代了工作本身。这没错,怕就怕有些人心口不一,口号喊得越响的人谋私利也谋得越多,得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人,开诚布公地挑明了“揾食”这一人人不可回避的工作动机,好就好在实事求是。伟人不是说过吗?“世界上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

  还事物以真实的面目吧!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4 16:41


[粤语口头禅] (12)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1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底(dai2,阴上声)。值得,价值,相当于。例:“食得咸鱼抵得渴。”(能坐这个位子就受得了这个苦)。  

  广东人喜欢说“抵”,“抵”来“抵”去没个完。进酒楼品尝了一回称心的饭菜,会评价一声“抵食”。逛商店购得一件如意的时装,免不了要向朋友炫耀“抵买”。唱K(唱卡拉OK)唱得带来的钞票挥洒一空,仍会余兴未尽地感叹:“抵玩!”

  “抵”是两厢情愿的,一方认为所付出的金额与消费行为价值相符;另一方货如轮转,于是眉开眼笑地念叨“抵赚”。外省人则看出了其中的奥妙:这“抵”,不就体现了广东人价值观念特强的经商天赋吗?


  如果换一个数学符号,“抵”就是个“=”。不过,这等号的另一边却不可以用金钱来衡量,譬如“抵死”,以人生之路的终点站来表示某一价值,可见问题的严重性。这话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敌我矛盾,如目睹坏人当街抢劫或扒窃,自然就会咬牙切齿地咒一句“抵死”。当然,是不是真的“抵死”,那得抓获犯罪嫌疑人并经由司法程序裁定。说话者只要不当法官,就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在人民内部矛盾中也会出现“抵死”,只因为对方的所作所为确实惹说话者生气了。这时,听话者只要明白自己实际上还活得好好的,不斤斤计较,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抵”之令人回味无穷,首推“抵锡”(“吻”在粤语里读“锡”)。不是说情爱无价吗?广东人偏说有,价值一“锡”。在一个家庭里,这“一半”默默操持家务从而造就了那“一半”在事业上的成功,如果那“一半”认为对方是理所当然的角色任务而无动于衷,那可大错特错。以钱酬谢?永远谢不了。道一声“抵锡”吧,爱的奉献最需要爱的回报。

  有一首歌唱得好:“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广东人“抵”声不绝,我认为正是基于对“人字结构”的深切理解。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4 16:44


[粤语口头禅] (13)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13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很(han6,阳去声),表示喜爱、喜欢,例:“买足彩,边个唔恨中大奖?”(买足球彩票,谁不喜欢中大奖?)

  外省人学粤语,永远分不清“一”和“二”——说的明明就是“一”,怎么可以理解成为“二”?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外省人也分不清粤语口头禅中的“恨”和“爱”——说“恨”不是憎恨,非但不憎恨,而且很喜爱!你说,这不是乱套了吗?!

  明摆着的例子是,生活和工作在广东的你,希望融入这方水土,也爱上了一个娇俏的西关靓女。靓女有一天表态了:“我好恨嫁。”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你听到的意思恰恰相反,于是就疏远了这段美好情缘。因语言表达上的天大障碍,有情人最终难成眷属。不必为此唉声叹气,谁叫你不好好学习粤语?


  说了两个“一”,本已加为“二”。说“恨”为“爱”,有没有转“恨”为“爱”的辩证法蕴含其间呢?悠长的历史进程,也许已悄然布下如斯文化密码。原先的“恨”事,有可能在发展的变化中结下爱果,人类发展的历史本来就不缺转“恨”为“爱”的案例。没有永恒的“爱”,也没有永恒的“恨”,只有永恒的因果关系。口头禅,本来就是记录历史的文化产物。

  还是举例说明吧:“我恨读书”——在盛行“读书越多越反动”、“不读ABC,照样干革命”并推崇“白卷英雄”的年代,这话在公开场合说,果然就是憎恨的意思。如果你心里清楚“知识就是力量”、明白“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却又不可能有任何流露,同样可以说“我恨读书”,这“恨”进可攻、退可守,怎么理解都可以。

  都知道广东人处世狡黠、会变通,一个“恨”字可见端倪。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4 19:15

一口气看完131条粤语口头禅,全部认识,十分有趣,只是难为外地人了。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1-2-4 19:42

看了第111条,卡士class
如果讲电影<开国大典>好大卡士,是什么意思?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7 15:09


[粤语口头禅] (14)搞掂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14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搞(gaau2,阴上声)掂(dim6,阳去声),意为能办事,办好事。反之则是“搞唔掂”。例:“咁都搞唔掂,仲唔砍头埋墙?”(这样的事情都办不好,倒不如以头撞墙算了!)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加西亚身在古巴那广阔山脉的具体哪一个地点,但是,美国总统必须把一封信交到他手上。有人告诉总统:“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就是罗文。”罗文来了,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而是语气坚定地回答:“搞掂!”

  “搞掂”两字,原故事没有,这样稍改动一下,符合广东人的语言习惯。“搞掂”在广东人的工作氛围里使用频率是很高的,上级布置任务时,下属往往只须回答这两个字,然后就鼓起勇气绞尽脑汁去面对种种棘手的问题。

  罗文的故事在职场上流传甚广,皆因《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一类据说能教人怎么“搞掂”的书,是老板们一直孜孜不倦向员工极力推荐的热门读物。没有人知道风马牛不相及的加西亚何以会与自己产生瓜葛,但都知道罗文是个极受老板钟爱的“明星员工”,因为他能“搞掂”,并且“没有任何借口”。

  学习罗文好榜样,谁又敢说自己不能“搞掂”?不说“搞掂”者,轻则不受重用、不被提拔,重则饭碗都有可能端不住啊!至于罗文凭什么找到加西亚,又何须进一步深究呢?凡事能“搞掂”的人,老板喜欢,这就够了。

  做广东人的自豪之处,正是常说“搞掂”,常闻“搞掂”。说这话的人,胸脯挺得高腰杆撑得直;说这话的人,本事多多朋友多多。人生在世,总有些要办而难办的事:家里老人患病好一段日子了,恐怕得找个能对症下药的好医生;自己某项工作被卡在哪个部门的哪个环节……事情复杂?找朋友吧,是朋友就会爽快地告诉你:“搞掂。”反过来,有朋友找上门来,说不出这两个字,好意思吗?  

  人的潜力无穷大,不可能不懂“搞掂”的。不信你看你的“拍拖”(谈恋爱)阶段,女朋友撒着娇要求你“搞掂”什么,你总有办法。作为回报,你和她终有一天会“拉埋天窗”——走进婚姻登记处,“搞掂”了!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7 15:13


[粤语口头禅] (15)只抽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15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脊(zek3,中入声)秋(cau1,阴平声),意为一对一的胜负对决,相近于现代青年男女所说的PK,定输赢的场合时用。例:“讲多无谓,我哋只抽啦!”(没必要多说了,我们一对一定输赢吧)。

  自从超级女声大赛这种“想唱就唱”的娱乐方式红红火火之后,捎带着也就火了两个英文大写字母:PK。但凡遇上带有一决胜负性质的行为,人们必称PK。有谁说自己不懂PK,那是会被认为很OUT(此口头禅详见“袄”条)的。

  何为PK?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据说那是源自电子游戏的专业术语。对于年纪稍长的广东人来说,说“只抽”就形象易懂得多了。只不过,今日的少男少女却必须要你用PK去注释“只抽”。什么叫代沟?同一个意思却各说各的口头禅,“只抽”译作PK,我说中国话但我还要“中译英”就是。

  “只抽”,“只”为数量单位,“抽”是行为动词。一只乒乓球,两个人(客家人则说“两只人”)对抽决输赢,这样一说,就好理解“只抽”了。遥想那个举国争睹国球的年代,全国人民齐齐痴迷于“只抽”的狂热劲头,绝不是今天的超女这种在受众范围上相对狭窄得多的PK所能比拟的。对于广东人来说,“只抽”更铭记着对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就出自广东乡土的无比自豪。

  “只抽”的赢家只有一个。“只抽”的至高境界,是要赢世界一把。广东人容国团是那个年代的骄傲,只因为中国人在一种小球项目的世界竞技舞台上站起来了,把东洋西洋的“老外”都PK(为照顾代沟问题,我的文章若不及时来个“中译英”,就会丢失新一代读者)掉了!容国团近台快攻式打法为特点的“只抽”,加上庄则栋等好手的前赴后继,使得世界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项目自此成了中国人的囊中物。接下来的一次次“只抽”,中国人更取得男团、女团、女单、男双、女双、混双等项目的全胜,由此造就了很长时间里的"全民皆乒"(全国人民都追乒乓球、都练乒乓球)现象。好啊,那令人眼花缭乱的“只抽”,那令人热血沸腾的“只抽”!

  不经意说出的一句口头禅,往往凝聚着一大段堪可唏嘘的历史。一种人生态度的背后,必然就是人之为人的不懈追求。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7 15:15


[粤语口头禅] (16)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1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蒲(pou4,阳平声),也作“蒲”,本义为浮在水面,引申义一为露面,二为娱乐消遣。常见组词有“浮头”、“出嚟浮”、“边度浮”等。例:“近排唔见你浮头嘅?”(最近怎么不见你露面?)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做人是有滋有味的——这体现在广东人常常提及的“今晚边度浮”(今晚在哪里娱乐消遣)。

  也有人写“浮”为“蒲”,这似乎回避了其漂浮水面的本义。珠江三角洲河涌常见的水浮莲,应是引发广东人作“浮”联想的最直观画面。水浮莲本是乡间寻常物,有心浮出水面,只为找一个活着并为人注意的理由。


  广东人最早援引水浮莲这一“浮”,说的就是露面。有头有脸者“出嚟浮”(出来露面),自是公众话题以至于新闻媒体所要关注的对象。隔壁住着的阿伯“出嚟浮”,也为邻里左右找到一个为之欣喜的理由:“阿伯仲行得食得!”(阿伯仍能吃能走还健康!)

  “浮”后来被城里人引申为娱乐消遣,应与都市生活所见“水浮莲”多为消遣元素有关。这“水浮莲”其实是城里人的误读,实为浮在庭院池水中的莲花。本来嘛,老一辈所熟悉的水浮莲已不常见,就算见到了,不也同样被都市生活所娱乐化了吗?

  今日广东人爱说“今晚边度浮”,白天使劲工作,夜晚使劲娱乐,“出嚟浮”也是各自精彩。你对着生活笑,生活也会对你笑,与其抱怨工作如何充满压力、社会如何对己不公,倒不如“浮”出个乐观、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

  曾记否?那段日子里满城争看好莱坞大片《铁达尼号》(粤语译名,译作普通话是《泰坦尼克号》),好多人都在回味片中主人公一句台词叫“享受每一天”。译作广东人的话,你我他不妨共勉的是,“浮足每一日!”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8 14:17


[粤语口头禅] (17)收到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19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修(sau1,阴平声)倒(dou2,阳平声),本义为通讯工具接收到的信息,引申为所有信息的抵达,常用于人的感情传递。例:“好靓的百合啊,收到!”(好美丽的百合花啊,那“百年好合”的含义我懂!)

  某有权有势者见某靓女时眼前一亮,握手时暗用指尖轻刮对方掌心一下。靓女的反应无非两样:要么赶快抽手出来权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要么让这一暧昧的握手动作持续下去,以后的日子里所要发生的事情,当然会是一场各取所需的权色交易。交易双方如属广东人,心底里涌出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收到”。

  这“到”,念“倒”音。所传信息由到达而至倒来倒去,印象深刻,一个“到”字不寻常。借助当事人之间的心灵通道,“收到”好就好在信息送达一步到位。什么叫做心照不宣?“收到”就是。

  人是个奇怪的感情动物,碍于身分碍于面子,表达方式上就爱拐弯抹角,这就要求接收信息的一方要有良好的素质。须知世间多少大错之铸成,往往缘于不能“收到”。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要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十八相送”了:从并蒂莲花到戏水鸳鸯,多少暗示、多少机会,书呆子梁山伯统统没有“收到”,最后除了双双“化蝶”,还会有更好的结局吗?

  “十八相送”的年代没有手机短信,也没有E-mail、QQ、MSN等一系列“收到”手段,要不然,梁祝历史有可能改写。应该说,“收到”作为口头禅被频繁使用,是现代通讯手段所催生的结果。你看上级指挥下级,谁不“收到”,就“Call(拨、打)爆(他、她)嘅(的)机”!光是事实“收到”还不够,若用语言去强调一声“收到”,更是完成任务的最佳承诺。

  “收到”说多了,上升到更高的理解层次,又转换成了手心传情或是别的什么传情,一切尽在不言中,就像本文开头援引的例子。

  感情上的信息传递实在太复杂。男人和女人之间、两代人之间,心灵深处,一生一世,也许还在等待接收——一些未能“收到”的信!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8 14:20


[粤语口头禅] (18)唔该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0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唔(m4,阳平声)该(goi1,阴平声),意为谢谢。类似的答谢词还有“多谢”、“乜说话”、“客咩气”。常后缀一个“晒”字以加强语气,意谓“太感谢您了”。例:“你肯嚟就一天都光晒,唔该晒!”(你能来就有如云开雾散,非常感谢!)

  乍听这话,外省人生气得不得了。买一样小商品也好,签一纸购销合同也罢,广东人竟笑称这些买卖“不应该”——你说“不应该”为什么又不把钱还给我?最难受的是自己“学了雷锋”,对方依然毫不领情地说“不应该”!广东人啊广东人,你的自尊心是不是太强了?!

  这一句口头禅叫做“唔该”,它频繁出现在人际交往中理应表示谢意的场合——这场合本来应该说“谢谢”的。


  “唔该”就等于“不应该”吗?钻进故纸堆中,我发现,古人所说的“该”原来并没有“应该”的意义。譬如左思《吴都赋》中的一句“耳目之所不该”,应译成“耳目所不能包括的”。古语“该”通“赅”,意为具备、完备、包括。《说文解字》释“该”道:“军中约也。”这又把它的使用情况界定在军队内。作为语言发展的一种结果,“该”的派生义“应该”已成为今日使用中的主要义,而渐被人忘却的基本义则转由“赅”去承担(成语有“言简意赅”)。

  倘设想“唔该”果真留有古文化的一条尾巴,这一口头禅则可理解成“不完备”。什么“不完备”?说话者自己呀!服务行业里的靓女冲你说“唔该”,说的是自己服务质量的“不完备”——潜台词是“怎么服务都无法表达我对你的一片感激”。至于热心助人的你让人们所感受到的古道热肠,对方连声的“唔该”,亦在表明其谢意的“不完备”哩。

  这个社会在呼唤文明呼唤礼貌,那么,请从“唔该”说起吧。唯其不完备,才需要呼唤。当大家都沉浸在“唔该”声中仍觉不完备时,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就大大地前进了一步。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8 14:24


[粤语口头禅] (19)麻麻地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麻(maa4,阳平声) 麻(maa2,阴上声)地(dei2,阴上声),意为一般般、不怎么样。例:“你话我系行内嘅江湖地位好高啊?麻麻地啦。”(你说我在行内的江湖地位好高?不怎么样啊)。

  外省人学广东人的口头禅,肯定少不了学这一句。你看一次又一次的文艺晚会上,他们在表述广东人生活习俗时所抛出的半生不熟的粤语里,最后总有“麻麻地啦”。

  ——道理何在?

  ——川、湘、贵、鄂等地的人爱吃麻辣食物呀!

  请不要相信我的瞎猜。要知道,内地人口味中的“麻”,与广东人的“麻麻地”是有天壤之别的。麻辣食物具有强烈的刺激性,而“麻麻地”译成普通话的意思是——不怎么样。


  “麻麻地”属于广东人特有的生活态度。内地人对此好生奇怪:他们怎么西装笔挺却缺了领带?怎么皮鞋锃亮却又不穿袜子?……广东人心里明白,太拘泥于规矩反弄得自己身体不太好受,变通一下又有什么所谓?广东人还明白,这种讲究变通的生活态度引用到各种交往中,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哩。

  可不要把“麻麻地”曲解作做人太随便。诸如妙龄姑娘摇着裙摆当扇煽风——这类令人侧目的镜头绝非广东人所为。“麻麻地”是讲究分寸感的。

  广东人对待自己的工作,怎么也老是说“麻麻地”?这一点,广东人是聪明的,“麻麻地”是一面挡箭牌,化解了许多无谓的嫉妒和中伤。本来,老天爷赋予自己的身材就是“麻麻地”,又何须去争那虚名?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0 18:12


[粤语口头禅] (20)湿湿碎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十(sap1,阴入声)十(sap1,阴入声)岁(seoi3,阴去声),喻指小事一桩。自谦之说辞。例:“一世人两仔爷,捐个肾湿湿碎啦!”(人一生就摊上你我父子俩,捐个肾救你的命真算不了什么)。

  朋友之间总要互相帮忙的。你帮了人家的大忙,人家就会答谢你,你于是表示:“湿湿碎啦!”旧时,广东人以烧不着的“湿柴”喻指通货膨胀中几乎已丧失购买功能的货币;“碎”,使人联想到古代的碎银。“湿湿碎”叠用,可证问题的微不足道,译回半文不白的话是:“区区小事,何足挂齿?”这体现了你以朋友为重、钱财为轻的做人准则。


  一句“湿湿碎”做死人。你的好朋友要结婚了,你会接连熬夜为其装饰新房,然后又去打点“花车”、DV(录像)什么的;你的好朋友下岗后要自主创业却不知从何入手,你帮着他跑了劳动部门后又去跑工商、税务、防疫……对于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你都会洒脱地甩出这一句话。是的,你不需要任何金钱上的回报。“湿湿碎”不是可以用价格来衡量的。“湿湿碎”的背后有时情深似海恩重如山。

  这样看来,“湿湿碎”应该属于方法论中的一种,即看问题时由大化小、由重化轻。佛偈有言,一粒沙中可见大千世界。广东人活在世上,情义二字大过山,活出个精彩样子。有时就是为了给朋友看的,有时就是朋友活得舒服自己才感觉舒服。

  奇怪的是,广东人明明心里想的是不图任何回报,可嘴里却说出带金钱味的“湿湿碎”,言不由衷,真是活脱脱的经济人!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0 18:14


[粤语口头禅] (21)有冇搞错

大洋新闻 2006年09月25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友(jau5,阳上声)母(mou5,阳上声)狡(gaau2,阴上声)挫(co3,阴去声),意思为是否弄错了。例:“手指拗出唔拗入,有冇搞错啊?”(不帮自己人反倒帮了外人,是否弄错了?)

  你发现有个家伙居然写了本书大谈粤语口头禅,其实他的某些演绎纯粹是似懂非懂,你生气了:“有冇搞错啊?!”

  “有无搞错”是一种善意的指责,与外省人口中的“是否弄错了”意思差不多,在买和卖的关系中出现得最频繁。譬如说,某时装店一件款式别致的中褛标价888元,有心要买它到手的你摸摸自己口袋里的钱,免不了指责卖主:“咁贵,有冇搞错啊?!”卖主听这句话也许早就听得耳朵起茧了,反问“你要几多”,你压价道“280”,这一回轮到卖主说“有冇搞错”了。或者你最后付出368元便买到这件中褛,想一想看,如果你不借助这句口头禅,就只好买贵嘢。

  公共场合常闻“有冇搞错”。挤公共汽车时你不慎踩了别人的脚后跟,你最希望看到的反应当然是一张笑脸和一声“没有关系”。但一般人的修养未必那样好,于是会嗔怪“有冇搞错”,既发泄了自身怨气,又不至于令你太难堪。也好,倘若换一句“你瞎了眼”,双方不大打出手才怪。

  回到家里,父亲惹母亲生气。儿子就会挺身而出:“有冇搞错?”老公说话太不顾忌场合,老婆也会提醒他:“有冇搞错?”圣人都会出错,关键是有人肯站出来善意指责。而广东人的“有冇搞错”一语,恰恰照顾了人的自尊,在指责人时不至于令对方太难接受。

  工作中的上下级关系能不能也引进“有冇搞错”?尤其是当下属的,不妨试着对专横的上司轻声说一句“有冇搞错”,这口头禅本身所蕴含的幽默力量,或许可以使工作关系和工作效率都得以改观呢。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0 18:16


[粤语口头禅] (22)嘥气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晒(saai1,阴平声)气(hei3,阴去声),劳而无功的意思。例:“佢咁个猫样都想追我?嘥气啦。”(他这样的身份也想追我?简直是浪费精力)。

  你试过把空气置放于太阳底下,使它干燥,让它吸收光和热吗?

  “嘥气。”广东人这样回答。

  回答恰恰就等于问题本身。阳光,空气普及于我们生存的任一空间,晒与不晒,气还是那么一回事。但这口头禅为何仍反反复复地陈述着一个令人困惑的概念?

  靓仔一厢情愿爱上了某靓女,但求梦想成真,或天天委托花店送上一束姹紫嫣红的鲜花,或月夜中抱吉他苦苦守候在靓女家门前的路灯下,或借助氢气球升起有“I爱Y”字样的红绸缎……靓女最终表态:“嘥气。”

  有时,连“气”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对方“晒”来“晒”去都出不了名堂。不然,何谓“气”?而一部分年轻女性与生俱来的没有主见,也许注定了她们更多地听命于长辈教诲和友人劝诫,致使好姻缘失之交臂。据《新华字典》解,“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为气。女性,有人以“水”、以“云”作喻,用意与“气”恐怕差不多。

  “嘥气”、“晒水”、“晒云”……类似的劳而无功也常见于我们的工作中。或费尽波折拿到一个新项目,或呕心沥血拟就一个改革新方案……最后仍须自我感叹一番:“嘥气。”这项目、这方案,可触可摸,却又不幸成为“没有一定的形状”的“气”,确实令人困惑!此中真义,有习惯势力的制约,有各种关系的平衡,“嘥气”者,也是社会的一分子啊!

  小伙子追求真爱,不怕“嘥气”,始终会赢得一位靓女的芳心。

  这个社会呼唤深化改革,只说不干,岂不是“嘥气”?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1 15:26


[粤语口头禅] (23)郁佢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 饶原生

  读旭(juk1,阴入声)拒(keoi5,阳上声),作用于客体的行为动作。例:“手板眼见功夫,总之郁佢。”(一眼可见的工作,干了就是)。  

  “郁”是表示动作的行为动词,“佢”为被“郁”的客体对象。广东人口中的“郁佢”,那真是无所不包。你劝众亲友吃掉满桌佳肴时也说“郁佢”。总而言之,打抓拉扯,踢踏跳跃,吃喝吻咬……你动手动脚,或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大凡与四肢五官有关系的行为概念,都可浓缩为一个词:“郁佢”。


  “郁佢”,可以容纳那么多内容却又雅俗共赏。大首长作动员报告时,结尾处若振臂高呼“郁佢”,那无疑是十分有煽动力的。话到唇边又吞下,这话欠严肃缺典雅不庄重,总而言之有失身份,“这个这个……”马上拍板说出口的是,“为……而奋斗!”

  与新闻界的同行接触多了,又发现“郁佢”是很有正义感的句子。追查事件真相,做好舆论监督,追求公正公平,呼唤人间真情。这是同行们普遍认同的职业操守。新闻工作者眼睛里容不得半粒沙子,一旦接到哪里又有损害群众利益的新闻报料,马上就会挺身而出。一声“郁佢”之后,立即进入一线采访现场。

  “郁佢”是需要大无畏精神的,而这个构词本身的诙谐味,又体现了广东人“在战术上要轻视敌人”的幽默气度。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1 15:29


[粤语口头禅] (24)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八(baat3,中入声),也有人写作“八卦”,多管闲事的意思。例:“三姑六婆,八埋一齐。”(好管闲事的女人都聚在一起了)。  

  这“八”,不是那好意头的“八” (皆因谐音“发”)。

  这“八卦”,亦不是那八卦。

  《周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牵涉到伏羲帝、周文王等老人家的那深奥异常的八卦,寓指天地间的万物万象。广东人的“八卦”则简单多了,“八卦”也可称“八挂”——就是八方挂念,多管闲事。


  要想参悟八卦的真谛,最好找一个易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安静去处。认识广东人的“八卦”太容易,与人交往就行。本来,一个人想不想结婚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但“八卦”者就喜爱多方提供关心、爱护和帮助,玉成好事之后,对方的生儿育女又提上议事日程……忙来忙去,“八卦”者谱写的尽是别人的歌!

  接受“八”的一方,有时会感到内心烦躁,于是就嗔怪:“八卦!”——对方的好心肠这时竟当了驴肝肺!怎么说呢,还得翻翻古人那八卦,《周易•彖》注释“丰”卦道:“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当太阳和月亮把过多的光辉洒向人间时,自身也弄得要亏蚀、淡出了。“八卦”亦然,本意是为了培养一段段良好的人际关系,过多过滥,往往适得其反。

  平心而论,有“八”与缺“八”大不一样,譬如我们所寄居的街道小区,如果“人人自扫门前雪”,那会是个什么样的世界?环境卫生、防火防盗……不少事情都需要好心的“八卦”者站出来料理一番。可以这样说,“八”是散布于我们生活中的一种最基本的公共关系。只是,公共关系学却不屑于把“八“作为一门学问收进教科书里,嫌它俗气。

  ”八“的名声已不太好听,但这个世界上依然有许许多多人乐于“八”,做善事不图名。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3 08:57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2-13 15:03 编辑

[粤语口头禅] (25)照杀

大洋新闻2006年09月29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照(ziu3,阴去声)杀(saat3,中入声),下定决心要干成一件事之意。例:“乜话?买呢部车要比晒我啲老婆本?照杀!”(你说什么?买这辆车要全赔上我准备娶老婆的本钱?买!)

  “照杀!”

  够杀气腾腾的。这话儿并非搬自武侠小说中的高手对决,也不是屠宰场里的录音播放。身为广东人的你,日常生活中就没说过“照杀”吗?

  你逛农贸市场,与某小贩一番讨价还价,最终便会咬咬牙掏出几张钞票:“照杀!”

  你躲家里书房应付出版社的催稿,小宝宝却哇啦哇啦哭诉肚子饿存心分散你的注意力。你随意拿一个橡胶奶头往小家伙嘴里一塞,哭声止住。你乐了:“嘻,照杀!”

  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要干成一件事,那就是“照杀”了。


  许慎《说文解字》释“杀”道:“戮也。”司马迁《史记》述:“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杀”的是人。柳宗元《捕蛇者说》记:“去死肌,杀三虫。”“杀”的是动物。黄巢《不第后赋菊》吟:“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植物也会遭“杀”。“杀”,显然与生命的丧失有直接关系。今日广东人说“照杀”,难道也意味着刀光剑影?

  你也许会发现商品社会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商品降价竟标明“大出血”;买方压价则称“杀价”;企业要破产了,经营者会感叹“要跳楼了”,甚至于真的付诸实践!历史事实还一次次告诉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倘若搞不上去,人要饿毙,国将不国!认识了“照杀”,也就认识了经济成败与生命得失的利害关系。

  搞经济工作,不妨学会说一句“照杀”,这话儿道尽了不是鱼死就是网破的办事决心.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3 08:59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2-13 14:50 编辑


[粤语口头禅] (26)菲士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0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非(fei1,阴平声)是(si2,阴上声)。英语face的音译。意指面子。例:“呢场骚你好有菲士噃。”(这个活动你很有面子哩)

  做人最怕没有“菲士”。

  你的亲朋好友频频喜上眉梢,三五天便递过来一张“罚款通知单”——婚宴请柬。眼看这个月的工资已全用完,为了让“利市”(参见“利市”条)封里的贺仪不低于“市价”,你翻出定期存款单赶紧往银行储蓄所跑。你向老婆强调:“我唔可以冇晒 ‘菲士’。”(我不可以没了面子)

  树要皮,人要脸,广东人要“菲士”。就说生意场吧,人若缺了“菲士”,就羞于交往,结果什么都不敢做、什么也做不成。“菲士”看似无形实有形:驾一辆名牌小车、穿一身名牌衣装、叼一支名牌雪茄烟、品一壶存了多少年的普洱茶……也包括随行一个娇滴滴的女秘书。

  何为“菲士”?说白了也就是面子,“face”的音译,因沾上洋气而显得娇嫩,显得华贵。回想改革开放之初,谁家来了个“香港客”,就是个能引起左邻右里羡慕的很有“菲士”的事情,皆因由此可带来一些新鲜物品。那时人们的思维定势是这样的等号关系:“香港客”=“南风窗”=“T恤”、“喇叭裤”、“太阳镜”、“录音机”、“港纸”等物=“菲士”。

  由面子想到了人类的祖先。那时候,“裸猿”们向外界展示的是整个“身子”。进化了,感觉到赤身裸体的羞耻了,于是就有了衣服。一直舍不得遮掩起来的,就仅剩一张悦人耳目的面子。可以设想,人与人打交道时如果以背相向不给面子,谈何尊重?!

  “菲士”的实质也是讲究“尊重”二字。社会在进步,光是一张质朴的面子已嫌文化标记不突出。因此,从脸部化妆到寻找许许多多的代用物,一切都为了悦人耳目。有什么样的“菲士”,就有什么样的文化.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3 14:48


[粤语口头禅] (27)甫士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03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普(pou1,阴平声)是(si2,阴上声),英文pose的译音,意为美妙的姿势。例:“呢款甫士,直程会电死人啦。”(这一姿势,对异性的杀伤力实在太强了)。

  庄子在《天运》篇中讲述过一个关于“甫士”的故事:东施相貌奇丑却心有不甘,一天,她发现邻人西施捂着胸部皱着眉头的模样惹来许多小伙子的“注目礼”。于是,东施也大摆西施生病时的“甫士”,结果把人们都吓坏了!

  人类自以为最美妙的姿势,换句洋腔来说,就叫“甫士”。如庄周老先生所述,美女摆“甫士”愈显风韵,丑人摆“甫士”适得其丑。如今,网络上有些什么“姐姐”、“妹妹”之类热衷于摆“S”形或是别的什么型“甫士”,据说还可以让观众看了“流鼻血”,到底是效仿西施还是东施?那就人人心中有杆秤了。

  平日里,人们也许不会考究自身的四肢五官该如何摆布才富有美感。一旦冲着照相机的镜头,想到自己这一瞬间将要作为美的作品留之于世,那就马虎不得了。“甫士”美不美,自有照相机的快门作证。摆过一两回“甫士”之后,男人们一般都会知难而退,日后结伴郊游时,宁愿拿照相机充当为“甫士”作嫁衣裳的角色。

  反之,靓女一举手一投足,自我感觉风情万种,光是依傍着柳绿花红“抢镜头”仍嫌不过瘾,那“甫士”还摆到自家闺房的梳妆镜前,孤芳自赏——按弗洛伊德的解释,这叫“自恋情结”的充分体验。如果“甫士”单单用于“自恋情结”,未免太浪费资源了。最好在自娱过程中还捞取些意外收获,现代社会中仪态万千地穿梭于广告界和时装界的模特儿们,已印证了职业化的“甫士”具备极大的商用价值。

  但是,具体“甫士”还要具体分析。韩非子在《内储说》篇中讲述道:楚王宫里的一位美女新近得宠,该美女常以一款纤纤玉手轻掩樱桃小嘴的“甫士”展示于楚王。楚王不解,问疑于郑袖,郑袖趁机进谗言道:“当然是她讨厌你嘴里的臭气。”这还了得?楚王一怒之下,竟命令侍卫拔刀把美女的鼻子割掉了!

  弄巧有时反成拙,这是“美人无鼻”的典故告诉我们的。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3 14:55


[粤语口头禅] (28)竟轰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04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竟(ging2,阴上声)轰(gwang2,阴上声)。内藏玄机、内有乾坤。例:“呢场波嘅裁判密密畀牌我哋,同嗰边实有竟轰。”(这场球的裁判老是判罚我们队,与那边肯定有着不可告人的交易。)

  “竟轰”?就像往哪里扔了颗炸弹,谁见了这一字眼,都会嚷嚷说没有见过。这不奇怪,有些粤语口头禅,只可言传不可书写(本文只是借用了粤语读音相近的字词);世上还有些事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呢。

  说一个人有“竟轰”,那就是有了不可书写、不可言传之事。说得有点玄了。转译成规范化的现代汉语,“竟轰”,就是内藏玄机,就是内有乾坤。


  某男某女单独待在一起,是最容易被闲人说成有“竟轰”。那“竟轰”,不可书写、不可言传,干了什么或没干什么,尽在别人的意会之中。你说你没有“依依揖揖”(参见“依依揖揖”条),但人家没说就有啊,若有也只是有“竟轰”,说不清,理还乱。

  “竟轰”这物有时真像炸弹,杀伤力极大。多少年来,若是某人因为有男女间的“竟轰”,组织上就不给提拔的机会了。每个人所背负的“家庭出身”,也属不可言传的“竟轰”。于是,你工作再努力,申请书写了又写,最终仍是无法取得进步。拨乱反正以后,“家庭成分”这一原罪性质的“竟轰”,才逐渐不被有关部门所提起。

  说到个人档案,也不知有什么“竟轰”?人活一辈子,档案与姓名一样,是相依一生的身外物。只是,姓名只是一个符号,一眼就能看穿。档案不要说看穿,你这一辈子连看一眼的机会都没有,什么“竟轰”,你又怎么可能知道?!由此造成的事实是,“竟轰”可以制约一个人的大好前程——你工作上有再大的业绩,只因没有“竟轰”——档案不存在记录,也许就意味着你所有的辛勤付出就真的等于“没有”了。这还好,若是你的档案不幸被“画花”——有了“竟轰”,麻烦也许会更大。

  “竟轰”这物有时更像火箭,一下子就助推某个人上了天。谁谁一朝得志,谁谁又一夜暴富,不用猜,会与“竟轰”有关。

  因为“竟轰”,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复杂、曲折与多变。不妨给人生留一点悬念吧,我们又何必去穷究这“竟轰”到底是什么!


作者: 聪聪    时间: 2011-2-13 20:29

原來我們日間的口頭禪,竟有咁多故事和出處,真佩服饒校友的才華。更要謝謝桃李兄的推薦轉帖!!{:4_103:}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5 15:36


[粤语口头禅] (29)玩嘢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05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还(waan2,阴上声)冶(je5,阳上声)。视同玩游戏。例:“想玩嘢啫嘛,即管同你玩大佢!”(不就想玩一场游戏吗?我们不妨玩痛快一点!)  

  “呈沉剪,呈沉包,呈沉糯米叉烧包……”如此“猜呈沉”,“唔知你玩过未?”我们曾经拥有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世界,对好多好玩的儿时游戏,都记忆犹新。如今活在成人世界里,仍念念不忘一句话:“玩嘢”。

  “玩嘢”,说穿了就是玩游戏。此乃广东人的方法论,凡事不怕苦不怕累,最怕不好玩。有人可能会看不惯“玩嘢”:不就是游戏人生吗?真若这样理解,可谓大错特错。虽知广东人做事“最紧要好玩”,用的是积极进取的心态:既要认真努力地干好一件事,又要干得轻松愉快。一方面不会亏待工作,另一方面也不会亏待自己,这是广东人“玩嘢”的底线。

  “玩嘢”声声,广东人一个个思维活跃,好方案出了一个又一个招。因为好玩,广东人不会太计较个人得失以及报酬大小;因为好玩,工作也就成了人生之旅的调味品。

  现代人爱讲游戏规则,这不正由“玩嘢”而来吗?就像“猜呈沉”一样,“剪赢包、包赢锤、锤赢剪”是永恒不变的规则,不管你官阶有多大、地位有多高,置身于“玩嘢”中,就要按小孩子都懂的思维方式行事,愿玩服输。

  又岂止是对待工作,在广东人心目中,哪怕是生生死死这样的大事,也像玩游戏一样。人来了就是为谢幕而准备的,死了无非两个字:“玩完”。诚如电子游戏的程序,经历了一定的步骤,最终总要出局的。连人生结局都想得那么通透,死亡就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了。

  是的,人生步步在“玩嘢”:工作上再怎么敢想敢冲,于领导者来说都是“放纸鹞”;难办的业务被推来推去,无疑玩上了“弹波子”; 办公室政治中,“骑牛牛”、“扯大缆”等项均是免不了的游戏;哪怕是回到家庭生活里,柴米夫妻,重演的亦是“煮饭仔仔”啊!

  凡事如“玩嘢”,无趣眨眼变有趣。凡事如“玩嘢”,人又怎么会得抑郁症?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5 15:39


[粤语口头禅] (30)(氹)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0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拖庵(二字连读,tam5阳上声及tam3阴去声)。原意为水塘,引申义一为行为过程中的转圆圈,二为哄人开心。例:“你知我系畀人凼大噶!”(你知道我是被人哄着长大成人的)  

  我们都有一个唱着儿歌盼着长大的童年。“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这首歌,年纟己在40岁以上的广东人一般都唱过、听过。有趣的是,唱“凼凼转”的广东人从此就与这个“凼”字结下不解之缘,“凼”来“凼”去没个完。

  不妨先看看“凼”是个什么家伙。凹下的地里有水,这已直观写就一个“凼”字。字典释义为水塘,在粤语口头禅中却不能这样解释。“凼凼转”中的“凼”,读阴去声,是圆圈的意思,不知是否从水塘周边的近似圆状而引申过来?而读阳上声的“凼”,是带欺骗性质的哄人开心,能与水塘扯上多大关系则不好考究了。


  广东人生来爱“凼”,或你“凼”我,或我“凼”你,“至紧要凼人开心”(最要紧的事是哄人开心)。夫妻之间,“凼”术是用得最多的了。明明满脑子想的是单位里的工作,偏要对老婆(或是老公)说一声“我成日挂住你”(我整天想着你),诸如此类,无非就卖一个口乖。真实的谎言日积月累,却使夫妻感情常保浪漫至慢慢变老。

  各自各精彩的一个个“凼”,构成了今日广东人人际关系中一种积极向上的趣味性元素。“凼”肯定有违诚实,却又谁都不会为此较真。在一个单位里,懂得运用“凼”术的上级,自是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干活积极性。受“凼”的广东人,经常加班也不会索要加班费,因为开心。

  钱多钱少,开心就好。我们本来一个个都是被“凼”大的,“凼”就“凼”吧,面包会有的,奖金、住房、职位、级别、荣誉……只要努力工作,以后什么都会有的。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大大的迷宫,你、我、他都在里边“凼凼转”,在“凼”来“凼”去之间一次次做出努力……可是,我们永远不知道迷宫的出口最终会在哪里。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6 09:48


[粤语口头禅] (31)

大洋新闻 2006年10月09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橙(caang3,阴去声),本义为用竹竿使船运动,引申义为支撑、支持,多用于同事、朋友、上下级间的相互打气。例:“细路仔唔识世界,靠你老人家‘撑’硬佢。”(小孩子不懂人情世故,靠你老人家的鼎力支撑了。)  

  人在社会上立足,没人“撑”可不成。

  学生之中选择班干部,冲着声声“撑你”,当选的班干部自是办事得力。反之,若是没有同学“撑”,或是老师不“撑你”,班干部就当不成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群体里, “撑”既等同于你的群众基础,亦相当于你在官场中的根基,两者相辅相成,脚跟由此站稳。除非你崇尚无官一身轻,否则的话,人要追求进步,就得看有没有人“撑”。

  “撑”字从手从掌,感觉上靠的是手部动作。“撑”同立足,于是又觉得应该依靠脚部动作。还是查查字典再说,“撑”字释义有四:①抵住,支持;②用竹竿使船运动;③充满到容不下的程度;④使之张开。以上四点似乎与脚部无关,但要注意的是第二点。须知我们珠三角地貌河汊子如蛛网密布,在桑基鱼塘上耕作的人们,那用竹竿使船运动的动作,正是再熟悉不过的父辈身影。
  船在江河走,哪能不靠“撑”?“撑”之立足点,在于足下的沃土。明白了父辈赖以生存的浅显道理,广东人才那么喜欢说“撑”。至此也明白,我们的干部任命何以要实行公示。群众“撑你”,你才可以执政为民,为维护群众利益办更多的实事啊。当然了,组织上信任你,你更可以解放思想大胆去干。组织上若不“撑你”了,你就得下课,事情就这么简单。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时”这“务”,不妨理解为“撑”。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6 09:50


[粤语口头禅] (32):发沤豆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0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法(faat3,中入声)欧(au6,阳去声)逗(dau6,阳去声),意为发愣。例:“唔好正系顾住发沤豆。”(不要老是发愣不干活)

  欣赏罗丹那著名的雕塑作品“思想者”,我突发奇想:这一个法国人,是不是正在“发沤豆”呢?!

  请原谅我的冒昧亵渎。因为,当我枕着办公桌在“发沤豆”时,局外人也容易把我这神态误解为一款沉思状。假作真时真亦假。

  这一口头禅或许可译为“发愣”,意思是好像在想什么其实什么也想不出来。奇怪的是,人的一生有相当大部分的时间段是在“发沤豆”中度过的,工作或者学习,不知不觉中就会进入这一状态。这大概是人体生物钟偶有阻滞的缘故,由不得自己的意志做主。

  “发沤豆”实在太影响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今人便大喝浓茶和咖啡,据说可借茶叶中的一种什么酚抑或咖啡中的什么因以驱赶“发沤豆”。还有抽烟,那尼古丁被说成是可置人体生命于不健康、也可置“发沤豆”于死地的一把双刃剑。上述方法我通通试过,但“发沤豆”要来就来,挡也挡不住。我也曾听说古人所创造的“头悬梁”、“锥刺股”一类自我体罚的方法,效果据说还相当不错。想到身体发肤受诸父母,我至今不敢尝试。

  广东人表达这一意思的书面文字不甚统一,有人写作“发牛斗”,这样就把自身的不是归咎于天上的星宿了。想想也有一定道理,人生天地间,让自己的思绪发放于“牛”“斗”神游一番,有利于与老天爷取得沟通哩。只是,“发牛斗”只讲耕耘,不问结果。

  “发沤豆”则是点明了有自然界生物——“豆”参与其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但“发”和“沤”则违反了豆类植物的生长规律,故此得到的是称作“豆芽”的怪物。广东人借用农副业的生产术语,形象地说明了这一不可名状的思想产物难得正果。

  人之为人,又何必步步都去寻求正果?“思想者”也有“发沤豆”的时候。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8 11:21

[粤语口头禅] (33) 埋堆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买(maai4,阳平声)对(deoi1,阴平声)。融入某一堆人,进入了某一圈子。例:“埋堆先至有得玩。”(大家多互相帮才会有发展。)

  “埋堆”,我总怀疑这与女娲造人的远古传说有关。却说女娲她老人家捏五色土造人,已是依据不同品种分成了一堆堆。以后,分散于不同角落的人们连同后代便都有了与生俱来的“埋堆”意识,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埋”,现代汉语的引申义是隐藏。不显山不露水地,让自我融入了某一堆人,或曰进入了某一圈子——“埋堆”说白了就那么一回事。切莫看轻了“埋堆”的作用。若是在机关里工作,“埋堆”绝对是个人要求进步的先决条件,“埋堆”对了头,进步会更快。

  大家都是湖南老乡、安徽老乡或别的什么老乡,语言、饮食等的文化相同,就有了“埋堆”的前提。广州有食肆干脆命名为“同湘会”,这已把借饮食而“埋堆”的动机与条件表露无遗!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埋堆”使得人们因某种利益取向聚在一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提携。生性再爱独处的人,有时也要“埋堆”,由此而蓄积了能量、寻觅了机会。

  谁爱“埋堆”,谁的赢面就大。事情甚至可以从下一代的成长抓起,进幼儿园、接下来的读小学、中学、大学……求学求知还求“进重点”“抓名牌”!问世间知心知己有几人,数来数去就“同学”二字是可以一生相伴相随的。这就是“埋堆”了。如果同学圈都是名牌学府里出来的,成才成功的“堆头”不就大得多吗?若混不上“哈佛堆”、“剑桥堆”,博个“北大堆”、“清华堆”也错不到哪里去。

  人生步步需努力,莫待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18 11:23


[粤语口头禅] (34) 食水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蚀(sik6,阳入声)虽(seoi2,阴上声)。本义为船舶水位深浅,引伸义为中间环节中赚取的收益。多用于商业行为,例:“呢单生意,你食水好深噃!”(这宗买卖,你所赚的利润也太多了!)

  广东,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点,这是近年来为专家学者所热说的话题之一。据认为,从两汉甚至于更早的年代,中原及沿海地区的商贩就把陶瓷、丝绸等物品装船,经广东的港口出发,远航到印度、埃及、罗马等地。就是这样,我国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与西北大陆的古丝绸之路一起,共同成为连接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奇妙桥梁。

  广东人的口头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证据,是否可以也为揭开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真相做出一分贡献?我指的是“食水”。

  “哗,食水好深啵!”这话,我们常听常说。想细想深,讲述的不是海上丝绸之路时来来往往的船舶状况又是什么?!

  沧海桑田,由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一段历史尘封,今人所说的“食水”以及“食水好深”,已偏离了本义。稍稍沾点边的,是该口头禅专用于商业行为。我们每天吃到嘴里、用在身上的种种物品,流通中所经环节越多,“食水”就越多。若然中间环节从中狠赚了一把,我们就会慨叹“食水好深”。

  “水”为钱财,“食”为赚取,说白了就这么回事。古人的海上丝绸之路,船身“食水(位)”越深,便意味着装货越重从而可卖得更高的价钱。今人商业行为中的“食水”深浅,却未必按照商品功能价值而定。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反映的是商品的交换价值,而交换价值除了商品的功能价值以外,还包括信息附加价值、技术附加价值、文化附加价值等的价值总和。而每时每刻争夺我们眼球的以致于挟带明星效应的商业广告,只是依附于附加值之“食水”链条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身处信息经济时代,附加值在商品价格中的比例是大于其功能价值的,故此,“食水”者异常活跃,盆满钵满。



作者: lucy_D    时间: 2011-2-19 21:28

{:4_104:}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2 08:32


[粤语口头禅] (35) 缩水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3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叔(suk1,阴入声)虽(seoi2,阴上声)。货品貌似对板,但实际上还是不对板。例:“呢间屋公摊面积咁大,似乎有啲缩水啵!”(这住宅公摊面积这么大,似乎有点货不对板。)  

  前面说过,广府文化“水分”很足,故粤语口头禅中比较多“水”(参见有关“水”条)。“缩”字偶尔也会在口头禅中出现,但多含贬义,如“缩数”、“缩骨”(参见有关“缩”条),又如“缩水”。

  最直观不过的“缩水”,表现于新购置的衣物,水洗过一两回之后,就不是原来的尺寸了。货品貌似对板,但实际上还是不对板,是谓“缩水”。


  “缩水”是个对立统一的客观存在,是认识生活本来面目的一个过程。假日里随旅行社出游,虽说有张行程表详列所去景点,结果则是远眺一下而已,目光所及也是“去”。说到一些房地产广告的“缩水”内容,你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因为是貌似对板,所以就让缺乏想象力的消费者在多次看楼盘之后学聪明起来。知晓“缩水”属于经济交往中有时要附加的小动作,广东人一般会宽容待之。

  正如购置衣物时会稍把尺寸预大,广东人经历“缩水”多了,处理问题往往会用上这一特殊的方法论。企业运作中便常有这种“缩水”情况:部门向上呈报预算方案,所需人、财、物故意让“尺寸”做大一些,好给领导的批复留下一定的裁减余地。反正,“缩水”权掌控在领导手里,由此造就一个心照不宣的宽容空间。

  我们都知道,宽容是人类的一种美德。如果说,有一种行为可以让我们通过多次的心理体验去培育宽容,那么,“缩水”就“缩水”吧!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2 08:34


[粤语口头禅] (36):顶硬上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鼎(ding2,阴上声)硬(ngaang6,阳去声)尚(soeng5,阳去声)。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例:“逼到埋嚟,只能够顶硬上喇。”(事到临头,只能拼着命去干好它啦)。  

  工作上的重要任命,常常是在你没有足够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突然降临到头上的。这样,你就只好“顶硬上”了。所要面对的事情千头万绪,这时候,你连吃奶的力气都得准备用上去。

  “顶硬上”语出旧社会“咕喱”(旧时对搬运工人的带轻视态度的称谓)中流行的一支歌谣。肩负重荷,一步一颤,“咕喱”们唱道:“嗨呀嗨哟,顶硬上啰,鬼叫你穷啊……”“顶硬上”是穷之过,那时生活在贫困线下的搬运工人,不拼死拼活出卖劳动力,又哪有第二条活路?!

  时移世易。如今,重物的搬运者尽可借助于吊车铲车一类现代机械,“顶硬上”这一把人当牛做马的日子亦已一去不复返。该口头禅却被今天的广东人照说不误,当然,其语义与“鬼叫你穷”已扯不上关系。

  “顶硬上”也许是让你主持某个新课题的科研工作,也许是策划某项新产品的销售大行动,用外省人的话叫“压担子”,那是从客观条件去形容该工作非同小可。广东人则会从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角度去感慨一声“顶硬上”,其实,所要印证的道理都一样:事在人为。看过描写旧时搬运工人题材的电影或戏剧就知道,那“顶硬上”者,喘着粗气、淌着大汗、青筋凸现……总之,很不好受!至于今天“压担子”造成的“顶硬上”,也会把人弄得心力交瘁。

  有一句职场上流传甚广的顺口溜,对“顶硬上”作了最贴切不过的诠释:“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牲口用。”既然如此,人为什么仍要“顶硬上”?观其过程,可看到个人的潜力如何得以充分发挥;视其结果,则有成功来之不易的莫大喜悦。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3 16:16


[粤语口头禅] (37) 爆棚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包(baau3,阴去声)彭(paang4,阳平声)。人太多了。“章子怡同周杰伦比,你话边个嚟会爆棚啲喇?”(拿章子怡与周杰伦比较,你说谁来会吸引更多的人?)

  计划是约请300位嘉宾的酒会,殊不料来了上千人!眼见得僧多粥少,主办人就会无可奈何地感叹:“哗,爆棚!”在我们的生存空间,“爆棚”奇观其实时有所见,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中的热门旅游景点和商业旺地,国际影星、球星所出席的户外活动……只因某一触发点,人流便不知好歹地涌到“棚”里来了。爆炸之“爆”,一语惊人,说明了该特定空间所潜藏着的危险性。

  还是先翻翻老皇历。旧时戏班子下乡,村民们便砍来竹子,在村里的某一空旷地搭起一个“棚”——临时舞台。那时候缺少收音机没见过大彩电总之是精神粮食极度贫乏,有戏可看当然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于是,邻近的和不邻近的乡下人都赶来了,人越挤越多,那临时舞台不堪其挤,只听一阵“哗啦啦”——“爆棚”了!


  时移世易,正宗的“爆棚”如今已难得一见。源自乡下地方的“爆棚”一说,却更为今天的城里人所喜欢使用。从单位空间占有人口的比数就知,城市,这一社会进化之“棚”具备更厉害的“爆棚”因素!如果把我们寄居的整个地球也视作一个“棚”,那么,“爆棚”的危险依然存在。目前,世界人口在急剧增长,有限的地球资源能满足人类的无限需求吗?正是为了避免人‮爆口‬炸,计划生育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国策,才要常抓不懈。

  一位西方学者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笼子里养了几对老鼠,起初,它们和睦相处,生儿育女,一只只很健壮。笼子里的老鼠越来越多了,便开始互相撕咬,争夺空间。终于有一天,鼠辈们在拥挤不堪的笼子里全都死去。  

  ——这就是“爆棚”。

  多到极点,也是空啊!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3 16:19


[粤语口头禅] (38) 度桥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铎(dok6,阳入声)乔(kiu2,阴上声)。想办法、出主意。也简称“度”,例:“唔理你用乜嘢手段,总之同我度掂佢。”(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手段,总之要把办法想出来。)

  有些人一生中就是赖“度桥”以“揾食”(参见“揾食”条)的。

  ——谁?

  ——张良、诸葛亮、吴用、刘伯温……

  ——须知这几位摇鸡毛扇的先生尚未拿到高等学府里的建筑专业文凭,如何“度桥”?

  原来,广东人所说的“度桥”,与广州大桥、解放大桥、洛溪大桥一类跨河流建筑物风马牛不相及。那“桥”,据说架设于人体大脑内,倘不好好忖度,智慧就不会老老实实跑出来。正因为没人可让眼睛转个180度,以便观察大脑思维时是怎样一种状态,人们才编神话似的找了一些参照物。流传甚广的有两种:一说“脑袋”——那智慧就装口袋里;一说“脑海”,广东人偏重于后一种说法,故想到“度桥”以跨越思维障碍。

  “度”,是揣度、计算、测量的意思。于“度桥”之人来说,无论怎么“度”,也要在思维障碍之间架起一道智慧的金桥。

  要是爹妈少给了一副会“度桥”的脑袋,怎么办?不要紧的,社会化大生产讲究各尽所能,社会分工中有专事“度桥”的职业。古时候,任职军师的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谓“度桥”之佼佼者。至于师爷,其职业的普及性更为旧时的老百姓所熟悉。现代社会中,则有不少偏重于“度桥”的饭碗可供求职者选择。“度桥”本身,不就描述了人们脑袋间的智慧是可以借“桥”而输出输入的吗?

  宋人秦少游一阕《鹊桥仙》,可证“度桥”多么艰难:“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度桥”时,那绞尽脑汁的苦楚有如牛郎织女之难成眷属……蓦然回首,却见灵感的喜鹊翩翩而来!

  苦是苦了一点,但人们还是热衷置身在“度桥”职业。本来嘛,桥的本质就是讲究传播、讲究沟通的,何乐而不为?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4 14:48


[粤语口头禅] (39) 识做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19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色(sik1,阴入声)皂(zou6,阳去声)。也作“识嘟”。懂得“怎么做”。例:“唔使喊苦喊忽嘅,识做就掂。”(不用这样哭丧着脸,懂“怎么做”就行)  

  广东人有时把这口头禅唤作“识嘟”。意思都一样,“嘟”在英文里写成do,是“做”的英语读音。

  “我识嘟嘅嘞(我识做的啦)。”说话的人脸带狡黠的微笑,听话的人亦以会心的微笑相报,千种万种许诺,不如这种心照不宣来得透彻。

  企业为新产品做质量鉴定,“唔(不)识做”者清茶一杯待客,甚至连“工作餐”也不管;“识做”者……嘿嘿!你猜一猜,怎样才更容易给专家们留下良好印象?人们“识做”的机会非常多:接待各级检查、与有关职能部门打交道……“识做”与“唔识做”效果大不一样。

  “识做”究竟为何物?谁说穿了,谁就属于“唔识做”。你有求于人,却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炸药包”“手榴弹”(此类物品据其形状而命名)扔到对方的办公室里,那当然是自讨没趣。你转为暗中行事,但带进对方家里的“炸药包”夹了馅——数万元计的钞票,你以为人家就一定领情吗?一方面,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另一方面,人类中的绝大多数都不愿干违法乱纟己的事情。公务上与人交往,如果这两方面都考虑周全,可算作“识做”。在商品经济的社会里,“识做”活跃其间,功效如神。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副对子是否可以给“识做”作个注解呢?“学问”、“文章”两者,全在一“识”。有些事情可做不可说,有些事情说了就是错。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4 14:50


[粤语口头禅] (40) 收科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20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修(sau1,阴平声)火(fo1,阴平声)。意近收场、结局。用于喻指较难收拾的场面,例:“我都唔知佢点收科!”(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收拾这样的场面)凡属不太容易收拾的场面,广东人爱说“收科”,不说收场。

  戏是要收场的,棋是有结局的,什么样的情况才会导致“收科”呢?“收科”,广东人的形象思维里,应铭刻着对旧时科举的酸楚记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中国实行了整整1300年之久的科举制度,是多少古人一生做人目标的孜孜追求,而广东人的业绩偏偏差强人意。像封开人莫宣卿那样实现广东籍状元的零的突破,自是可喜可贺,怎奈后继乏人。能怪自身不努力吗?河源人古成之赴考落第的遭遇,总让人对科举的制度化弊端产生不少困惑。三次考秀才未取,花县人洪秀全用揭竿而起的举止,表示了对科举腐败的极大愤慨。


  困惑归困惑,愤慨归愤慨,人们若不执迷于科举又能怎么办?假如,成功之路只存在一座独木桥?高中状元的广州人伦文叙及第前爱吃猪杂肉丸粥,参照其食谱冠名“及第粥”的一款粥品流行至今,寄托着与之有关的种种复杂情愫。终其一生亦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吃一碗粥,解解馋也好。该“收拾科举”了,有人议论。怎么“点样收科”(怎么收拾科举)?有人不解。

  有些事情,并不会因为消失已久,就会从记忆中淡忘。每逢遇上一团乱麻似的场面,广东人马上联想到的,仍是“点样收科”的旧时记忆,那是曾经纠缠了1300多年的记忆啊!真到了“点样收科”的地步,要解决起来是够棘手的。

  有感于“收科”之烦恼,我们才渐渐地学聪明起来:凡事三思而后行。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8 16:42

[粤语口头禅] (41):炒鱿鱼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23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炒(caau2,阴上声)尤(jau4,阳平声)余(jyu2,阴上声)。又简称“炒”。失业、下岗、下课、打破饭碗。例:“咁样同老板顶心顶肺,博炒鱿鱼咩?”(这样与领导过不去,想下岗吗?)  

  这口头禅在两种角色关系中产生截然不同的效应——

  其一,烹调者与品味者。一方不忍下箸,一方食指大动。其二,上级和下级。说话的,冲动中显恼怒;听话的,愕然后是忧心。身处这一种角色关系中,被“炒鱿鱼”的一方,意思就等同于失业、下岗、下课(某省口头禅)、打破饭碗。

  最早把“炒鱿鱼”语义援引于失业的人,肯定熟读了《红楼梦》。须知曹雪芹老兄有《好了歌》细述禅机道:“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而粤菜中的“炒鱿鱼”之所以口感够“爽”,全在于其烹调前娴熟的刀功连同下油镬爆炒时的“够镬气”(炽热的火候)。目睹烹调过程中那一片片鱿鱼刹那间卷曲起来的境况,失业者也许就会触景生情——多像自己卷起铺盖离开工作单位时的情状!  

  唉,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身处社会的转型期,人与“鱿鱼”没什么两样,随时就范于企业管理者的娴熟“刀功”之下,“好快的刀!”就企业管理者角度而言,总因冗员误事而不得不考虑,不狠心“炒鱿鱼”又怎图企业的轻装发展?而处于“鱿鱼”角色的企业员工,有时也会主动“炒老板鱿鱼”,冲着“鱼唔(不)过塘唔肥”的个人发展想法,自己先另谋高就而去。不管谁“炒”谁,动机全在一个“好”字。正是:“若要好,须是了。”

  必须注意的是,倘不察火候,一味顾“炒”,那过火的“炒鱿鱼”便弄成有如嚼烂布一般的口感了。是“好”是“了”?不管处于哪种角色,具体问题还真的要具体分析。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2-28 16:44

[粤语口头禅] (42)得个桔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24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德(dak1,阴入声)过(gwo3,阴去声)吉(gat1,阴入声)。落空。例:“唔使问阿贵,呢回结果又系得个桔。”(猜都不用猜,这件事的结果还是落空)

  “我曾经对你说过,这是个无言的结局……”幽幽的歌声随晚风飘来,撩起人的几多思绪!

  热恋已久的女友披上了婚纱,新郎却不是自己;耗尽多少时间和精力写就的巨著画上了一个句号,却没有出版社愿把它付诸铅字;一次次呕心沥血寄望于人才与事业共同发展,但要提拔的干部总是别人……凡此种种,广东人无可奈何地摊开了双手:“得个桔。”

  对于行为与结局所形成的这一强烈反差,外省人俗一点的感慨有“竹篮打水”,雅一点的嗟叹是“化为乌有”。广东人换了一种说法,该是考虑到“乌有”太难捉摸,而从井里“打水”的方式又早已被自来水所取代了吧?想来也是,橘子人人可尝,“得个桔”显然易于调动听众的形象思维,但求取得共鸣。说成“得个吉”,也行。两手空空,谐音“凶凶”,故此取其反义,用“吉”或“桔”。桔,广东人都能理解,就是“吉”。桔,其树为常绿乔木、其果状圆,“得个桔”正好寓意“得个零”。状圆的水果多的是,为何不说“得个橙”或“得个西瓜”?却有个缘故。尝一口橘子吧,酸溜溜的,而正是那酸彻牙龈的回味,使我们的脑子比较清醒起来了。

   虽知人世间多流传一些励志格言,“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志不强者智不达”、“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守得云开见月明”……人们念叨着类似的格言,以此为座右铭,努力了、奋斗了,但有时候,期待在某方面取得成功的所有付出,无奈仍是“得个桔”。期望值越大,失落感越强烈。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广东人“得个桔”,也说追求的结局是酸的,是苦、是辣又如何?人生最怕是乏味。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1 14:25

[粤语口头禅] (43) 抵谂啲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25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底(dai2,阴上声)挪庵(nam2,阴上声)的地(di1,阴平声)。要想得通。例:“抵谂啲,执埋啲手尾。”(想通一点,把收尾工作做一做)

  说这句口头禅时,最好先点亮一根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在蜡烛礼赞中体会一下做人价值的最高境界。

  “谂”是想的粤语读音,“抵谂啲”,意为做人要想得通。人之所以想不通,有时是有感于角色功能的不平等而起。教师育人,学生成材;工人生产,厂长领奖;战士守卫边疆,首长接见外宾……为什么命定自身角色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为什么?地球转运到公元纪年的这一天这一刻,社会分工就这样。在一个集体中,不可能人人都当主角、当轴心、当太阳的,故此,舆论规范才崇尚蜡烛、小草、螺丝钉一类有奉献精神的角色。“抵谂啲!”说这话时如果血还热、气不顺,那就多默念几遍,力求最终说服自己。

  想,粤语弄成了“谂”。从“言”从“念”,证明想得通往往表现在口头上,即口服心不服。是的,不少人心里还是要犯嘀咕的,“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到底图的是什么?!
  “精神楷模”、“学习榜样”毕竟属于人类中的极少数。就芸芸众生而言,总觉得蜡烛般的奉献精神太难学,怎么办?广东人便用了个境界不高的口头禅:“抵谂啲。”这话无非是提醒一下自己:你是会动脑筋的人啦,所以要想得通。

  也有人偏偏不会开动脑筋,想哭就哭,想闹就闹。谁?小朋友。

  学会“抵谂啲”,人就走向成熟了。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1 14:28

[粤语口头禅] (44)食头箸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26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饶原生

  读蚀(sik6,阳入声)投(tau4,阳平声)住(zyu6,阳去声)。抢先一步、首先去做。类似的说法有“饮头啖汤”。例:“生人唔生胆,点食头箸?”(这样胆小怕事,怎么抢先一步去做事?)

  这话儿说白一点,就是第一个动筷子。旧时大家族的家宴,那“食头箸”者必是一家之尊。大观园里的贾老太太便具备这种资格。如今人们聚一起吃饭,谁肚子饿谁第一个动筷子就是了,还讲什么规矩?不是的,倘置身于有点名堂的吃饭场合,小如婚宴,大似国宴,那可真是非礼勿“食”!

  正因为广东人深悟“食头箸”的非同寻常,所以这话儿常常借用于许多率先打破陈规陋习的举止。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涌现了不少闻名遐迩的专业镇:虎门服装、容桂家电、小榄五金、古镇灯饰、西樵纺织、大朗毛织、大沥铝材……靠“一镇一品”或“一镇数品”,就可以为自己、为企业、为地区带来可观的收入。镇域经济的最早形成,靠的正是广东人“食头箸”的敏锐举止。

  回到有点名堂的饭桌上来,我们见到绝大多数人都规规矩矩,静待某位理所当然的“食头箸”者发号施令。有谁抢先动了筷子,得到的也许是满桌白眼。也有人只管“食头箸”,看不惯是人家的事情,吃到嘴里才是自己得到的。“食头箸”者好就好在首先激活了饭桌上的气氛,撕开了突破口,满足了众人想吃又怕担风险的需求。

  这话儿其实还有一个表述方法叫做“敢为天下先”。广东发展能有今天,没有一点“食头箸”的冲劲还真不行呢。在2003年全省建设文化大省工作会议上,省领导曾高度评价一种叫做“并蒂莲”的文化产业开发经验。一张并蒂莲照片,形成一个并蒂莲品牌,把结婚用品、食品、邮品、工艺品、印刷品等11大产品系列都发展起来,盘活了过百家企业,集聚了数百款产品,产品畅销全国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下之大,其实总会有未被开垦的处女地。想想看,想准了就不要再犹豫——“食头箸”去!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3 09:06

[粤语口头禅] (45) 食自己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2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蚀(sik6,阳入声)字(zi6,阳去声)纪(gei2 ,阴上声)。成就靠自己。“老窦会供你读完大学,出嚟社会就食自己喇。”(老爸会确保你大学毕业前的全部开支,到了社会上就靠自己养活自己啦)

  乍听到“食自己”,以为其难度如同用手揪住自己的头发,欲把自己揪离地面一样。消化系统全长在“自己”身上,怎么“食”?

  只有自己生活和工作上有依附关系的更高一辈(级)在发脾气时,才抛出这难题。“食自己”中的“自己”,其实包含了由自己的阅历所延伸的个人积蓄、工作技能、社会关系等等“自己的本钱”——省略为“自己”二字,则显出了性命攸关的分量。


  倘若父母亲勒令未断乳的小宝宝“食自己”,那么,宝宝只有等死。事实上,果真被摆到“食自己”位置上的谁谁,已长大了,有相应的素质条件,只不过一向以来依赖惯了,形成了“仔女系老窦老母面前几时都系仔女”(儿女在父母面前永远是儿女)的依附心态,精神上无法“断奶”,经济上难以自立,总以为接受父母的援助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一段顺口溜这样描述一类现代人的生存状态,“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答案就是“啃老族”了。“啃老族”是“周瑜打黄盖”式的家庭心态下所造就,一个愿“啃”而一个愿“被啃”,外人本来也不好说什么。但毕业而不就业,是缺乏责任心和进取意识的表现。更何况,当中国一旦进入老年社会后,“啃老族”必将带来更多的社会问题。

  有感于此,广东人呼唤“食自己”,已在时时提出警醒。人之初,性本惰,有些事情父母不逼一下还真不成呢。40岁以上的人应记得一部电影叫《狐狸的故事》:小狐狸长大了,狐狸妈妈就不管三七二十一,赶它出去搏击风雪:“食自己啦!”动物世界尚且如此,何况人乎?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3 09:08

[粤语口头禅] (46) 执生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30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汁(zap1,阴入声)牲(saang1,阴平声)。靠自我能力满足生存与发展的某种需要。例:“唔使阿吱阿咗嘞,自己执生啦!”(不必陈述那么多理由了,自己考虑怎么生存吧!)

  围棋有执黑执白,做人有执死执生。

  说到“执死”,再容易不过,拿条绳索往脖子一套,或干脆一跟斗栽下楼去就是。

  “执生”的难度则大得多。且慢,人活在世上,算不算“执生”?那要看你怎样看待自己的现状。美国着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作五个等级,如果你对自己吃饭、睡眠一类生理需要感到满意,就无须“执生”了。不满足,则依着安全与保障、爱与归属、自我尊重和他人的尊重这些基本需要,一级级跃上去“执生”。最后,是从满足做人的发展需要判断是否达到“执生”的。

  上述文字越说越玄,举个例子吧。靓女们总有一天要披上婚纱为‮妻人‬子的,靓女的父母自然是依依不舍,千言万语凝成这句口头禅:“执生啦。”嫁人,无疑是满足某种需要的过程。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自是引来孔雀东南飞。因此,多少妙龄姑娘对故乡山区那么好的小伙子视而不见,一心要嫁到沿海发达地区去,甚至于要圆“过埠新娘”的美梦,“执生”去也!

  为人父母者,对“执生”一说是最多感慨的了。含辛茹苦把儿女养大,最终发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旧观念束缚了心肝宝贝的大好前程,于是,容许儿女们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或从乡村到城市,或从北方到南方,都是因为“执生”的念头在作怪。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3-3 11:32

李学长,饶学长有冇介绍嗰句广东话里面嗰个字点写啊,我唔识写啊。

随口x,冇秘笈 同 生草药,乱咁x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4 16:15

[粤语口头禅] (47) 炒更

大洋新闻2006年10月3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炒(caau2,阴上声)耕(gaang1,阴平声),从事第二职业。例:“如果我唔搏晒条命去炒更,供楼几时先断得尾啊?”(如果我不拼死拼活去从事第二职业,所供的住房什么时候才有个完啊?)

  ——“炒更”?

  ——是啊,把时间扔到锅里炒,武火,溅酒,勾芡……此味只应天上有!

  ——这是“皇帝的新衣”般的玩笑吧?

  事实上,“炒更”一说在广东人的心目中确是有滋有味。说穿了,“炒更”就是业余时间里的加班,从事第二职业,从而取得专职工作收入之外的报酬。说到我自己,此刻伏案构思这篇《炒更》,本身就是“炒更”之所为。
  “更”,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夜晚计时单位,一“更”约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其计时到五更为止。广东人说有“更”可“炒”,是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后,“炒”时间的过程也就是赚取时间价值的过程。现时大多数人的专职工作都安排在白天,故“炒更”形象地说明:要取得业余收入,就必须把握好晚上的时间。专家认为,较外省人而言,广东人对物价波动具备较大的承受力。这不奇怪,广东人已学会了用“炒更”来应付自己日益增多的开支。
  在香港,人们又把“炒更”者称之为“秘鲁一族”。原来,粤语中“鲁”与“捞”同音,加封这个“外国籍”无非是寓意“秘(密)捞(外快)”。广东人沿用该说法的不多,大概是觉得“炒更”更贴切地说明了“秘捞”的实质吧。“炒更”既谓之“炒”,那就要控制好火候,因为精力使用过分是会影响白天的工作的,非“更”毋“炒”。要不然,或许就会“炒”出个怪胎——“炒鱿鱼”(被单位开除,参见“炒鱿鱼”)。

  于我们这些上班一族来说,现在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是不少的了。除了单位在特殊情况下所安排的加班(含接待任务),一周七天中有两天休息,一年还有三个“黄金周”,加上元旦这样的法定节日,从中可以赚取多少时间的价值啊!是的,与其为“假日经济”什么的贡献,倒不如在加长版的“炒更”中实实在在“炒”点什么出来。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4 16:38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3-4 16:54 编辑
如梦令 发表于 2011-3-3 11:32
李学长,饶学长有冇介绍嗰句广东话里面嗰个字点写啊,我唔识写啊。

随口x,冇秘笈 同 生草药,乱 ...


是不是""字?

"你估生草药咩?噏得就噏!"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3-4 17:11

系啊,读咩音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3-4 17:14

音“西”,难怪我找不到,原来我死命查yi和ai,没想到是xi。谢谢学长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5 14:07

[粤语口头禅] (48) 执笠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0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汁(zap1,阴入声)立(lap1,阴入声)。收摊、破产、关门、砸牌。例:“呢到执笠快过食生菜啵!”(你这里砸牌子也太快了一点)

  谁都不情愿这话儿落到自己头上。因为,大凡商店收摊、企业破产、公司关门、单位砸牌一类现象的发生,广东人尽用一句“执笠”去感叹。

  “执”,拿起;“笠”,斗笠,为旧时用竹篾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那么,商战上的败绩与“拿起斗笠”又有什么关系?有人于是推论:那“笠”是盛接细软家什之“笠”,“执笠”正好表现了广东人惶惶然英雄气短的窘态。究其实,“执笠”恰恰是英雄气概在广东人身上活生生的体现,我指的,仅仅限于商战这一特定的领域。遥想江湖中的豪侠义士,个个的行头都是背负宝剑头戴斗笠——而“拿起斗笠”,正是大侠们笑傲江湖时的一种特征表现。今天的广东人天生一副商业头脑,也许是从武侠小说里得到了“执笠”的启示,不学白不学。须知商场如战场,不可能人人都当赢家的,一声“执笠”,道尽了落败者有意于“重出江湖”的长远抱负!

  即使足智多谋如诸葛亮,亦有失街亭的时候。人,正是因为输得起,日后才有大把赢的机会。“执笠”之妙,在于把人的目光引向未来,不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都说广东人是“经济人”,就从这口头禅所寄托的认识论,就值得决心搞活经济的人们好好琢磨琢磨呢。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9 20:02

[粤语口头禅] (49)混吉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0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运(wan6,阳去声)桔(gat1,阴入声)。滥竽充数。例:“你嚟玩呢台骚?直头混吉啦。”(你来搞这个项目?肯定是个滥竽充数者啦)

  《韩非子》载:“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这位“南郭处士”堪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时隔两千多年,现实生活中还常常可以找到他老人家的身影。故此,人们习惯于用“滥竽充数”四个字,去形容这一冒充有本领的生存方式。

  “滥竽充数”译作广东人的口头禅,变成了“混吉”。相比之下,“混吉”语音简捷,不那么文绉绉。

  所谓“混吉”,其实“混空”。空谐音“凶”,广东人一般取其反义,以“吉”代之。旧时饭店会在食客就餐前惠赠一碗“吉水”,实为清汤,那清汤俗称“洗镬水”、“味精水”,本来空空如也。偏偏有些无业游民爱踱进店来混碗“吉水”,然后什么都不点,拍拍屁股走人。店主眼看做不成生意,于是专指这类人是来“混吉”的。

  “吉”,意指幸福的、吉利的,广东人都喜欢这个字眼。一种味道甜酸的果子由于读音上沾了“吉”的光,而大受欢迎。每逢送旧迎新的新春佳节,朱砂桔、四季桔、金桔一类佳果悠悠然进入广东人的居室,俨然贵宾!而在旧日广东人多年形成的拜年习俗中,总要携带自家炮制的油角、蛋散、煎堆等油炸食品供亲友分享,其中亦“混桔”——总有几个混放里面的外表已弄得油腻腻的桔子。“混桔”其实是“混吉”,只为图个大吉大利。

  从“桔”与“吉”的混为一谈,可猜想“混吉”未必属于坏现象。齐宣王偏爱一支三百人的吹竽队伍,而这支队伍的总体演奏水平又能满足各位听众的要求,养一个“混吉”的南郭处士又有什么要紧?倘赶走这一个“混吉”者,就凑不够“三百人”之数了!


  现实中的“混吉”现象更微妙。单位里聘用员工,某领导推荐某领导的儿媳妇,某关系户又谈及某关系户的千金,能不认真考虑吗?让人“混吉”,这个集体便可以得到种种意外的方便。这样看来,“混吉”也不完全等同于“滥竽充数”。其要害,在于图一个“吉”字。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9 20:05

[粤语口头禅] (50)睇数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03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体(tai2,阴上声)扫(sou3,阴去声)。承担责任。例:“齐齐去食番餐劲嘅,我睇数!”(一起去吃一顿好的,由我来埋单)

  热恋中的青年男女恰似干柴烈火,“未打钟先入饭堂”(未领结婚证却又不慎“珠胎暗结”),女方于是会娇滴滴地告诫男方:“你要睇数 。”

  某君购买社会福利奖券中了大奖,有时会兴致勃勃地向单位里的同事们发出同贺邀请:“一齐去食餐劲嘅,我睇数!”

  同说“睇数”,两“数”意思大不相同。后一例“睇数”,即由说话者来付款埋单,那“数”形象而具体。前一例则让人困惑:这样的事也要付款埋单吗?该多少钱才算合适?这里的“数”已属抽象概念,它为道、为理。数目字被抽象地看待,此举古已有之,老子就说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回到年轻人偷尝禁果的问题上来,那“数”就明白多啦,它为做人的准则和道德。没说的,当事人要承担起责任,赶紧去补办婚姻关系上的法律手续,这才“睇”得了“数”。

  该口头禅在我们的工作关系上其实常常听到。某些领导干部在拍脑袋做决策时也会表示“我睇数”,若真造成了集体财产的损失也不至于食言——或由自己进行“深刻检查”,或由上级部门给予“警告”、“行政记过”并再次总结“交学费”的经验教训——“睇”的尽是“抽象之数”。有群众免不了议论道:“那‘数’,还是形象、具体一点的好。”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19 20:31

[粤语口头禅] (51)梳乎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0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疏(so1,阴平声)夫(fu4,阳平声)。英文soft的音译。非常舒服的状态。例:“呢间豪宅够晒梳乎。”(这处豪宅住起来会很舒服)  

  说舒服,仍嫌表达不了非常舒服的感受,广东人故此在语言使用上引进了一个“梳乎”。

  “梳乎”?是啊,靓女对着镜子拿把梳子,梳自己的秀发,孤芳自赏,果然“梳乎”。再唤来白绒球似的小猫咪,梳乎之下,那小家伙眯起眼睛摇起尾巴,活脱脱一个“梳乎”或曰“傻乎”的模样。


  “梳乎”其实就等于舒服,英文soft的音译而已。可不要因广东人爱说“梳乎”,就武断地下一个“崇洋媚外”的鉴定。分别念几遍“梳乎”和“舒服”,感觉一下发音效果,就知道了。念“舒服”时必须收紧嘴部肌肉,憋着气,说话者实在不舒服!这舶来词汇却让嘴部肌肉得到舒张,发音时气流顺畅,“梳乎”念来太“梳乎”。
  生活中需要“梳乎”,工作上也讲“梳乎”就不对头了。“梳乎”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它源于一代又一代人为社会经济发展而付出的辛勤劳动。现时有些年轻人从学校走向社会,声称非“梳乎”不干,这真叫他们曾经上山下乡、战天斗地以至于“青春无悔”的父母辈百感交集。

  被称之为“2030”(就是二三十岁这一拨人,据“4050”一说变通而来)的一代年轻人在工作上贪图“梳乎”,显示出的只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被严重疏忽的一个表象。“马加爵事件”一度令举国震惊,之后,到处都在发生大学生不把生命(人家的,以及自己的)当作生命看的事情,或是妒忌同学成绩比自己好,或是认为父母管教太严,或是觉得自己适应不了学习压力……一念之间,一些生命就随风而去。

  应该说,“梳乎”这句口头禅的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但由此带出来的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问题,也摆到了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面前。“梳乎”,疏乎?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19 20:33

[粤语口头禅] (52)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0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沥(lek1,阳入声),聪明能干的意思,亦前缀一个“至”字以加强语气。例:“叻,我至叻!”(我是最聪明能干的。注:这是一个香港艺人常挂嘴边的话。)

  小孩子有他们这一年龄阶段所感兴趣的口头禅:“叻!”

  无论男仔女仔,一听到“叻仔”、“叻女”的夸赞,留着眼泪鼻涕的脸蛋上霎时就会挂起得意的神采。如今的孩子都属于家里的独根独苗,如果“唔(不)叻”,成年后又怎么适应社会、赢得竞争?

  一般来说,男孩更爱使用这个“叻”字。从“叻”字的构造就知道,有“力”为“叻”。男女之所以不同,不就因为“男”字有“力”吗?从懂事那天起,男孩就会觉得自己是个保护女孩的角色,固自身“叻”或“唔叻”,关系可谓十分重大。男孩玩耍‮手的‬枪、汽车、飞机之类玩具,亦尽是与“叻”有关。男孩尚在发育阶段,力气毕竟有限,听人夸一声“叻”,好歹得到了一种心理安慰,好歹接受了“力”的召唤。也难怪,“力”挂在“口”头上,才拼成一个“叻”字。

  告别了孩童阶段,男人们逐渐明白,“叻”其实属于廉价的吹捧。你说我“叻”,也是卖口乖而已,那么可靠吗?成熟了的男人更崇尚“力”本身,这时候对于自己“力”的理解,已从狭义上的保护女孩进而引申到保家卫国。是啊,关键是“男”字自身“力”的发达,才撑得了家和国的每一寸“田”地。

  “叻”是男孩成长阶段所孜孜以求的目标,闻“叻”而倍感家庭和社会对自身潜在力量的承认,从而振作起来,这符合人的成长规律。反过来,说男孩样样“唔叻”,他说不准就会因自己心理上的缺“力”而自卑、萎缩呢。

  从自我感觉“叻”,到个人能力的多方面发展,男子汉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3-19 20:43

三寸不烂之舌啊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21 10:29

[粤语口头禅] (53)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0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札(zaat3,中入声)。本义为练武之人的基本功,引申义为人的进步条件。例:“明知冇得扎,又何苦同自己过唔去?”(明明知道进步不了,又何苦为难自己?)

  “你,有得扎。”闻此评语,你踌躇满志。

  “你,冇得扎。”反过来,这话使你顾影自怜。

  外省人不明白,一个“扎”字,为 什么会有那种震撼效果。赶紧翻阅有关字典,“扎”字的注释计有:① 捆,缠束;②把儿,捆儿;③ 刺;④驻扎;⑤ 钻;⑥ 勉强支持《方言》。还是不明白。

  字典里,依然未把粤语的一种意思收进去。“扎”者,“扎马(步)”也。过去打功夫(练武术)的人都知道,“洪刘蔡李莫,狮象马猴彪”——无论你打算师从哪一门哪一派, “马步”都是必须先掌握的基本功。倘若你练“扎马”怎么都“扎”不稳,那就意味着你欠缺打功夫的根基。

  也不知怎么搞的,看多了几部李小龙、黄飞鸿功夫片子的广东人,忽然悟到了“扎”与个人前程的微妙关系。若果自己善于处理好直接领导和群众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仕途发展有了一个好的根基,是谓“有得扎”。譬如你逢年过节,勿忘给领导捎带几斤老家的上好茶叶;又譬如你不随便得罪人,不做人事斗争的牺牲品;诸如此类,好好学习,自是天天向上,年年“有得扎”。

  反过来,就是“冇得扎”了。仕途上的“冇得扎”与打功夫的“冇得扎”不甚相同,后者纯属先天不足,而前者多是后天失调。至于某个“现管”(援引自“县官不如现管”)把你看死了,你就“冇得扎”,故你只好考虑“跳槽”——换一个工作环境,或有转机。

  “扎”得好不好,往往与个人的进步条件、社会地位等等直接画上等号。客观事实就是这样。

  人生天地间,长身体的过程本身就是形象的“扎”,天是“扎”的方向,地提供了“扎”的根基。人在青云直上的时候,但愿不会忘了:大地恩情。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21 10:31

[粤语口头禅] (54)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09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辘(luk1,阴入声)。本义为车轮或碾具的声音,引申义为个人阅历。“我出嚟碌嗰阵,你仲着紧开裆裤。”(我出来“碌”的时候,你还是个穿开裆裤的小孩子)

  “我出嚟碌嗰阵,你仲着紧开裆裤!”这是一句表示不服气的话。

  孤陋寡闻,我一时查不到合适的字典可以拿来注解粤语“碌”字。后来阅读宋人陆游的诗,见有“风声萧萧生麦陇,车声碌碌满鱼塘”句,于是觉得,这里的“碌”与今人口头禅中的“碌”在意思上稍有接近。古人用“碌”来表示车轮或碾具的声音,今天的广东人则把车轮说成“车碌”。

  现代社会所使用的车子,出厂时已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摩擦系数,实际上已听不到“车声碌碌”了。但广东人依然“碌”声不绝,我猜想,许是人才都“食有鱼”“出有车”联想而来。应是自春秋战国时代就开始的事情吧,大凡怀才不遇者,爱弹剑而歌“宝剑归来兮”……今人说自己“碌咗咁多年”,也就是说与“车碌”打了多年交道。人们说话是爱打个比方,如今上了档次(级别)的人才,不就专门配有公车吗?!

  单位里升迁新人冷落旧人,旧人就会用“碌”来表明自己所具备的业务阅历和工作经验。怪不得旧人会不服气,“碌”字的使用权,或因为血与火的洗礼度过了“‮情激‬燃烧的岁月”,或因为呕心沥血参与企业创业而青春无悔……真个是:往事不堪回首!

  “碌”得多了,就积累了少走弯路的宝贵经验。“碌”之坎坷,也磨去了好多做人的棱角。但要注意:千万不能把停、滞、僵、钝等老年行为与“碌”画上任何等号,“碌”是个动词,意味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23 14:10

[粤语口头禅] (55)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10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语(jyu2,阴上声)。自我感觉不太良好。例:“你唔好咁样瘀我啦。”(你不要这样让我丢面子啦!)

  人体肌肤由于遭受外力的撞击,会呈现瘀斑。广东人所说的“瘀”,却常常是个心理上的问题——“你唔好咁样瘀我啦。”(你不要这样让我丢面子啦!)“瘀你啵。”(他诋毁你的面子哩!)“今日好瘀!”(今天好没面子啊!)

  诸如此类,广东人尽把面子与瘀扯到一起,细想起来两者确有瓜葛:其一,痛!要不痛在内心,要不痛在肌肉。其二,血液凝滞。没面子时,血液急速涌上脸部,从而出现瘀斑一样的紫红色,果然“好瘀”。其三,留下创伤。只是,“好瘀”那青一块紫一块的创伤留在内心。

  心理上的“瘀”,也是由于外力撞击而形成。在一群人中间,谁要是觉得自己的学识、衣着、形貌、收入、职业等之中的某一方面低人一等,谁就会自我感觉“好瘀”。也就是说,比较之中才产生了撞击力。

  “瘀”肯定属于一种不太健康的人格,却又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存在。怎么办?古人曾经开了一味活血化“瘀”的良方曰“知足常乐”,默诵这四个字,也确有不少人一生中感到心情舒畅。该方法显然从治本的立场,着力抵御了“比较”这一外力的撞击。

  “人比人”,何不自己跟自己比?改革开放之初,“万元户”的出现是一个令所有人都怦然心动的字眼。一不小心,如今人人都成了“万元户”!由此观之,能不“知足常乐”吗?曾听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乐呵呵地谈起,“年轻时做梦也想不到家里会有大彩电看啊!”“知足”,人就不“瘀”。再想想多少人英年早逝或是疾病缠身,而自己仍健康、悠然地活着,更是值得好好地“知足常乐”。

  有一种人在玫瑰花中发现了刺,还有一种人在刺中发现了玫瑰花。后一种人“知足常乐”,不知“瘀”字怎么写。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3-23 14:12

[粤语口头禅] (56)博同情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13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搏(bok3,阴去声)铜(tung4,阳平声)晴(cing4,阳平声)。唤取同情心。例:“你呢招嗲功,博同情好杀食噶。”(你这招媚功,赢取对方同情会稳操胜券)

  小宝宝才出娘胎,便深得“博同情”之三味 。

  手段:哭。哭个声嘶力竭,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目的:吃,为了生存。

  怪不得小宝宝的,别说挣工资做生意这样一些做梦都不敢想的谋生手段,就是吃,也不知能吃的东西怎样到口的。好在,小宝宝的哭声随时唤起了父母的同情心。


  “博”,为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人在社会中生存,要博取的东西很多,博钞票博文凭博称职博级别等等。有句常被人们引述的话叫“聊博一笑”,“一笑”之中,博取的就是一种生存状态。而在广东人的口头禅中,还有“聊博一同情”,简言之“博同情”,同样是源于当事人生存上的需要。

  由小宝宝的哭声,可证“博同情”是弱者之“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适应自然和社会的能力越来越强,还会不会“博同情”呢?会的。皆因人类的同情心与“博同情”同样是与生俱来的,君不见,公众舆论为什么总是不太理性地站在弱者一方?强者受谴责,弱者受同情,社会间的种种矛盾就不会激化,就得到平衡。

  说来好笑,男人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做“好男不与女斗”——这大概植根于莎翁明言“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于是,“博同情”尤为女性所爱使用。在商业竞争中,这一手段往往成为职业女性以柔克刚的制胜法宝。

  “博同情”手段本来如婴儿般纯洁无瑕。但太纯洁的东西容易受到玷污。譬如诈骗分子利用“博同情”诈骗钱财,便常常得手。

  为了生存,善良的人和不善良的人有时都需要耍耍手段哩!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4-1 15:54

[粤语口头禅] (57)抛浪头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14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抛(paau1,阴平声)浪(long6,阳去声) 投(tau4,阳平声)。讲大话、吹牛皮。例:“抛浪头抛到唔使本。”(讲大话已到了不用本钱的地步)

  ——有一家跨国公司想聘请我去新加坡任职亚太地区执行董事,百万年薪再配小车加别墅。不过我热爱广东,一心要在本土自主创业,所以哪里都不愿意去。

  ——我祖父在麻省理工学院毕业,我父亲读的是剑桥,我在哈佛拿到了博士后,三代人都是读书的料……

  上述对话,有可能属于“抛浪头”。

  据英国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研究,人类为了显示谦卑,常常表现出“自降身高”:作揖、鞠躬、屈膝以至跪地叩首。之所以要这样,是因为所面对的是一个值得尊敬或感到畏惧的人物。反过来,如果与之打交道的人可供欺侮、可施教训,恐怕就要“自增身高”了,为此,广东人发明了“抛浪头”。

  “浪头”者,大话也。“抛浪头”无非是为了在心理上迅速抢占“制高点”,道理很简单,让对方“自降身高”!相对而言,自己无形中不就“增高”了吗?正像海水拍击礁石而抛起的浪头一样,来得高者,跌得也快,人际交往中的“抛浪头”亦纯属瞬间的得逞。

  “抛浪头”最常见于素昧平生的旅伴之间,不需周密考虑就说起大话,只图旅途上一时的心理愉悦。基于对方完全不了解说话者的底子,“浪头”才抛得高抛得玄。生意场上,适度的“浪头”则会为赢取商机略占一点小便宜。

  名片最适宜拿来“抛浪头”。两人相识,互以潇洒的手势送出名片,只见这一个又当“总经理”又兼“董事长”,那一个名片上的衔头多得要下转几多几多页,这一番默默的较量,不知谁会首先“自降身高”?

  不要去取笑人家“抛浪头”。今日的商贸往来中,太过自谦常常不被人看在眼里从而做不成生意。吃得亏多,人“抛”我也“抛”了。于是,你方挂起“有限公司”的牌子,我又打出“(集团)公司”的旗号。下一步,公司牌子的括弧内也许要考虑一下“方面军”或是“多国部队”。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4-1 15:57

[粤语口头禅] (58)望天打卦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15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望(mong6,阳去声)天(tin1,阴平声)打(daa2,阴上声)卦(gwaa3,阴去声)。比喻下一步没有着落。例:“戆居居咁坐系到,望天打卦啊?”(傻乎乎似地坐在这里,没有着落吗?)

  要理解这句话,可到广州市中山纟己念堂临近应元路的一侧逛逛。你也许就会看到算命先生“望天打卦”的无奈样子。必须有人来问卦,算命这一行才不至于饿死,当大家对封建迷信那一套都不屑一顾时,算命先生的占卦对象就只有老天爷了。

  自诩“能知过去未来”的算命先生,居然“望天打卦——冇(没有)着落”,想想也是很滑稽的事。故广东人在问及某事的落实情况时,往往会诙谐地说上一句:“望天打卦啊?”

  改革开放以来,民工大军频频光顾珠三角,“望天打卦”现象便成了不少大中城市里的街头一景。你看蹲在街头十字路口竖起一块砖头或木牌者——抱着“东南西北中,发财到广东”美梦的外地民工们,那虔诚地等待工作从天而降的表情,多像“望天打卦”的算命先生。“望天打卦”的结局,无疑是一种人生之旅的选择失误。

  又岂止算命先生、民工一类角色会“望天打卦”。为婚姻,为住房,为事业,我们中的不少人总会遇上这样或那样“冇着落”的问题,难免要“望天打卦”。就说某先生的住房问题吧,早两年因为未婚妻读研未毕业,事业落脚点该选广州还是深圳一时半刻定不下来,买房子的事打算放一放再说。殊不料房价近一两年间疯了一样地往上长,放银行的存款眼看连交首期都成问题了!显然,这并非某先生一个人的故事。“打卦”与否,均不好预测未来,不“望天”又能干什么去?不是没有做过努力,无奈人生某一步的阴差阳错,便缠成这解不开的结。

  网上不久前流传一个“巴士阿叔”“你有压力,我有压力……未解决,未解决”的情境,当“望天打卦”解决不了问题时,无奈的主人公便迁怒于巴士上无辜的乘客了。显而易见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望天打卦”之“未解决”,人们有必要投入更多的关注。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4-11 10:12

[粤语口头禅] (59) 满天神佛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1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满(mun5,阳上声)天(tin1,阴平声)神(san4,阳平声)佛(fat6,阳入声)。忙得乱七八糟。例:“吃饭就悭番,我做嘢已经做到满天神佛嘞。”(请吃饭就免了,我干活已干得看到满天神佛了)

  有些人忙死,有些人闲死。世界就是这样的。

  忙死的广东人常会说起“满天神佛”, 莫不是一种幻视现象?

  唐三藏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到达西天雷音古刹,亲见“满天神佛”是怎样一番情景:天乐遥闻,仙音嘹亮。祥光迭迭,瑞气重重,如来佛祖高升莲座,三千诸佛、八金刚、四菩萨、五百尊罗汉、八百比丘僧或登宝座或立两旁,还有大众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各天各洞的大小尊者圣僧,浩浩荡荡,蔚为奇观!

  读罢《西游记》,便知“满天神佛”观之不易。毋论小说中的角色,即使是现实生活中一心向佛的人,家里供奉的佛像也仅有一尊到几尊——不敢有太多的奢望啊!

  忙死的人就不同了,他们享有视觉欣赏上的特权。

  当旁观者一旦窥探到所谓的“满天神佛”的真相时,难免哑然失笑:倘若属于家务事繁忙,那些“神佛”便是客厅里横七竖八的脏衣服、奶瓶和尿布;工作如果超了负荷,办公桌上堆积成山的卷宗也会幻化作“满天神佛”!广东人是豁达的,再怎么忙也好,毋忘替自己开开玩笑,好让本来已经够紧张的神经稍稍松弛一下。

  视“忙”如“神佛”,显然属于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倘若换了悲观主义的眼光,“忙”字就得连上“死”——“忙死”!由“忙”想到“死”,好像忙多了就超支了生命,于是担惊受怕。“忙死”作为正式书面文字,已在本国大行其道,难怪有人要扪心自问了:中国人是不是活得太沉重?

  来点幽默细胞吧,像“满天神佛”那样。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4-11 10:17

[粤语口头禅] (60)撑台脚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1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橙(caang3,阴去声) 台(toi2,阴上声)哥约(goek3,中入声)。本义为饭桌间的小动作,引申义为一家子间的互相支持与互相爱护。例:“今晚又可以撑台脚嘞。”(今晚又可以轻松愉快地吃饭、聊天了。)

  认识了我们得以在社会上立足的“撑”(详见“撑”条),再来看看“撑台脚”。

  两口子做上几味可口的饭菜,拉拉家常,是谓“撑台脚”。如果一家之中有“第三人”(儿女)在场,一般还要先想法子把他(她)支开,如给些钱让其约同学吃吃麦当劳。“撑台脚”是夫妻之间专用情话,忙里偷闲经常这样吃吃说说,捎带着也可以做点小动作,幸福家庭的饭台就给“撑”住了。


  都说家庭生活是人生的避风港湾,这话用在“撑台脚”上实在是太对了。你在外面经历几多风风雨雨,遭受几多困惑、挫折与委屈,都不要紧,“撑台脚”中只管向妻子(丈夫)倾诉去!最能读懂你心事的,也只有与你相濡以沫的那一位。有些太复杂的问题,也许怎么说都不会有答案,关键是眼前有一位不讲任何条件一心去“撑你”的人。

  成功的男人(女人)背后总有一位好妻子(丈夫),用广东人的口头禅说,成功的男人(女人)家庭总有令人羡慕的“撑台脚”。你“撑我”、我“撑你”,家业事业两不误。

  有人约情妇(夫)去咖啡厅幽会,亦会说上一句“今晚撑台脚”,误以为借此足踝相碰就是“撑”。错了!用普通话说,这叫“来一腿”;若用粤语口头禅,则叫“依依揖揖”(参见“依依揖揖”条)。“来一腿”之所以与“撑台脚”背道而驰,是因为其动机恰恰存心要破坏家庭的和谐结构。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幸福的源头便是“撑台脚”。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不幸的症结仅仅在于缺了那一“撑”。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4-24 14:37

[粤语口头禅] (61)博懵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0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搏(bok3,中入声)梦(mung2,阴上声)。也作“索油”、“揩油”。男性想在行为过程中在女性身上沾些小便宜。通常为女性指责男性时用,例:“冇雷公咁远你都伸只脚埋嚟,博懵啊?!”(隔了打雷闪电那么远的距离你的脚都伸过来,沾什么小便宜啊?!)  

  乘公共汽车一类较拥挤的公共场所,偶尔可听到一声娇叱:“博懵啊?!”

  
听多了,知道“博懵”是男性的行动专利和女性的语言专利,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也有女性把这一口头禅称之为“索油”,意为男性可在该行为过程中沾上些小便宜,诸如借肌肤接触之机揩上些脂粉之类。我以为,“博懵”之说,更显当事人在主观动机上或曰审美意义上的意识驱动。

  据《新华字典》所解:“博”为“用自己的行动换取”;“懵”为“糊涂,不明白事理”。人挤人时,确有“不明白事理”之男士试图借机会释放身体中的荷尔蒙,“用自己的行动换取”一时之快感。广东的靓女敢于提醒对方“博”不过,这就保证了公共场所这一角不至于伤风败俗。究其实,靓女中也有“不明白事理”者,她们往往不考虑实际情况而偏爱无事生非。因公共汽车急刹车而无意“博懵”的男士,因那一声娇叱而莫名其妙地被摆到了十分尴尬的位置,方知:做男人难!

  要说明的是,若属于公众场合中动手动脚的不雅、不轨行为,则绝不能与“博懵”混为一谈。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4-24 14:40

[粤语口头禅] (62)求其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球(kau4,阳平声)奇(kei4阳平声)。也作“求祈”。随便啦。例:“乜咁大阵仗啊?求其就得啦。”(哪用那么铺张啊?随便就行啦)

  “一生何求……”此话拿来当歌唱容易,要衡量活生生的人极难。人一出娘胎就嗷嗷待哺,求的是食。日后,七情六欲全发育成熟,求的东西就更多了:求学、求友、求财、求爱、求偶、求功、求名……

  广东人回答问题时,有一句话说得最妙:“求其”啦。

  “求其”?!要知道,“其”是个虚词,单独说它出来时并不表达实在的意义。有关字典开列了“其”参与组词时所能表达的一些相关的意思:“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他们”、“他们的”、“那”、“那些”、“如果”、“假使”。这样看来,“求其”所求的,难道是个不定物?有些听话者干脆就把该口头禅曲解成“随便啦”,随意地把“其”打发掉。

  错了。

  “求其”是有所求的,关键是要准确破译那个“其”字。譬如这一个现实生活中常常碰到的故事:某热心人士要在某靓女和某小伙子之间牵红线,于是悄悄征询靓女的意见。“求其啦”。靓女的这一回答是认真的,“其”所指的就是那特定的“他”。如果听话者误以为靓女还不把心思放在终身大事上,岂不错过了一段好姻缘?

  是的,对“其”所蕴藏的“他”“她”“那些”“如果”之理解深浅,实际上验证了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默契程度。倘若是肝胆相照的朋友,又倘若是如胶似漆的夫妻,所求之“其”尽在双方的会心一笑之中。怪不得恋人间在商量到下一次的周末约会内容时,答话的靓女总是爱说“求其啦”(潜台词是:哼,你如果连“其”都不懂,我们就吹!)。

  人生之“求其”,求的不就是至情至爱吗?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5-8 10:48

[粤语口头禅] (63)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2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冕(men1,发普通话的阴平声),该口头禅本来是英文,读Man。男人味。例:“你真系好冕啫,我中意死嘞!”(你真是很有男人味,我非常喜欢你!)

  但全广东的男人女人都爱Man爱得不得了,言语之间老是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地翻来覆去用感叹的语气提及Man。Man,粤语表述时,书面‮字文‬怎么写?我以为不妨借“冕”一用。

  何物是“冕”?按字典释义,是古代的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大官所戴的礼帽。后人则专指帝王的礼帽,例:加冕。口头禅中的“冕”,同样是顶帽子,只不过,那是专门加在男人头上的。本来嘛,Man,英文释义就是男人。

  兜兜转转,七绕八拐,直接指称男人不就行啦?就是不行,广东人固执己见,认为有男人味的男人才是“冕”。少了男人味的男人,可以叫男人却不可以加“冕”。这事情,是够复杂的。

  正如确认一个绝色美女,除了美貌和“三围”(有相关数字上的标准认定),还要附加上女人味。“冕”,则为男人中的上品。只不过,缺了女人味的美貌女子照样可以倾城倾国,生为男人如果不“冕”,则未免是一种人生遗憾。


  要问怎样的男人算得上“冕”,却又不是那么能够容易回答准确,因此,在广东人的生活圈中遂有那么多的议论和感叹。这名堂,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诸如体格、智慧、才艺、学识、地位、权势、财富等等的综合考察,甚至于要加上幽默感,也不知能不能评上一个“冕”。搞不清,是谁想的主意,对现实世界中的男人之是否男人心存芥蒂,所以才借用一句洋话,欲擒故纵。

  为觅得一个“冕”,多少靓女等了又等,只怕错过漏过,不愿轻率言嫁。

  大丈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修之身,可以理解为“冕”。

  “冕”者,如同帝王般的帽子啊,那么容易得到、修到吗?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5-8 10:50

[粤语口头禅] (64)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3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甲(gaap3,中入声)。合得来。例:“我哋两个话头醒尾,夹到冇人有。”(我们两人只提开头就明白后面要说什么,像天造地设似的一对)

  这个地球上,为什么有些人与自己特别合得来?广东人猜想,冥冥中也许有一把无形的钳子在操纵一切,于是就感叹:“夹!”

  未婚男女如果感觉相互之间比较“夹”,最后“夹”成一个甜蜜温馨的小家庭,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夹”倘落在已婚的一男(女)和另一女(男)心目中,则会有婚姻不专一的危险性(但不等于因果关系)。“夹”虽无形,却使夫妻情爱如初恋,父子相处如兄弟。


  大自然更是充满“夹”的法则,丽日映蓝天、长空伴彩虹、高山绕清流、春风兼细雨、绿叶扶红花……我们每天塞进肠胃的食物,同样讲个“夹”字:鲮鱼煲粉葛、牛腩焖萝卜、鱼头炖川芎……如果“唔(不)夹”,借用一句话就可说明其破坏程度:贴错了门神!

  “夹”从何来?人们都想弄清楚“夹”有多少个“应知”、“应会”,这样,在决定组合小家庭和结交新朋友时就会学聪明一点,不至于后来要寻找“后悔药”。

  奇怪的是,人们自身的角色地位,有时竟给“夹”或“唔夹”提供了先决条件。你是幼儿园阿姨,能与小朋友“唔夹”吗?你若当上了警察,没有与小偷“夹”的道理。即使回到一个家庭里,为人女婿,与岳父岳母自然就“夹”。做人“新袍”(媳妇),婆媳关系则是要注意的有可能“唔夹”的薄弱环节!

  不过,世间任何事物关系都是相对而言的。幼儿园阿姨倘若不修边幅,举止粗野(社会上确实存在这种误人子弟的“阿姨”),要小朋友与你“夹”都好难!而婆媳间互敬互让,“夹”得如母女一样的例子也不罕见。想到“文革”期间曾经流行过的一句话,胡乱移到这里作“应知”、“应会”或可说得通的——

  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7-30 08:25

本帖最后由 62桃李 于 2011-8-3 09:18 编辑

[粤语口头禅] (65)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4日来源:广州日报作者:饶原生
 读骝(lau1/nau1,阴平声)。憎、恨、恼、生气。例:“好心着雷劈,唔到你唔嬲。”(好心反被当成了恶意,我肯定会生气的。)

  “嬲死你。”这话一般出自女性之口,说的其实是反话。就像内地姑娘冲着小伙子表达爱意时说“你真坏”,那意思差不多。

  “嬲”,是人在脾气极坏时的一种表情,男女通用的。不过,男人由于生理上雄性激素的作用,发“嬲”的状况大大多于女性。换言之,女人爱说“嬲”其实不“嬲”,男人不说“嬲”有时很“嬲”。

  普通话里找不出这一读音,广东人想出了“嬲”来确认它,其中是蕴含深意的。看“嬲”的字形就知,它由两男一女构成,三人之间为一组三角关系。细分下去,不外乎有两种情况:①两男一女均未婚,靓女“脚踏两只船”——同时与两个小伙子谈婚论嫁;②一男一女构成了婚姻关系,而这一女与另一男还构成了情人关系。

  置身三角关系中的,一旦明白自己不是靓女“唯一的爱”,甚至于发现自己被“戴了绿帽”,不发“嬲”的,肯定不是男人!

  有人要提问题了:改用两“女”一“男”去组合这个字,发“嬲”的结局不是照样存在吗?对,也不对。虽知“嬲”一说流行久远,在封建年代里,两女甚至于多女和一男同时构成婚姻关系(一妻一妾或一妻多妾),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嬲”之有?那时候,只许男人出去乱搞,哪容女性据理发“嬲”?

  一个“嬲”字,原来带有不把女人当人看的历史烙印!为避免对任一性别的不公道,干脆改作“Δ”(表明它由三角关系而起)又如何?

  只是,中国文字侮辱女性的例子多着呢,诸如“奸”、“娼”、“妒”、“奴”、“妖”、“嫖”(男人干坏事也算在女性账上)……尽是从“女”不从“男”,好像坏事都是女人干的。这些语言文字今天仍照用不误,是不是都得改掉呢?
 读骝(lau1/nau1,阴平声)。憎、恨、恼、生气。例:“好心着雷劈,唔到你唔嬲。”(好心反被当成了恶意,我肯定会生气的。)

 
 “嬲死你。”这话一般出自女性之口,说的其实是反话。就像内地姑娘冲着小伙子表达爱意时说“你真坏”,那意思差不多。

  “嬲”,是人在脾气极坏时的一种表情,男女通用的。不过,男人由于生理上雄性激素的作用,发“嬲”的状况大大多于女性。换言之,女人爱说“嬲”其实不“嬲”,男人不说“嬲”有时很“嬲”。

  普通话里找不出这一读音,广东人想出了“嬲”来确认它,其中是蕴含深意的。看“嬲”的字形就知,它由两男一女构成,三人之间为一组三角关系。细分下去,不外乎有两种情况:①两男一女均未婚,靓女“脚踏两只船”——同时与两个小伙子谈婚论嫁;②一男一女构成了婚姻关系,而这一女与另一男还构成了情人关系。

  置身三角关系中的,一旦明白自己不是靓女“唯一的爱”,甚至于发现自己被“戴了绿帽”,不发“嬲”的,肯定不是男人!

  有人要提问题了:改用两“女”一“男”去组合这个字,发“嬲”的结局不是照样存在吗?对,也不对。虽知“嬲”一说流行久远,在封建年代里,两女甚至于多女和一男同时构成婚姻关系(一妻一妾或一妻多妾),属于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何“嬲”之有?那时候,只许男人出去乱搞,哪容女性据理发“嬲”?

  一个“嬲”字,原来带有不把女人当人看的历史烙印!为避免对任一性别的不公道,干脆改作“Δ”(表明它由三角关系而起)又如何?

  只是,中国文字侮辱女性的例子多着呢,诸如“奸”、“娼”、“妒”、“奴”、“妖”、“嫖”(男人干坏事也算在女性账上)……尽是从“女”不从“男”,好像坏事都是女人干的。这些语言文字今天仍照用不误,是不是都得改掉呢?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1 20:57

[粤语口头禅] (66) 擒青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琴(kam4,阳平声)青(ceng1,阴平声)。欲捷足先登。例:“执输行头惨过败家,唔擒青点得?”(首当其冲做输者比家庭破落还惨,不抢先怎么行?)

  一个“擒”字,活画了“擒青”者试图捷足先登的迫切心情。

  何物“擒青”?不同年龄的人对“青”有不同的认识。小朋友一般喜爱口腹之欲,哪怕烫得自己嘴起泡眼翻白也要冒险一试,这时,当父母的就会责怪道:“擒青!”小朋友长成了小伙子,迟早要对靓女的音容笑貌发生兴趣,规矩一点的,自然要走完一段相识、相知、初恋、热恋的漫漫长路。不规矩的,有时会惹起一声娇嗔:“擒青!”

  广东人发明了“擒青”这话,一定是基于对“青”的审美价值的特殊认识。不信你看:大自然最怡人的情境就是“青天”、“青草”和“青山”,人生最富有精力最浪漫的一段岁月称做“青年”、“青春”或干脆叫“青葱岁月”,对事物最美好的祝愿也叫“万古长青”。一心想着与“青”为伍,人们于是就“踏青”、“采青”抑或“垂青”——看看也好。

  但广东人是急性子,弄不懂“欲速则不达”的古训,也不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俚语,这样,到底能不能“擒”住“青”呢?你看小伙子一旦发现靓女,凭着“胆大心细面皮厚”的“擒青守则”,只管传送爱的信息。其结果不外乎是:一、“订煲”(分手,参见“订煲”条);二、订秦晋之好。也就是说,把“青”弄到手起码有50%的概率,为什么就不厚着脸皮试一试?!再看不“擒青”的小伙子,黏黏糊糊,吞吞吐吐,以至于在表白爱意之前就被别的“擒青”者捷足先登,“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我这里并不想鼓吹爱情至上的“擒青主义”。借这个话题,要说的是广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何以能发挥排头兵作用从而结出累累硕果,那是更具审美意义的“青”。想想看,如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人不“擒青”,能有今天吗?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3 09:17

[粤语口头禅] (67)放电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8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况(fong3,阴去声)垫(din6,阳去声)。本义为大自然的阴阳极之间的相遇现象,引申为充分利用异性的魅力。例:“放电,电到佢昏昏吓……”(利用你的异性优势,把他搞得晕头转向……)

  说这句口头禅时,并没有人被高压电的强大电流击中,出现生命危险。所有“放电”,是在心照不宣中进行的。
  靓女们有事要求助某位小伙子,私下里便会商量:“放电,电到佢昏昏吓……”“放电”期间,无非是故作媚态、大送秋波之类。此情此景,有时候真会弄得当事对象晕头转向,你叫他摘个月亮下来,他真相信可以凭个人努力找到一把登天的梯子。是的,“放电”是靓女特有的交际手段,闭月羞花的女性,放起电来效果尤佳。

  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放电”之所以成一句口头禅,其根源可从《周易》中找到,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也可参阅物理学讲义:阴极阳极的回路一旦接通就放电啦!旁观者清,入局者迷。“放电”行为既然符合天道、地道和人道,怪不得置身其中者感觉那么美妙!

  基于“放电”原理,花容月貌的姑娘在现代社会的交际场合中自是大受欢迎,“礼仪小姐”、“迎宾小姐”一类角色在热烈隆重的交际场合中应运而生。也是基于“放电”原理,漂亮的女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往往比男同事具备更大的角色优势。还是基于“放电”原理,妩媚的女经理谈业务时容易缔造不凡的业绩。

  要提醒注意的是,倘若“放电”不讲究一个“度”字,那就无异于玩火。被电的一方会以为你轻浮放荡而萌生邪念,轻举妄动起来。我们知道,正是由于回路上存在若干电阻,才保证了正常的“放电”,而阴极阳极直接接通便会造成“短路”——刹那间把美妙的“放电”者也毁掉了。

  胡乱草拟一副楹联,上联是:妙极妙极;下联是:慎之慎之;横批无疑就是“放电”了。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1-8-4 05:02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1-8-3 13:05 编辑

             關於“老闆”


  《粵語口頭禪》第三條:“老闆”,把它讀成“魯細”是不對的,應該

讀“老板”。根據《新華字典》,國語“闆”字唸“板”,沒有“細”音;

又根據李卓敏的《李氏中文字典》,“闆”的粵音是“板”,釋文曰:“老

闆=老板”。

  “老細”是純表音的誤寫,“老世”才是正寫。二戰中香港淪陷於日軍

之手後,很多用語都用了日文,其中的日文名詞“世帶主”便是“老世”的

起源。“世帶主”是指“戶主”,日軍查戶口,翻譯來到門前大叫“世帶主

出來”,即是叫戶主出來。廣府人喜歡在稱呼上加個“老”字,例如:“老

兄、老表”等等,“世帶主”逐漸被減字簡稱,說成“老世”。戰後,“老

世”保留了下來,演變成老闆的俗稱了。

  “老世”,現在即是指“波士”,平常稱呼別人“老世”,含有尊稱人

“威水”或“駕世”的意思,對方不一定是個僱主,猶之乎叫人“靚女”,

對方不一定美麗,一般不必視為羞辱,因為“各花入各眼”是也。

  僱主,在“老世”的稱謂之前,叫“事頭”,港人叫英女皇“事頭婆”

真有點幽默感。“事頭”的講法歷史悠久,遠及唐代,寫作“使頭”,意指

奴僕的主人、上司。五代時,王定保句云:“李敬者,本夏侯譙公之傭也。

敬囅然曰:‘我使頭及第後,還擬作西川留後官’。”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5 14:54

谢谢!!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6 08:48

[粤语口头禅] (68)相睇  

大洋新闻2006年11月29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伤(soeng1,阴平声)体(tai2,阴上声)。陌生男女在媒人介绍下出于求偶需要的初次见面。例:“我哋老夫老妻糖黐豆咁,仲唔系靠相睇行埋一齐!”(我们老夫老妻这么恩爱,还不是靠相亲才走到一起来!)

  乍听这话,未婚男女免不了脸红耳热像做了亏心事。可是,不少人最终还是要实践“相睇”一回或多回。

  不是说男人和女人之间讲求一个“缘”字吗?“相睇”就是缘分的开始。老夫老妻,回想许多年以前“相睇”,也许就会唏嘘不已:百年修来共枕眠,千金难买那一“睇”啊!

  “相睇”直译过来,就是两人互相对看。广东人把夫妻关系、亲友关系、同事关系、业务关系等等多种对看关系全剔除掉,单单把某男某女出于“那种动机”的第一回对看关系划定为“相睇”,也不是没有缘故的。在旧时广东,“相睇”确实起源于陌生男女之间的不吭不哈。那时候,男女对象连同双方父母加上大媒人聚到一起到茶楼去饮茶——其实是为了对看,是否看得上眼则无关大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才最终决定婚姻的成败。


  时代不同了。今日之“相睇”,尽管仍有做媒的在场(双方父母则一般不会来了),男女对象却不可能再充当哑巴。那么,终身大事这关键性的第一步,为什么仍要沿用旧说?若定义为“谈心”,可表明言语交流与心灵感应的不可缺少;倘借用“拍板”一说,更提醒了男女双方——切勿错过稍纵即逝的一段缘!

  看看《说文解字》是怎么说的,相,“省视也”;睇,“目小视也”。两字的本义原来都不太强调视觉的结论。是的,单纯靠打扮和说话,并不可以向对方证明一个真实的自己。再看看时下报章常见的征婚启事文字:“某男,诚实可靠,事业有成……”“某女,品貌俱佳,文静苗条……”可靠吗?俱佳否?那文字上的东西还得靠“相睇”去验证。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相睇”便是心与心的对看与判断。人们认识新事物、接受新观念的时候,如果都像“相睇”一样,那该少犯多少错误!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1-8-6 14:08

确实好,学习中。。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10 22:25

[粤语口头禅] (70)卖剩蔗

大洋新闻2006年12月01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迈(maai6,阳去声)证(zing6,阳去声)借(ze3,阴去声)。也作“箩底橙”。顾客挑剩的,引申为掉价了。多用于指述女性,例:“唔好以为我系卖剩蔗。”(不要以为我已掉价了。)

  大姑娘年过三十还未找到意中人,有被左邻右舍、三姑六婆议论为“卖剩蔗”的危险。类似的说法,还有“箩底橙”。要说靓女单身就是“卖剩”的货,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肯定是不对的。不该因此一概而论,靓女们之所以迟迟未被男人爱上,其实有许多原因。有必要澄清的误解就是:“卖剩蔗”、“箩底橙”并非都是不甜的,顾客之所以挑不中,只能怨他们不识货。

  同样是过了“而立”之年,男人们却绝对不会被说成“卖剩蔗”,这个年龄段的男人,有说是“成品”,有说是“上品”的。如果是“不惑之年”,更属于异常紧俏抢手的“极品”呢。“天命之年”、“耳顺之年”亦无妨,总有妙龄靓女“越品越有味”。这不对头呀,莫非男女之中竟存在买和卖的关系,女人是被卖的“蔗”,男人则是来为“蔗”安排归宿的?

  话说起来,中国文字对男人和女人的结婚是分别赋予不同概念的:男“娶”,取女也;女“嫁”,女靠(男)家也。作为世界性的现象,连《圣经》都强调上帝造人是男女有别的,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塑造了男人,而女人只不过是男人身上取出来的一根肋骨。同在一个地球上,广东人想了个“卖剩蔗”,无非是用有地域特色的词汇让大男人主义得以延伸。

  这句与男女关系有牵涉的口头禅,讲的是买卖关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据学者论证,不同的氛围会造就不同的“人”,诸如“政治人”(北京人总体上就属于这一类别,连的士司机谈论政治都是一套套的)、“文化人”之类。那么,“卖剩蔗”一说似乎可印证这样一种推论:广东人是“经济人”。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12 07:49

[粤语口头禅] (71)年晚煎堆

大洋新闻2006年12月04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连(lin4/nin4,阳平声)万(maan5,阳上声)毡(zin1,阴平声)对(deoi1,阴平声)。过年常吃的圆球状油炸食物,用其歇后语“人有我有”。例:“求其执番件都系年晚煎堆啫!”(随便找个男朋友都因为人有我有罢了)

  一般来说,人总是要嫁(娶)的。奇就奇在,部分大龄青年谈到自己终于觅到的意中人时,竟以“年晚煎堆”作喻,谓之“人有我有”。“煎堆”,不就是过年常吃的那种圆球状油炸食物吗?它,与即将成为自己配偶的“那一位”有何关联?


  一年一度年关近,这下子就可以吃到正宗的“年晚煎堆”了。按旧时广东人家家户户迎春接福的习俗,是要开开油锅,炸些油角、煎堆、蛋散、糖环一类年宵品,据说这样才可以把过去一年的“晦气”驱除干净,同时兼有让“财神”、“灶君”一饱口福的含义。

  毋庸置疑,“财神”、“灶君”最偏爱的食品肯定就有煎堆。你看煎堆的构造便知:内含爆谷、花生、芝麻等寓意“五谷丰登”,伴有糖浆想到“甜甜蜜蜜”,外表浑圆以示“连年圆”。冲着对新春来临的美好憧憬,旧时即使是餐餐吃糠咽菜的穷苦人家,到了年关,怎么勒紧裤腰带也要炮制些“年晚煎堆”,那好意头,人有我有啊!

  回到大龄青年寻找意中人的话题上来,于是明白,那“年晚煎堆”的譬如折射着说话者复杂的内心世界。一方面,岁月不饶人,只想着快点印证老祖宗谓之“道”的男女之事;另一方面,毕竟拖了那么久,对于“那一位”与“梦中情人”对不上号深深不愤,却又无可奈何。不管怎么说,那“丰登”、“甜蜜”与“圆满”的意头还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正不断产生新变化。都已是21世纪了,一些传统礼仪已为年轻的一代所不屑。你不妨挨家挨户找找“年晚煎堆”看,再不是人有我有了。那么,把“财神”和“灶君”的肚子饿坏了可怎么办?!不要紧的,有包装精美的点心盒可以代劳。

  同理,人生之旅中对于“那一位”的期待,也有个从“98版”到“XP版”的升级问题。高标准严要求不是错,但一些大龄青年(准确说法应为中年)由此派生的“人有我新”、“人新我换”,换来换去,则大有商榷的余地。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13 11:44

[粤语口头禅] (72)订煲

大洋新闻2006年12月05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订(deng6,阳去声)褒(bou1,阴平声)。又作“掟(deng3,阴去声)煲”。男女关系的终结。例:“侧侧膊,唔多觉,唔使玩到订煲啩?”(胳膊稍稍歪斜一下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事情何必弄到分手这一步?)

  原先毫不相干的某男某女,因某种机缘相识、相爱了,不外乎朝两个方向发展:一是订婚,二是“订煲”。

  谁都知道订婚是怎么一回事,反正,那一男一女的角色关系到时候就得转化为夫妻。“订煲”呢?有广东人以为我这里搞错了,“订”是“掟”(“掟”为掷)的笔误吧?非也。我以为,“订煲”更切合男女之间与订婚背道而驰的归宿实质。

  “煲”,一作名词,表示壁呈陡直的容器;二作动词,意为用这种容器加热慢熬。“订煲”,好像有东西,想想又是空的。那“煲”,也曾盛载过有滋有味的一些什么,但里面的酸甜苦辣却通通属于匆匆过客。

  相识是缘分,你和她(他)有一天发现,两人的关系不可能朝订婚的方向发展,内心真是很不好受!称为“订煲”,也就意味两人的感情世界订下了“煲”的过程,从此要用火慢慢煎熬。只有时间是最好的疗剂。“订煲”后的一段日子里,当事人一般不愿再去交异性朋友,除非不曾投入过真感情。

  确实也想不出更贴切的词汇,来说明这种有缘无分的男女关系了。你说“订空气”?言空未必空,话无却曾有。你说“掟煲”?人毕竟是感情动物,让对方心碎,自己能不心碎?

  时间在匆匆流逝,我们之中有些人,到了“百爷公”“百爷婆”(老头子、老太婆)这一步,仍一直难忘“订煲”的恋人,希望见上一面便成了生命倒计时中的最大心愿。有媒体积极响应,专门推出“寻找初恋的情人”大行动……找是找了,见也见了,“订煲”修来的恰恰不是同渡船!

  有一句广告词仿佛是为“订煲”而写的——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15 08:03

[粤语口头禅] (73)依依揖揖

大洋新闻2006年12月06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衣(ji1,阴平声)衣泣(jap1,阴入声)泣。用于指责别人犯有男女间过错,例:“你哋即管依依揖揖,总之我冇眼睇。”(你们尽管做爱做的事情,总之我看不到)

  人与人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角色关系,诸如夫妻关系、师生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等等。谈到上述这些“关系”时,人们并不会由此“想歪了”。只是,一旦提及谁和谁有“男女关系”,不得了,须知此“男女”非彼男女(上述诸关系),用内地人粗俗的话,叫“狗男狗女”;换句粤语口头禅,则叫“依依揖揖”。

  熟语中的“杨柳依依”、“依依不舍”,描述的都是男女间暗生情愫后的非一般状态。那么,“依依”加上“揖揖”,是不是有着礼节上的揖让需要,“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也,我以为。正像此“非礼”不是彼“非礼(勿视、勿言、勿动)”,“依依揖揖”亦是就礼节而言的逆向思维:事情已发展到这个地步,又何须拘泥于礼节?!

  人在“依依揖揖”时,伴随一定的动作内容。我们知道,一个靓女大声叫嚷“非礼”时,对动作主动方已严正地表达了不满的态度。毋庸置疑,“依依揖揖”也有“非礼”倾向,但当事双方都感到很受用,丝毫没有反对的意思。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有些人因此偏激地认定男人天生就有“色狼基因”,认为男女单独共处就会“发生事情”。所虑者,一是发生“非礼”;二是发生“男女关系”,即广东人口中的“依依揖揖”。事情其实应该两面看:对“非礼”行为肯定要严加防范,“依依揖揖”又碍着谁了?

  多少年来,中国人一提“男女关系”似乎就是天大的事,组织管、单位管,街坊也会管。依法治国了,我们逐渐认识到,是遵纪守法还是违法乱纪,实乃评判一个合格公民的底线。且看美国总统克林顿与莱温斯基的一次举世闻名的“依依揖揖”,最后受到世人指责的,只是其“说话不老实”。这里丝毫没有为不道德行为去喝彩的念头,也没有声讨“道德法庭”的胆量。以人为本,仅此而已。



作者: 62桃李    时间: 2011-8-17 10:58

[粤语口头禅] (74)摆款

大洋新闻2006年12月07日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饶原生

  读败(baai2,阴上声)宽(fun2,阴上声)。摆架子。例:“唔使咁样摆款啩?”(不必这样摆架子吧?)  

  “这个,这个……同志们呐,好好干啊……那个,那个……”不用猜,说这话的人肯定是个首长。对于这一类明显带有个人身份地位标记的言行举止,广东人称之为“摆款”。

  好多人当官之后都学会了“摆(官)款”这‮手一‬,是不是工作需要就说不清了。究其实,“摆款”人人可为。被尊称为“老师”者(“老师”的岗位不一定在学校),就可以因自己学识渊博(天知道!)而对小字辈“摆(老师)款”,“这一点你还欠缺火候……那一点你必须充实营养……”草芥小民,一无所长,回家后可试试在儿子面前“摆(父亲)款”。即使是流鼻涕的小家伙,仍可冲着小猫小狗“摆(人)款”呢!


  啰里啰嗦了这么些话,有读者忍不住要发问了:“摆款”之“款”究为何物?钱财?条款?翻阅许慎老先生编撰的《说文解字》,‮案答‬出来了:“款”,“意有所欲也”。原来,“摆款”是为了满足做人的某种欲望!
  人处社会中,职业、学历、职称、级别、官阶一类符号,便确认了你自己被社会所承认的程度大小。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社会的坐标系上比某些人排得前一点(高一点),就具备了向某些人“摆款”的条件,这时,“意有所欲”的是身份地位的自我满足。

  “摆款”,属于施和受的一对关系,故总有人或恭敬或崇拜或畏惧地接受你身份地位的信号显示。“摆款”是十分过瘾的,但接受“摆款”的对象则一点都不好玩。对方之所以不扫你的兴,往往是有求于你或受制于你,其实也是“意有所欲”——等到“媳妇熬成婆”那一天,哼!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9-2 15:56

本帖最后由 嘉嘉 于 2011-9-2 15:58 编辑

饶原生 是广州人吗?我觉得他对广州俗语的解释有部分是不够贴切的,甚至是勉强的,有点让人觉得是为了出场而乱安的.有的是画蛇添足随意罗嗦的.
例如"吹水",不是简单地讲聚会谈天,而是带有贬义的"口水花喷喷",有吹嘘和车大炮的含义.
例如“卒之”,是终归的意思,也有终于的意思.
例如"抵",有两个意思的,抵吃:很便宜值得吃,抵得:忍受.
例如"恨",不单止是表示爱,而且有渴望的意思."爱"在广州话是说"中意"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9-2 16:10

饶原生吹水第一,讲埋D无厘头,曲解广州俗语,越来越无料却诈学问深厚,羞死人.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1-9-2 16:27

"执笠":以前的生果是用竹筐装的,广州人叫竹笠,卖空了的竹笠堆放在店子的门角,晚上收档时老板就叫小工"执笠",把竹笠执好(收拾好)关门.后来引申为关闭倒闭的意思.
“混吉”是胡混的意思,不是滥竽充数的意思.
“执生”含有贬义,就是自己收拾残局的意思.
"抵谂啲 "是不要怕吃亏,有点自我牺牲的思想.

作者: 69届新生    时间: 2011-9-2 16:52

嘉嘉补充得很准确
作者: 映色轻悠    时间: 2011-9-2 19:20

本帖最后由 映色轻悠 于 2011-9-2 22:22 编辑

另"....谁都知道订婚是怎么一回事,反正,那一男一女的角色关系到时候就得转化为夫妻。“订煲”呢?有广东人以为我这里搞错了,“订”是“掟”(“掟”为掷)的笔误吧?非也。我以为,“订煲”更切合男女之间与订婚背道而驰的归宿实质。...."

俺以为“掟”(“掟”为掷)是对的,因为"掟煲"(分手意思)有个相应词叫"箍煲"(助人重归于好意思).况且,掟和订读音不同.看来饶生并非地道广州人.是个"老松".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1-9-2 21:51

嘉嘉 发表于 2011-9-2 16:10
饶原生吹水第一,讲埋D无厘头,曲解广州俗语,越来越无料却诈学问深厚,羞死人.

欢迎新.gif


       呵呵,嘉嘉学姐,我直接怀疑你是饶学长派来打入我站内部的“无间道”


图片附件: 欢迎新.gif (2011-9-2 21:49, 35.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Njg4N3w0MWUxOGRmOXwxNzE2MTMyMzMyfDA%3D


作者: 鄧允根    时间: 2011-9-3 05:39

本帖最后由 鄧允根 于 2011-9-2 13:48 编辑

回复 嘉嘉 的帖子

佩服你的發現。因書中錯誤太多,無暇逐一提出。望校友們也發表讀後意見。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