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标题: 代陆华庭校友发的帖子 [打印本页]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24 13:57     标题: 代陆华庭校友发的帖子

                 荔湾区摄影协会精英
                   驱车去英德偏远

                    山村扶贫

                                 采写陆华廷
      5月13至15日(周1至周3)一连三天,荔湾区摄影协会以拍摄方式到贫困山村扶贫。荔湾区文联副主席郭伟波应邀与荔湾区摄影协会正副会长和摄影骨干共10人,于5月13日上午8时在陈家祠处出发,作为先头拍摄扶贫队伍,驱车去英德偏远、贫困的波罗镇山村拍摄扶贫工作。

      这一批的随后,荔湾区摄影协会还将安排第二、第三批拍摄扶贫队伍去英德贫困山村拍摄扶贫工作。先头拍摄扶贫队伍的任务,要做好入山村贫困户拍摄和扶贫核查工作,详尽登记《帮扶记录薄》上;与当地村民一起,走村串户拉家常,详细询问贫困户的家庭成员、生产条件、收入状况和致贫原因等情况,收集第一手资料;对调查信息进行整理,拟定下一批去英德贫困山村拍摄扶贫更完善的方案。据介绍,广东省英德个别山村仍然保持泥砖墙屋,生活水平不高,大多数中青年外面打工拼搏,甚至,村中留下1户(英德波罗镇山村陆氏村,原耒有几十户人家,现在就仅留下1户人家)至几户家庭,村中仅仅可见老人和幼年的孩子荔湾区摄影协会决定,这次去英德贫困山村拍摄,除了组织较优秀摄影自愿者去英德波罗镇贫困山村拍摄扶贫之外,还带上铅笔、作业簿等近1000件小孩学习用品和糖果、饼干食品一批送给当地山村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们摄影自愿者参加这次去英德贫困山村拍摄扶贫工作均是自愿的,他们表示,这次去英德贫困山村深度拍摄扶贫工作,虽然在路途中,会爬山涉水,道路不平坦,甚至,下大雨,泥巴路,为了采拍,能表达出当地的真实贫困山村面貌和表达出当地人民的生活家庭条件,会克服各种各样遇到的困难,力争在摄影中以"光和影,构图与色彩"来拍摄出感动人的画面情景,包括拍摄出孩子们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为英德贫困农村作宣传,让大家通过照片了解、感受、行动去帮扶贫困,逐步改变个别贫困山村落后面貌,让贫困山村人民过上好日子。希望大家都行动起来,尽拍摄者的绵薄之力,帮到一些能帮到人。用相机记录下贫困山村一张张照片中的故事。


    苏兆平摄与贫农谈家常话.jpg

       苏兆平摄与贫农谈家常话:荔湾区文联副主席郭伟波(戴眼镜者与荔湾区摄影协会正副会长,一起走进英德波罗镇贫困山村黄色泥砖砌砖墙的村民小屋内,亲切地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


       何冠民摄关爱希望小学.jpg
      何冠民摄关爱希望小学荔湾区文联副主席郭伟波与荔湾区摄影协会正副会长和摄影骨干共10人,一起走进英德波罗镇贫困山村希望小学,图片为当地希望小学门口。


       黄国祥摄崎岖不平推车 .jpg
      黄国祥摄崎岖不平推车:荔湾区文联副主席郭伟波与荔湾区摄影协会正副会长和摄影骨干共10人,坐的车,适逢下大雨,泥巴路,道路不平坦,常常要下车推车,前进,图片为推车人是背影


       华文龙摄崎岖不平推车 .jpg
      华文龙摄崎岖不平推车:荔湾区文联副主席郭伟波与荔湾区摄影协会正副会长和摄影骨干共10人,坐的车,适逢下大雨,泥巴路,道路不平坦,常常要下车推车,前进,图片为推车人是迎面的


       陆华廷摄1村一户人家.jpg
       陆华廷摄1村一户人家:英德波罗镇贫困山村陆氏村,全村仍然可见残缺的黄色泥砖砌砖墙的村民小屋。有如台风大侵袭造成的情景。原耒有几十户人姓陆乡亲,因贫困而走出山村,现在就仅留下1户姓陆人家了。图片中站立者是60多岁的陆伯,1户3人,留守着这条陆氏村。

   
       华廷摄村民依依不舍.jpg    
      陆华廷摄村民依依不舍:荔湾区文联副主席郭伟波与荔湾区摄影协会正副会长和摄影骨干共10人,一起走进英德波罗镇贫困山村黄色泥砖砌砖墙的村民小屋内,亲切地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后,当即向村民孩子们派发铅笔、作业簿、书籍等近1000件小孩学习用品和糖果、饼干食品一批,临别时。村民从小屋内至村口,依依不舍地挥手送别广州来探访他们的亲人。

                                               陆华廷(荔湾区摄影协会副会长,原荔湾区新闻秘书)
                                               联系地址:

                                               广州市南岸路92号

                                               邮码:510160
                                               联系电话: 13678939639  , 81173686



图片附件: 何冠民摄关爱希望小学.jpg (2013-5-24 13:44, 15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4NTN8YTM5ZWIxOTB8MTcxODMzMjczMnww



图片附件: 华廷摄村民依依不舍.jpg (2013-5-24 13:44, 126.1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4NTR8Y2UzODJmMmF8MTcxODMzMjczMnww



图片附件: 华文龙摄崎岖不平推车 .jpg (2013-5-24 13:44, 120.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4NTV8ZmY0MTY0ZGF8MTcxODMzMjczMnww



图片附件: 黄国祥摄崎岖不平推车 .jpg (2013-5-24 13:44, 87.0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4NTZ8NmEyNDBjYzd8MTcxODMzMjczMnww



图片附件: 陆华廷摄1村一户人家.jpg (2013-5-24 13:44, 107.0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4NTd8NmU4NmFlNmN8MTcxODMzMjczMnww



图片附件: 苏兆平摄与贫农谈家常话.jpg (2013-5-24 13:46, 109.9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jQ4NTh8ZDkxMzIxNjJ8MTcxODMzMjczMnww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3-5-24 17:07

      呵呵,如果我是领导,我的要求是这样的:
      1,如果是调查,希望看到了解到的东西和解决问题的建议;
      2,如果是希望让大家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就应该将拍摄的重点放在他们身上;
      3,如果是扶贫的话,十个人送那么点东西似乎有点浪费。
      虽然是三件事都做了,但总觉得效果有点遗憾。

作者: PPA    时间: 2013-5-24 18:07

我赞成站长提出的第2点要求:“如果是希望让大家了解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就应该将拍摄的重点放在他们身上”。因为拍摄者本意也是想尽其绵薄之力让大家通过照片,了解、感受、行动起来去帮扶贫困,逐步改变个别贫困山村落后面貌,让贫困山村人民过上好日子。
作者: 依慈    时间: 2013-5-24 18:51

英德是我家乡,可惜从未回去过.听说抗日战争时爷嫲回去过避乱.嫲嫲的杂货店经常有飞虎队员来帮衬,她还认了两个做干儿子.可惜等我50年出世,两位老辈都西去了.60多年后还是那么穷,怪不得从小姑妈父亲和三叔说穷乡已经无亲了,到80年代曾叫姑妈的后人回去支援扶贫,他们不知何故-直沒从美国回来和回应.如今这三位长辈也作古了,我也彻底梦破无法寻根了.
作者: 钟汉邦    时间: 2013-5-24 23:13

年年扶贫,贫困依旧。没有“8级地震”,点会赶“英”超“德”,
作者: 嘉嘉    时间: 2013-5-25 10:43

民间扶贫,力量微薄啊!
作者: 如梦令    时间: 2013-5-25 17:03

嘉嘉 发表于 2013-5-25 10:43
民间扶贫,力量微薄啊!

我们的政府那么强大,扶贫为啥要靠民间呢?援外动不动就是几百亿的。
作者: 老杨    时间: 2013-5-26 14:21

又来摆拍?
作者: pou90    时间: 2013-5-26 15:25

如梦令 发表于 2013-5-25 17:03
我们的政府那么强大,扶贫为啥要靠民间呢?援外动不动就是几百亿的。

好似唔系民间播?个个有官衔的。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3-5-26 17:39

      现在的扶贫、赈灾,往往成了某些政府官员和少数有钱人沽名钓誉的游戏,他们是这个社会既得利益者,回馈一点给这个社会是应该的,虽然也要说一声谢谢,但并不值得大肆宣传。倒是那些真的要靠省吃俭用省下钱来捐献的普通市民,更值得我们去宣传。
      搞宣传的,不能不考虑宣传的效果。看完这组图片和文章,我一点也感觉不到他们是去扶贫,1000件铅笔、作业本、糖果、饼干,值多少钱呢?十个人开着豪华吉普车跑几百公里,至少还要吃上一顿四菜一汤,然后照相登报,费用比捐赠物的价值还大。难怪100元的捐款到了灾民手里只有一盒饮料。这样的扶贫,老百姓看了只会反感,这样的宣传,也没有正面的意义。


作者: 橡草    时间: 2013-5-26 19:10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3-5-26 17:39
现在的扶贫、赈灾,往往成了某些政府官员和少数有钱人沽名钓誉的游戏,他们是这个社会既得利益者,回 ...

同意!
作者: 经历    时间: 2013-5-26 20:24

chenxiaoshan 发表于 2013-5-24 17:07
呵呵,如果我是领导,我的要求是这样的:
      1,如果是调查,希望看到了解到的东西和解决问题的建 ...

站长,俺觉得有所作为总比无所作为好。虽然某些官员和有钱佬主观上是为了沽名钓誉,但客观上是或多或少地让穷人收益。当形成风气后,很多弊病会逐渐改变的。任何有益于社会民众的新鲜事物,都不必在萌芽阶段就作诸多批判。这只是一己之见,加入讨论而已。同意否?
作者: chenxiaoshan    时间: 2013-5-26 22:26

      每做一件事情,动机是很重要的。如果当事人的动机是好的,我们可以容忍伴随发生的一些毛病,但如果是想用一个漂亮的包装来实施丑恶的用心,难道我们还要容忍吗?
      中国的慈善捐款已经成了笑话,慈善机构成了福利院,大部分慈善款被侵吞和挪用,这样下去谁会捐款?香港人在汶川地震的表现与最近在雅安地震的表现对比,难道还不能说明中国的慈善事业已经被腐败所摧毁了吗?还有一些所谓有钱人,答应捐款,卖了报纸上了电视,捐款却总是不到位,无本万利啊!难道我们还是要容忍吗?





欢迎光临 广州市第一中学校友会论坛 (http://gzyzxyh.fa.chinadds.net/) Powered by Discuz! X1.5